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大举办「健康校园论坛」推广跨界别身心健康计划 及早加强学童抗逆力

论坛以「跨越挑战.飞向未来」为题,期望透过与各重要持分者联系,共同探讨促进学童健康的策略,赋予学童应对未来挑战的能力。
调查显示健康生活习惯和自我效能感 或对初中时期培养抗逆力起关键作用
中心总监、中大医学院赛马会公共衞生及基层医疗学院教授黄至生教授在论坛上,报告其研究团队最近的一项调查结果。团队在本学年对香港中一至中四学生进行问卷调查,收集了1,704名学生的回应,其中43%为男性;近半(43%)为中一学生。研究以心理韧性量表(Mental Toughness Scale,MTS)评估学生的心理韧性,又称抗逆力1。
结果显示,抗逆力与生活习惯及自我效能感2相关的因素挂勾,这些因素包括「身为男性」、「自觉身体较健康」、「每天吃早餐」、「运动量达到标准」、「平日看电视或视频的时间少於两小时」、「平日玩电子游戏的时间少於两小时」、「平日使用社交媒体的时间少於两小时」、「对自己的能力充满信心」以及「健康素养有所改善」。此关联意味著健康生活习惯及正向思想,对於在中学教育初期培养青少年抗逆力至关重要。值得关注的是,随著学生升至高年级,抗逆力呈下降趋势,中一学生的MTS得分为47,中四学生则下跌至45。

近500名中、小学生、教师和家长出席论坛,众嘉宾以正面语句鼓励他们将来在面对得失和输赢的时候,仍然能够坦然面对。
建议政府、学校和社区合作多角度提升学生抗逆力
研究团队建议学校为学生提供多元化的课程和活动,让他们有机会发挥所长和接受挑战。学生在完成各种学习任务的过程中,能够培养解难和与人合作的技巧,将来遇到重大难关时亦具备一定的知识和能力去应对,这些经历亦将帮助学生他日坦然面对得失和输赢。此外,学校亦应为学生提供完善的精神健康教育和支援服务,定期举办活动,教导学生遇到心理困扰和适应问题时的应对策略。
多位论坛嘉宾分享健康校园的政策、各持份者的角色及未来展望。蔡若莲博士表示∶「加强同学的身心健康,培养他们以积极的态度面对各种考验和转变,是教育局与学校的共同目标。我们透过《4Rs精神健康约章》、价值观教育等途径提升同学的精神健康,强化抗逆能力,未来会继续加强跨部门及跨界别的合作,协助学校善用校外及社区资源,为学生打造一个更健康、更正面的成长环境。」

教育局局长蔡若莲博士表示教育局将继续加强跨部门及跨界别合作,为学生缔造一个更健康、更正面的成长环境。
精神健康谘询委员会主席林正财医生强调各界及教育工作者在加强抗逆力方面担当著重要角色。
林正财医生在论坛上表示希望社会各界及教育工作者能够为社会及学校创造环境,帮助学生培养内在力量,遇到挑战时能够主动应对、在压力下保持坚韧。
林文健医生表示∶「为提升学生身心健康,感谢教育局支持,衞生署推行『全校园健康计划』,参考世界衞生组织所倡议的《健康促进学校框架》,协助参与学校逐步成为『健康促进学校』。衞生署会为每间参与学校编制年度『一校一健康报告』,建议针对校本措施促进体能活动、健康饮食、精神健康及社交健康。」他促请大家以「全校园・齐健康」为共同目标,一同建立「健康促进学校」,助力学生跨越重重挑战,飞向身心健康的璀璨未来。
衞生署署长林文健医生表示将协助更多学校成为「健康促进学校」。
中大医学院教育及促进健康中心总监黄至生教授公布调查结果,促进身心健康或有助培养初中时期的抗逆力。
庞爱兰女士在星级对谈环节上表示抗疫力并非与生俱来,而是一种可以学习和发展的能力。强化保护网络同样重要,家长与教师应定期倾听学生需求,并专注於学生的优势设定阶段性目标,以增强其自信心。提供多元活动的机会,不仅可拓展国际视野,亦能提升学生的适应力。她分享道:「抗逆力如同肌肉,需要持续锻炼,方能打造健康且自信的成长环境,使学生在面对挑战时展现韧性。」
江旻憓小姐表示∶「我希望学校、教师、家长和学生能够更加重视运动,以促进身心健康,因为运动可体现甘苦与共、抗逆力和希望。剑击让我了解到自己比想像中更强大,我希望每个人都能感受到这种力量。通过运动,我们学会欣赏坚持不懈、体育精神和团队合作,以及全力以赴做最真实的自己而获得最纯粹的快乐,这些都比奖牌更重要。」

客席主持及健康促进学校谘询委员会主席庞爱兰女士与2024年巴黎奥运女子个人重剑金牌得主江旻憓小姐分享如何从容面对及克服困难,提升抗逆力。庞爱兰女士强调「从做中学」及「体验学习」的策略有助培养解决问题的能力,而「服务学习」则有助建立自信和责任感。

中大医学院院长赵伟仁教授(左二)、中大医学院赛马会公共衞生及基层医疗学院院长黄仰山教授(右一)、中大医学院健康教育及促进健康中心总监黄至生教授(左一)颁发健康教育及促进健康中心健康大使委任状予江旻憓小姐(右二)。
黄至生教授补充说:「今年大会主题为『跨越挑战.飞向未来』。我们希望学生在专注学业之余,亦能够在失意时保持情绪稳定,以坚韧的态度来应对困难,从经验中学习和成长,以积极的心态跨越障碍。我们亦会持续推行健康推广活动,分析学童身心健康方面的状况和趋势。同时,我们会继续与各重要持分者保持联系,共同探讨促进学童健康的策略,增强他们面对未来挑战的能力。」

教育局局长蔡若莲博士(右三)、精神健康谘询委员会主席林正财医生(右四)、衞生署署长林文健医生(中)、健康促进学校谘询委员会主席庞爱兰女士(左四),以及中大医学院健康教育及促进健康中心总监黄至生教授(右三)颁发健康促进学校金奖及基石奖予得奖学校。

论坛上,逾三百名中小学生获嘉许,表扬他们在过去一年对校园健康活动的支持,以及对健康推广和服务所作的贡献。家庭与学校合作事宜委员会主席方奕展先生(右一)、健康促进学校谘询委员会主席庞爱兰女士(中)及中大医学院健康教育及促进健康中心总监黄至生教授(左一)颁发健康军团嘉许状予学生。
1 美国心理学协会於2012年将抗逆力定义为「个人面对逆境、创伤、悲剧、威胁或重大压力源,展现出良好适应的能力」。
2 「自我效能感」指「对於自己可以完成特定目标的信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