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earch
Wha|
Start main content

Press Releases

Press Releases

https://med.cuhk.edu.hk/press-releases/cuhk-proves-the-potent-efficacy-of-stenting-for-carotid-artery-narrowing-and-cardiac-contractility-modulation-for-heart-failure
https://med.cuhk.edu.hk/press-releases/cuhk-proves-the-potent-efficacy-of-stenting-for-carotid-artery-narrowing-and-cardiac-contractility-modulation-for-heart-failure

中大證實為頸血管狹窄進行支架成型治療及 為心臟衰竭患者植入心臟肌肉收縮調節器成效顯著

在香港,中風是成年人死亡及致殘的其中一項主因。每年超過13,000人因中風到公立醫院求診,其中約10至15%的患者是因頸動脈狹窄而導致中風。若未能及時醫治此風險因素,中風的復發率甚高。 

 

自2006年,在何善衡心腦血管病中心的支持下,香港中文大學(中大)內科及藥物治療學系腦神經科聯同影像及介入放射學系開展了頸動脈狹窄的研究。當中包括為數千名中風病人作頸腦血管超聲波檢查,並為215名頸血管狹窄率逾60%的病人進行血管內支架成型手術。這種「微創」血管內治療利用人體的動脈網絡,在病人局部麻醉的情況下,將微型的手術用具由大腿旁的骰動脈經腹及胸大動脈,送至頸部進行手術。此手術免卻在頸部或頭部開刀,病人可較快康復。 

 

 From left) Prof. Cheuk Man YU, Chairman, Department of Medicine and Therapeutics, Head of Division of Cardiology, CUHK; Prof. Thomas Wai Hong LEUNG, Associate Professor, Department of Medicine and Therapeutics, CUHK; and Prof. Simon Chun Ho YU, Professor, Department of Imaging and Interventional Radiology, CUHK

(左起) 中大內科及藥物治療學系系主任及心臟科主管余卓文教授、中大內科及藥物治療學系腦神經科副教授梁慧康教授及中大影像及介入放射學系教授余俊豪教授

此系列手術乃本港同類研究中最大型的。在接受手術的患者中,150人的個案為粥樣硬化引致的血管閉塞,65人為放射療法後血管壁纖維化的後遺症。手術後30天內的中風及死亡比率為1.86%,遠較國際水平6%為低。接受支架成型治療的271個狹窄部位,在手術後殘餘狹窄率均少於20%。 

 

另外,全球約有二千萬人患有心臟衰竭,而每年的新症超過150萬宗。以單一疾病計算,治療心臟衰竭約佔整體醫療開支的2.5%至3.5%,當中七成用於患者因心臟衰竭突然惡化而須入院治療。美國每年花費了450億美元(約3,500億港幣)以治療心臟衰竭的病人,這數字尚未包括因疾病所帶來的生產力損失。 

 

心臟衰竭主要是由缺血性心臟病、高血壓、心瓣膜病及不同的心臟肌肉問題所引致,是本港其中一種最常見需要入院治療的疾病。心臟嚴重衰竭病人三年內的死亡率接近五成,即使患者能夠痊癒,亦往往因為氣喘等徵狀而變得衰弱,及喪失工作能力。心臟衰竭的患者,其心臟的收縮功能較弱;晚期患者的心臟體積會逐步增大,導致血液循環不正常,而出現其他器官衰竭。 

 

中大醫學院內科及藥物治療學系心臟科在2005年7月為心臟衰竭病人引入一種植入式裝置─心臟肌肉收縮調節器(CCM),為亞洲首創。與心臟起搏器不同,心臟肌肉收縮調節器不會產生人工起搏,但能定時傳送電流,在心臟肌肉收縮時加強其收縮能力。病人須進行一項簡單的植入手術,而治療方法是透過兩條連接心房的電極(導聯線),在指定時間內每天傳送共五小時電流到心臟。心臟肌肉收縮調節器的一項技術突破,是植入體內的電池可在體外再充電,病人只要每星期將充電器放在近胸口的位置充電兩小時即可;在接受簡單的訓練後,病人在家中也可自行完成充電程序,而調節器的電池夀命亦長達十年。 

 

至目前為止,心臟科已為38位病人進行心臟肌肉收縮調節器植入手術。研究主管及內科及藥物治療學系系主任余卓文教授表示,病人在平均48個月的跟進期內,徵狀得到明顯的紓緩;心臟超音波(超音波心臟動態檢查)亦證實病人左心室射血分數增加及心室體積縮小10%。因此,心臟肌肉收縮調節器能為晚期心臟衰竭病人提供另一個有效的治療方法。

更多新聞稿

頭頸放射治療增中風風險 中大證實「頸動脈支架成型術」成效顯著

頭頸放射治療增中風風險 中大證實「頸動脈支架成型術」成效顯著

研究
亞洲病人新喜訊 中大最新臨床研究 腦支架擴闊窄血管 手術成功率近九成六 有效預防缺血性中風

亞洲病人新喜訊 中大最新臨床研究 腦支架擴闊窄血管 手術成功率近九成六 有效預防缺血性中風

研究
中大研發新型納米機械人增強溶栓效果助減中風患者腦損傷

中大研發新型納米機械人增強溶栓效果助減中風患者腦損傷

研究

我們的專家

醫學院的許多專家都可以接受媒體採訪。
點擊此處查看專家名單或聯繫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