香港中文大学赛马会长者痛症缓解计划 初步数据显示九成受访长者有两个或以上疼痛部位 2020年1月14日 中大医学院赛马会公共卫生及基层医疗学院获香港赛马会慈善信托基金捐助一千二百万港元,开展为期三年的「香港中文大学赛马会长者痛症缓解计划」。(左起)中大医学院赛马会公共卫生及基层医疗学院副院长黄仰山教授 、计划总监薛咏珊医生 和香港赛马会慈善事务经理鲍栢燊 先生。
香港中文大学(中大)医学院赛马会公共卫生及基层医疗学院获香港赛马会慈善信托基金捐助一千二百万港元,开展为期三年的「香港中文大学赛马会长者痛症缓解计划」,为本港长者提供相关服务、健康教育及研究,推广痛症缓解方法和增加大众对长者慢性痛症的关注。计划于去年一月启动,团队于首十个月访问近400名参与计划的长者,发现接近九成有两个或以上的疼痛部位,最常见为膝部、背部及肩膀。
患慢性痛症长者或伴随其他情绪及健康问题
慢性痛症是指身体间歇或持续出现三个月或以上的痛楚,成因各异,例如受伤或手术愈后、肌肉关节劳损、关节退化、慢性发炎或感染亦有可能导致长期痛楚。慢性痛症患者除了身体感到不适,情绪和心理亦会受影响,继而影响正常工作及社交。根据世界卫生组织统计,每五名成年人就有一人患有慢性痛症(不包括癌病所引起)。
中大医学院赛马会公共卫生及基层医疗学院副院长黄仰山教授 表示:「痛是很个人的感觉,没有表征,别人难以体会。慢性痛症患者往往单靠药物处理痛患,容易忽视因为长期痛楚及行动不便问题引起的负面情绪。事实上,患者的心理及生理问题相互影响,因此他们需要多方位的治疗方案,除药物外,亦须配合饮食建议和监督、运动、心理及行为治疗。不少年过六十的长者罹患痛症多年,身体机能的退化亦令病情加剧。我们很荣幸获得香港赛马会慈善信托基金的慷慨捐助,开展『香港中文大学赛马会长者痛症缓解计划』,为长者设计一系列肌骼健康活动,提高他们对慢性痛症的认识及自我管理的能力,并鼓励长者以积极态度与痛症共处。」
阶梯支援模式有助推广痛症缓解训练
「香港中文大学赛马会长者痛症缓解计划」于去年一月启动,招募年满60岁或以上且持续患有痛症三个月或以上的长者参与,接受计划提供的痛症缓解服务、健康教育及研究。团队现公布首轮数据,首十个月共访问396名参与计划的长者。初步数据显示,接近九成受访长者表示患有两个或以上的痛症部位,下表列出首三位最疼痛位置:
除了膝部、背部及肩膀外,部分长者表示臀部、颈部及足部等其他位置,亦有受痛症的困扰。问卷亦探究长者的情绪及体适能状况,发现有四成长者出现轻度至中度焦虑情况,接近八成处于前期衰老至衰老阶段,近两成有机会患上少肌症。
薛咏珊医生 表示,患有慢性痛症的长者会因身体长期承受痛楚而衍生情绪及其他身体机能方面的问题。
中大医学院赛马会公共卫生及基层医疗学院家庭医学副教授及「香港中文大学赛马会长者痛症缓解计划」总监薛咏珊医生 表示:「我们的初步数据显示本港不少患有慢性痛症的长者,因身体长期承受痛楚而衍生情绪及其他身体机能方面的问题。为免身体受痛楚煎熬,他们往往会选择减少活动、拒绝社交,结果加速退化,进一步减低活动能力,形成恶性循环。因此,是次计划的开展是以社区为基础,希望透过大型公众健康教育、工作坊、个案跟进、心理辅导及痛症培训等,关顾慢性痛症长者的身心健康。我们的跨学科团队包括医护、护士、中医、营养师、物理治疗师、职业治疗师、辅导治疗师及体适能教练等,以阶梯支援模式协助推广痛症缓解训练。计划采用全方位治疗,我们亦设有痛症复康运动、太极痛症班及普拉提课程,提高长者参与痛症治疗的诱因。长远而言,我们希望运用收集的数据,找出有效改善长者肌骼健康的方案。」
阶梯支援模式 第一层 参与社区公开讲座、大型健康教育展览 第二层 参与自我管理治疗工作坊 第三层 会见护士/物理/职业治疗师 第四层 会见家庭医学医生
计划设有体适能教练,指导长者进行一系列痛症复康运动,增强他们的肌肉力量及身体柔软度。
计划现正招募1,200名年满60岁或以上、患有慢性痛症(至少三个月)的长者参与研究。有兴趣人士可于网页https://cloud.itsc.cuhk.edu.hk/mycuform/view.php?id=286625 登记或致电2609-5628 / 2609-5050查询。
李婆婆受膝关节痛困扰多年,正轮候公立医院进行置换膝关节手术。她在半年前开始参与计划,经过痛症缓解运动训练后,其膝痛情况得以舒缓,行动能力亦大为改善。
团队正测试运用虚拟实境(VR)游戏,以增加训练的趣味性,帮助长者缓解痛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