中大研究建议本港安老院舍应维持现有防疫措施
香港中文大学(中大)医学院公共衞生及基层医疗学院就安老院舍对不同变异病毒株的易受感染程度进行最新研究,发现目前安老院舍有较高风险感染新型冠状病毒病(新冠)。研究团队呼吁在确定院舍达到稳定的免疫屏障前,应维持院舍一贯的防疫措施。
定期抽取安老院舍院友及员工血液样本 评估院舍对不同变异病毒株的易受感染程度
新型冠状病毒Omicron亚型变异株BA.4/5和年初於本地流行的亚型变异株BA.2相比,具较高的免疫逃脱特性 [1]。鉴於Omicron在全球仍然盛行 [2][1],加上政府近日推出的「0+3」入境政策和一系列放宽社交距离措施,预计本港与英美等其他地区一样,短期内因感染BA.4/5及其分支而入院的70岁或以上长者人数会上升。
有研究指,「2022年初BA.2的海啸式疫情」及「80岁或以上人士的高死亡率」是由於当时社区无足够的免疫屏障引致 [3]。有见及此,中大医学院公共衞生及基层医疗学院在医务衞生局的研究基金支持下进行「耆冠」纵贯性研究,透过抽取安老院舍院友及员工的血液样本,定期评估安老院舍对不同变异病毒株的易受感染程度。
研究结果显示五成院友目前有感染BA.4/5新冠的风险
研究团队从13间院舍招募了192名平均年龄为79岁的院友和48名平均年龄为55岁的员工。研究人员在2022年7至8月期间抽取他们的血液样本作「无病毒中和性抗体检测套组」分析 [4]以检测体内抗体水平。超过30%抗体抑制值的样本被定义为「阳性」,即血液样本带有可检测水平以上的新冠病毒中和抗体。
研究结果显示院友和员工对BA.4/5的血清保护率分别为50% (96/192)及85% (41/48)
。所有员工已接种两剂疫苗或以上,当中67%曾感染新冠。院友普遍为「混合免疫」人士,72%院友(139/192)曾感染新冠和在「单款疫苗」方案下接种最少两剂科兴疫苗,当中95名院友曾在抽血前的14至90天内接种疫苗。这95名院友中,完成三剂疫苗达到的BA.4/5血清保护水平比完成两剂的高。
综合上述发现,研究团队就院舍中短期的防疫安排提出以下建议:
一. 院友的血清保护率为50%,代表五成院友仍有感染BA.4/5新冠的风险。目前的免疫屏障仍不足以阻挡新冠在院舍中传播。即使院友曾受感染并巳接种两剂科兴疫苗,他们也应积极考虑接种加强剂以减低感染和重症风险。即使中和抗体数目随时间下跌,疫苗仍能透过其他机制(如细胞免疫)保护院友。正如衞生署数据显示[5],接种1至2剂疫苗的60岁或以上人士占该年龄组别的死亡人数的28% (2627/9542),但已接种3至4剂疫苗的只占3%(257/9542)。
二. 员工的血清保护率为85%,代表一成半员工仍有感染BA.4/5新冠的风险,成为院舍防疫缺口。研究团队建议政府可考虑把原本用作入境检疫的资源调拨,加大院舍员工的核酸检测力度(例如: 安排专员到院舍为员工进行检测及更快发放检测结果至院舍等)。
三. 安老院舍院友为免疫力弱人士,一旦受到感染,他们出现重症机会较高。虽然社会现正逐步复常,但在确定院舍的免疫屏障达到穏定的高水平前,我们切勿掉以轻心,并维持院舍一贯的防疫措施,如探访者需要持有48小时内的核酸检测阴性证明方可进入院舍、保持院舍衞生和保持积极乐观的防疫态度。
中大医学院公共衞生及基层医疗学院院长黄仰山教授表示:「安老院舍的院友属於脆弱群组。Omicron病毒在香港第五波疫情对院舍有非常大的冲击。『耆冠』研究可以令我们更掌握安老院舍院友及职员对Omicron及其分支或潜在新变异病毒株的抗体水平,并具体评估安老院舍爆发新冠的风险。这对制定针对脆弱群组的防疫政策十分重要。」
中大医学院公共衞生及基层医疗学院助理教授郭健安教授表示:「最近出现具免疫逃脱特性的Omicron亚型变种病毒株[2],人群的社交活动增加及免疫力下降都可导致社区感染人数上升,从而增加关连性的入院和死亡人数。冬季即将来临,我强烈建议安老院舍院友接种新冠疫苗的加强剂(第三针及第四针)和流感疫苗,减少重症和死亡的风险,并减轻医疗系统的负担。」
[1] 根据世界衞生组织2022年9月21日发布的新冠病毒每周流行病学报告,直至9月19日全球共享流感数据倡议组织(GISAID)的平台上的数据,变异株BA.5占全球流行率的76.6%,BA.4 则占7.5%。
[2]在英国和一些欧洲国家出现的BQ.1、在印度出现的BA.2.75及在新加坡、丹麦和澳大利亚出现的BA.2.3.20。
参考文献
[1] Wang Q, Guo Y, Iketani S, Nair MS, Li Z, Mohri H, et al. Antibody evasion by SARS-CoV-2 Omicron subvariants BA.2.12.1, BA.4 and BA.5. Nature [Internet]. 2022 Aug;608(7923):603–8. http://dx.doi.org/10.1038/s41586-022-05053-w
[2] World Health Organization. COVID-19Weekly Epidemiological Update. 2022 Sep. Report No.: 110.
[3] Chen LL, Abdullah SMU, Chan WM, Chan BPC, Ip JD, Chu AWH, et al. Contribution of low population immunity to the severe Omicron BA.2 outbreak in Hong Kong. Nat Commun [Internet]. 2022 Jun 24;13(1):3618.
http://dx.doi.org/10.1038/s41467-022-31395-0
[4] Tan CW, Chia WN, Qin X, Liu P, Chen MIC, Tiu C, et al. A SARS-CoV-2 surrogate virus neutralization test based on antibody-mediated blockage of ACE2-spike protein-protein interaction. Nat Biotechnol [Internet]. 2020 Sep;38(9):1073–8.
http://dx.doi.org/10.1038/s41587-020-0631-z
[5] Centre for Health Protection of the Department of Health, and the Hospital Authority. Statistics on 5th Wave of COVID-19 [Internet]. 2022 Oct [cited 2022 Oct 3].
https://www.coronavirus.gov.hk/pdf/5th_wave_statistics/5th_wave_statistics_20221002.pdf