港大及中大医学院联合研究证实 吸烟及肥胖令患上重症新冠肺炎的风险增加65%至81%
香港大学李嘉诚医学院(港大医学院)公共衞生学院联同香港中文大学(中大)医学院的联合研究,透过分析大量人类基因组相关的研究数据,证实吸烟、肥胖及社会经济地位(SEP)[1]较低等因素可能会增加感染轻微至严重程度的2019冠状病毒病(新冠肺炎)。本研究亦证实了其他被认为与新冠肺炎风险有关的因素(例如血糖、二型糖尿病及维他命D),可能与新冠肺炎无关。研究人员更发现,新型冠状病毒(SARS-CoV-2)的主要接收器「血管收缩素转换酶2」(ACE2)可调节部分肥胖及SEP带来的不良影响,解释了肥胖及较低SEP的人士会增加患上新冠肺炎风险的原因。有关研究文章已於同行评审病毒学期刊《Journal of Medical Virology》发表 。
背景
过往的流行病学研究显示,多种因素(例如二型糖尿病[2])都与增加患上新冠肺炎的风险有关;同时亦有研究发现,吸烟与患上新冠肺炎后的严重程度呈反向关联[3]。可是由於观察性研究本身有限制,这些关联不能被视为带因果关系。研究人员需要利用更好的实验方法去了解新冠肺炎风险的决定性因素,以制订有效的纾缓措施,减低市民患上新冠肺炎的风险。
因此,研究团队利用孟德尔随机化方法(Mendelian Randomisation)全面研究多项风险因素(例如维他命D、血糖、血压、吸烟、肥胖及SEP),探讨它们在不同严重程度的新冠肺炎中担当的角色。此方法利用基因数据分析,可避免一些传统观察性流行病学研究连带衍生的限制。同时,研究团队亦探讨ACE2会否调节这些风险因素带来的不良影响。
研究方法及结果
透过孟德尔随机化方法,研究人员利用上述各种风险因素相关的基因数据 (N<=3,037,499),以及来自人类新冠肺炎基因组关联研究的大型基因摘要数据 (N<=2,942,817) ,评估这些因素与患上新冠肺炎风险之间的关系。在以往一些较小型的孟德尔随机化研究中,有些风险因素(如二型糖尿病及维他命D)[4]可能会因为样本量不足而归纳不到因果关系。因此,是项研究利用大型数据库来排除此漏洞。
研究团队发现,吸烟、肥胖及社会经济地位较低有机会增加患上新冠肺炎的风险。
例如当体重指标(BMI)每增加一个标准差:
- 患上新冠肺炎重症的风险会增加81%
- 因感染新冠肺炎而住院的风险会增加55%
- 以及患上新冠肺炎的机会会增加18%
社会阶级与患上新冠肺炎的风险有强烈的反向关系——社会经济地位较低会有较高机会患上不同类型的新冠肺炎。研究团队此前曾发现吸烟会增加患上新冠肺炎的风险,该结果於此次研究中再次获得确认。港大医学院公共衞生学院流行病和生物统计学助理教授欧阳兆伦博士表示:「我们利用偏差较少的方法,证明吸烟及肥胖确实在增加感染各种新冠肺炎的风险中担当重要角色。我们的研究亦证实,针对调节ACE2或可减低那些因肥胖、超重或SEP较低人士患上新冠肺炎的风险,并有助引领相关药物研发。」
中大医学院赛马会公共衞生及基层医疗学院助理教授郭健安教授表示:「由於新型冠状病毒经过ACE2进入宿主细胞,所以近期有不同的治疗方法均利用药物去调节ACE2,有效阻止病毒进入新冠肺炎患者体内。我们的发现将有助推动以治疗新冠肺炎为目标的药物研究工作。」
研究意义
是次研究利用孟德尔随机化方法,探讨多种风险因素於不同严重程度新冠肺炎中的角色,此乃同类型研究中规模最大之一。是项研究重申世界衞生组织的建议——肥胖和吸烟是疾病形成的主要成因。欧阳博士补充:「社会阶级与新冠肺炎风险之间的关联,明确地揭示我们需迫切处理根深蒂固的社会不平等问题,此因素亦有可能与其他疾病的成因有关。」
郭教授亦指出:「我们明白吸烟及体重指标较高的人士比较难於短时间内戒烟或减重,以降低患上新冠肺炎的风险。因此,我们强烈建议这些较高风险的群组尽快接种新冠疫苗加强剂,以在患上新冠肺炎时减低重症的风险。本研究显示基因组及大数据分析有助了解疾病的成因,亦是一个更深入了解传染病及慢性疾病之间相互关系的绝佳范例。」
研究团队
