香港中文大学全球卫生中心杰出讲座系列: 南非国家卫生部部长分享伊波拉疫情对南非及非洲大陆的影响
香港中文大学(中大)全球卫生中心早前邀请南非国家卫生部部长出席全球卫生中心杰出讲座系列,就全球关注且迅速蔓延的伊波拉疫情,分享当地所采取的预防措施。近期在西非多国爆发的致命伊波拉病毒已经严重威胁受影响国家人民的性命。世界卫生组织指出,近期爆发的伊波拉疫情是史上规模最大、最复杂及最严重的一次;截至2014年9月8日,疫情已令4,269人受到感染,其中2,288人死亡,死亡率超过五成。
南非目前并没有伊波拉病毒感染个案。在是次讲座中,南非国家卫生部部长Pakishe Aaron Motsoaledi医生不仅深入探讨伊波拉在西非的疫情、其扩散和预防措施的情况,也分析了伊波拉病毒对南非及非洲大陆的间接影响。是次讲座由中大赛马会公共卫生及基层医疗学院全球卫生中心举办,吸引了超过150位来宾,其中包括来自南非驻港总领事馆、西班牙驻港总领事馆、卫生署及医院管理局的代表,以及来自公共卫生领域的学者、研究人员、及专业人士等。
根据Motsoaledi部长的分享,伊波拉病毒是一种病毒性出血热(VHF),患者主要会呈现三种症状,包括发热、流感样症状,以及在身体不同部位呈现出血症状。病毒性出血热主要分为三类,而伊波拉病毒病(EVD)是其中最致命的一类。然而,Motsoaledi部长指出,伊波拉病毒不像肺结核和流感那样会透过空气传播,而伊波拉病毒通常是透过体液接触(包括性接触)而传染的。通过汗液传播则为极少数例子。伊波拉病毒的潜伏期为接触病毒后的2至21天。
伊波拉病毒于1976年在刚果民主共和国首次爆发,疫情曾于1980-1993年间消失了一段时间,但在1994-2013期间,再间歇地出现在不同地区。而爆发的地区大多位处较落后的乡郊地方,因为当地人对病毒认知不足,亦缺乏预防措施和设备。
面对致命伊波拉病毒的威胁,南非政府已在国家及省级层面作出协调,以防止疫情爆发。另外,政府会定期召开国家级会议,以监察伊波拉病毒的爆发和防疫措施。同时,政府已实施各类预防措施,例如(1)为公众及个别持份者提供清晰的病例定义指引和警示;(2)在入境口岸加强对病毒性出血热的监测,尤其是对伊波拉病毒的监测;(3)对曾经前往病毒性出血热地区的病人采取预警措施;(4)以及对转移到南非的医疗个案加强筛选。南非政府已挑选了11间配备适当个人防护设施的医院,医治受伊波拉病毒感染患者。南非军队卫生服务部也作好准备,在危急情况下会提供运输工具及人员,以疏散、紧急隔离和转运患者。整个八月期间,政府也为地方及全国的持份者提供各种额外的防疫训练。另外,政府已将焦点放在提高公众意识,以及促进社区参与上。
根据Motsoaledi部长的介绍,近期伊波拉疫情的迅速蔓延有各种可能成因,例如社会政治、文化、缺乏医疗知识及设施,和卫生因素等,然而,当地人以触摸尸体来表达对离世亲人之尊重的风俗,以及进食各类野生动物的习惯可能是其中两个主要的原因。 Motsoaledi部长建议各国政府应采取适当的预防措施,以减少伊波拉病毒蔓延的风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