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earch
|
Start main content

Press Releases

Press Releases

https://med.cuhk.edu.hk/press-releases/cuhk-study-shows-hong-kong-people-live-longer-but-have-increasing-disability-problems-in-old-age-with-significant-socio-economic-inequalities
https://med.cuhk.edu.hk/press-releases/cuhk-study-shows-hong-kong-people-live-longer-but-have-increasing-disability-problems-in-old-age-with-significant-socio-economic-inequalities

中大研究显示香港人虽长寿但老年残疾问题严重 地区间存在显著社会经济不平等状况

香港中文大学(中大)医学院和中大健康公平研究所进行了一项研究,评估香港65岁人口的平均预期寿命(life expectancy)和无残疾平均预期寿命(disability-free life expectancy)在2007年至2020年间的变化,了解地区及社会经济差距所带来的影响。研究结果显示,香港人虽然长寿,但长者在离世前伴随残疾的时间大幅增加。此外,全港18区长者的平均预期寿命和无残疾平均预期寿命均存在明显的社会经济差异。研究详情已在《刺针》旗下的国际医学期刊《刺针区域健康—西太平洋》(The Lancet Regional Health – Western Pacific)上发表。

 

健康监测不应只停留於估算人口平均预期寿命

 

香港人的平均预期寿命在过去十年间超越日本人,成为全球最长寿族群。中大医学院赛马会公共衞生及基层医疗学院副教授钟一诺教授表示:「预期寿命只衡量生命的长短而不是生活的质素,寿命增加不能反映人生前是否健康。现今的社会不像过去只着眼於生命的长短,更讲求身体机能和生活质素,因此衍生出『健康预期寿命』这个概念,计算一个人在完全健康、没有患上任何疾病或伤残状态下预期的寿命。它是一项健康综合指标,涵盖整体人口的健康状况和死亡风险。」

 

在多项测量健康预期寿命的方法当中,「无残疾平均预期寿命」衡量人口的残疾负担(disability burden),是其中一个最广泛使用的指标。而透过比较长者无残疾平均预期寿命与平均预期寿命的比例,亦可以评估社会实现健康老龄化的进度。

 

香港长者的残疾负担不减反增

 

中大研究团队从香港政府统计处搜集并整理与特定年龄和性别相关的死亡率、残疾率、人口结构,以及相应年份的香港人口生命表等数据,估算香港65岁人口的平均预期寿命和无残疾平均预期寿命。数据显示,香港65岁男性及女性的平均预期寿命在2007年至2020年间分别增加了3.7年及2.1年,但无残疾平均预期寿命却未见相似升幅,14年间只分别增加了1.8年及0.1年。(详细数据见表一)

 

表一:本港65岁男性及女性2007年至2020年间的平均预期寿命及无残疾平均预期寿命

 

2007年

2020年

增幅

香港65岁男性平均预期寿命

 

18.3年(83.3岁)

22.0年(87岁)

3.7年

香港65岁女性平均预期寿命

 

22.7年(87.7岁)

24.8年(89.8岁)

2.1年

 

香港65岁男性

无残疾平均预期寿命

14.6年(79.6岁)

16.3年(81.3岁)

1.8年

香港65岁女性

无残疾平均预期寿命

16.4年(81.4岁)

16.5年(81.5岁)

0.1年

中大医学院赛马会公共衞生及基层医疗学院研究助理教授钟嘉麒教授表示:「研究显示本港长者在离世前维持残疾状态生活比例增加,社会需要应付的残疾人口负担扩大(详细数据见表二)。我们的研究明确指出,仅关注平均预期寿命的长短并不足够,更可能会造成假象,掩盖了疾病负担相关问题。无残疾平均预期寿命是一个关键指标,应该在香港恒常采用以评估和监测人口健康和健康老龄化的改善和进展,有助更全面地了解香港社会健康公平的状况。」

 

表二:本港65岁男性及女性在离世前维持残疾状态的时间与总预期寿命的比例

 

2007年

2020年

香港65岁男性

20.3%

25.8%

香港65岁女性

28.1%

33.7%

平均预期寿命和无残疾平均预期寿命在地区层面上存在明显的社会经济不平等

 

研究团队利用2013年香港18区的残疾率数据,进一步评估平均预期寿命和无残疾平均预期寿命在不同社会经济水平的地区之间是否存在差异。根据多元线性回归模型的结果,本港长者的平均预期寿命和无残疾平均预期寿命均存在明显的社会经济梯度,即社会经济地位愈高,个人健康状况愈理想——各个地区内长者具有中学或以上教育程度的比例每增加10%,平均预期寿命便增加0.81年,而无残疾平均预期寿命则增加0.68年。

 

钟嘉麒教授补充:「我们的研究确实显示出香港存在地区层面的社会经济不平等状况,意味香港社会目前的行动和努力尚未足以有效并公平地改善影响健康的社会决定因素。总括而言,香港迫切需要采取全面的政策措施,以促进健康老龄化。」

研究获医务衞生局的医疗衞生研究基金支持进行。

 

Professor Gary Chung and Professor Roger Chung

钟嘉麒教授与钟一诺教授

更多新闻稿

香港中文大学健康公平研究所成立 发布本港住屋负担能力对身心健康的影响研究结果

香港中文大学健康公平研究所成立 发布本港住屋负担能力对身心健康的影响研究结果

研究
中大医学院研究发现 城市发展及生活方式或会增加气管癌发病风险 宜加强健康教育

中大医学院研究发现 城市发展及生活方式或会增加气管癌发病风险 宜加强健康教育

研究
中大医学院研究显示口服抗病毒药物「帕克斯洛维德」可将免疫力弱患者的新冠后死亡风险降低42% 并揭示其与疫苗接种产生协同效应

中大医学院研究显示口服抗病毒药物「帕克斯洛维德」可将免疫力弱患者的新冠后死亡风险降低42% 并揭示其与疫苗接种产生协同效应

研究

我们的专家

医学院的许多专家都可以接受媒体采访。

点击此处查看专家名单或联系我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