本研究由港大医学院公共衞生学院流行病和生物统计学助理教授欧阳兆伦博士及中大医学院赛马会公共衞生及基层医疗学院助理教授郭健安教授共同带领。其他来自港大医学院公共衞生学院的团队成员包括高级研究助理黄汉霆博士、博士后研究员何宝婷博士,及博士后研究员骆珊博士。
关於香港大学李嘉诚医学院公共衞生学院
香港大学李嘉诚医学院公共衞生学院在公共衞生教育及科研方面有多年经验,成就卓越。港大公共衞生学院的传染病及非传染性疾病的研究工作在国际间举足轻重,对改善本地和全球个人及人口健康有非常重大的贡献。此外,港大公共衞生学院乃顶尖的科研和教学中心,对流行性感冒及其他新发病毒的教育工作不遗余力之余,亦致力於与传染病及非传染性疾病的控制、控烟、空气污染、心理肿瘤学、行为科学、运动科学、生命历程流行病学、人口精神健康、医疗经济效益、医疗服务规划及管理等有关的研究工作。当中不少研究更获本地、国内以至国际组织(如美国食品药物管理局,加拿大衞生部及世界衞生组织)认同,纳入其公共衞生政策当中。
关於香港中文大学医学院赛马会公共衞生及基层医疗学院
中大医学院赛马会公共衞生及基层医疗学院於2001年成立,是领先的公共衞生教育和研究中心,学科涵盖范围广阔,包括公共衞生、基层医疗及家庭医学。学院提供全面高等专业培训,多角度涵盖公共衞生领域,包括流行病学、生物统计学、环境健康、衞生政策,医疗服务管理、社会行为学及全球衞生等。学院的使命是透过前沿研究、教育培训、社区服务与国际合作,以改善人群整体健康水平。
[1] 社会经济地位综合衡量一个人的收入、教育水平及职业和与他人相关的社会地位的综合衡量指标。
[2]Williamson, E.J., Walker, A.J., Bhaskaran, K. et al. Factors associated with COVID-19-related death using OpenSAFELY. Nature 584, 430–436 (2020). https://doi.org/10.1038/s41586-020-2521-4
[3]Min Gao, Paul Aveyard, Nicola Lindson, Jamie Hartmann-Boyce, Peter Watkinson, Duncan Young, Carol Coupland, Ashley K Clift, David Harrison, Doug Gould, Ian D Pavord, Margaret Smith, Julia Hippisley-Cox, Association between smoking, e-cigarette use and severe COVID-19: a cohort study, International Journal of Epidemiology, Volume 51, Issue 4, August 2022, Pages 1062–1072, https://doi.org/10.1093/ije/dyac028
[4]Shan Luo, Ying Liang, Tommy Hon Ting Wong, Catherine Mary Schooling, Shiu Lun Au Yeung, Identifying factors contributing to increased susceptibility to COVID-19 risk: a systematic review of Mendelian randomization studies, International Journal of Epidemiology, Volume 51, Issue 4, August 2022, Pages 1088–1105, https://doi.org/10.1093/ije/dyac07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