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大研究建議本港安老院舍應維持現有防疫措施
香港中文大學(中大)醫學院公共衞生及基層醫療學院就安老院舍對不同變異病毒株的易受感染程度進行最新研究,發現目前安老院舍有較高風險感染新型冠狀病毒病(新冠)。研究團隊呼籲在確定院舍達到穩定的免疫屏障前,應維持院舍一貫的防疫措施。
定期抽取安老院舍院友及員工血液樣本 評估院舍對不同變異病毒株的易受感染程度
新型冠狀病毒Omicron亞型變異株BA.4/5和年初於本地流行的亞型變異株BA.2相比,具較高的免疫逃脫特性 [1]。鑑於Omicron在全球仍然盛行 [2][1],加上政府近日推出的「0+3」入境政策和一系列放寬社交距離措施,預計本港與英美等其他地區一樣,短期內因感染BA.4/5及其分支而入院的70歲或以上長者人數會上升。
有研究指,「2022年初BA.2的海嘯式疫情」及「80歲或以上人士的高死亡率」是由於當時社區無足夠的免疫屏障引致 [3]。有見及此,中大醫學院公共衞生及基層醫療學院在醫務衞生局的研究基金支持下進行「耆冠」縱貫性研究,透過抽取安老院舍院友及員工的血液樣本,定期評估安老院舍對不同變異病毒株的易受感染程度。
研究結果顯示五成院友目前有感染BA.4/5新冠的風險
研究團隊從13間院舍招募了192名平均年齡為79歲的院友和48名平均年齡為55歲的員工。研究人員在2022年7至8月期間抽取他們的血液樣本作「無病毒中和性抗體檢測套組」分析 [4]以檢測體內抗體水平。超過30%抗體抑制值的樣本被定義為「陽性」,即血液樣本帶有可檢測水平以上的新冠病毒中和抗體。
研究結果顯示院友和員工對BA.4/5的血清保護率分別為50% (96/192)及85% (41/48)
。所有員工已接種兩劑疫苗或以上,當中67%曾感染新冠。院友普遍為「混合免疫」人士,72%院友(139/192)曾感染新冠和在「單款疫苗」方案下接種最少兩劑科興疫苗,當中95名院友曾在抽血前的14至90天內接種疫苗。這95名院友中,完成三劑疫苗達到的BA.4/5血清保護水平比完成兩劑的高。
綜合上述發現,研究團隊就院舍中短期的防疫安排提出以下建議:
一. 院友的血清保護率為50%,代表五成院友仍有感染BA.4/5新冠的風險。目前的免疫屏障仍不足以阻擋新冠在院舍中傳播。即使院友曾受感染並巳接種兩劑科興疫苗,他們也應積極考慮接種加強劑以減低感染和重症風險。即使中和抗體數目隨時間下跌,疫苗仍能透過其他機制(如細胞免疫)保護院友。正如衞生署數據顯示[5],接種1至2劑疫苗的60歲或以上人士佔該年齡組別的死亡人數的28% (2627/9542),但已接種3至4劑疫苗的只佔3%(257/9542)。
二. 員工的血清保護率為85%,代表一成半員工仍有感染BA.4/5新冠的風險,成為院舍防疫缺口。研究團隊建議政府可考慮把原本用作入境檢疫的資源調撥,加大院舍員工的核酸檢測力度(例如: 安排專員到院舍為員工進行檢測及更快發放檢測結果至院舍等)。
三. 安老院舍院友為免疫力弱人士,一旦受到感染,他們出現重症機會較高。雖然社會現正逐步復常,但在確定院舍的免疫屏障達到穏定的高水平前,我們切勿掉以輕心,並維持院舍一貫的防疫措施,如探訪者需要持有48小時內的核酸檢測陰性證明方可進入院舍、保持院舍衞生和保持積極樂觀的防疫態度。
中大醫學院公共衞生及基層醫療學院院長黃仰山教授表示:「安老院舍的院友屬於脆弱群組。Omicron病毒在香港第五波疫情對院舍有非常大的衝擊。『耆冠』研究可以令我們更掌握安老院舍院友及職員對Omicron及其分支或潛在新變異病毒株的抗體水平,並具體評估安老院舍爆發新冠的風險。這對制定針對脆弱群組的防疫政策十分重要。」
中大醫學院公共衞生及基層醫療學院助理教授郭健安教授表示:「最近出現具免疫逃脫特性的Omicron亞型變種病毒株[2],人群的社交活動增加及免疫力下降都可導致社區感染人數上升,從而增加關連性的入院和死亡人數。冬季即將來臨,我強烈建議安老院舍院友接種新冠疫苗的加強劑(第三針及第四針)和流感疫苗,減少重症和死亡的風險,並減輕醫療系統的負擔。」
[1] 根據世界衞生組織2022年9月21日發布的新冠病毒每周流行病學報告,直至9月19日全球共享流感數據倡議組織(GISAID)的平台上的數據,變異株BA.5佔全球流行率的76.6%,BA.4 則佔7.5%。
[2]在英國和一些歐洲國家出現的BQ.1、在印度出現的BA.2.75及在新加坡、丹麥和澳大利亞出現的BA.2.3.20。
參考文獻
[1] Wang Q, Guo Y, Iketani S, Nair MS, Li Z, Mohri H, et al. Antibody evasion by SARS-CoV-2 Omicron subvariants BA.2.12.1, BA.4 and BA.5. Nature [Internet]. 2022 Aug;608(7923):603–8. http://dx.doi.org/10.1038/s41586-022-05053-w
[2] World Health Organization. COVID-19Weekly Epidemiological Update. 2022 Sep. Report No.: 110.
[3] Chen LL, Abdullah SMU, Chan WM, Chan BPC, Ip JD, Chu AWH, et al. Contribution of low population immunity to the severe Omicron BA.2 outbreak in Hong Kong. Nat Commun [Internet]. 2022 Jun 24;13(1):3618.
http://dx.doi.org/10.1038/s41467-022-31395-0
[4] Tan CW, Chia WN, Qin X, Liu P, Chen MIC, Tiu C, et al. A SARS-CoV-2 surrogate virus neutralization test based on antibody-mediated blockage of ACE2-spike protein-protein interaction. Nat Biotechnol [Internet]. 2020 Sep;38(9):1073–8.
http://dx.doi.org/10.1038/s41587-020-0631-z
[5] Centre for Health Protection of the Department of Health, and the Hospital Authority. Statistics on 5th Wave of COVID-19 [Internet]. 2022 Oct [cited 2022 Oct 3].
https://www.coronavirus.gov.hk/pdf/5th_wave_statistics/5th_wave_statistics_20221002.pdf