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大領導之國際研究發現2型糖尿病患者併發腎病及心血管疾病的代謝生物標誌物
糖尿病腎病是導致腎衰竭的常見原因,並會增加心血管疾病風險,但當中的生物分子關聯仍有待拆解。香港中文大學(中大)醫學院早前領導一項國際研究,識別與2型糖尿病併發腎病和心血管疾病相關的生物標記和代謝機制。
是次合作研究成員包括中大團隊、荷蘭阿姆斯特丹大學醫學中心(Amsterdam University Medical Center)、萊頓大學(Leiden University)、澳洲Baker心臟及糖尿病研究所(Baker Heart and Diabetes Institute),以及來自香港、澳門和內地的研究人員。研究利用香港糖尿病生物庫進行代謝組學分析,識別出156種與糖尿病腎病相關的代謝物,還整合了一個代謝生物標誌物組,可預測2型糖尿病腎病患者併發心血管疾病的風險,並在華人及歐洲人研究組別中取得驗證。研究其中一項重要成果是發現含豐富三酸甘油脂的脂蛋白和一系列代謝物,與糖尿病腎病及心血管疾病有關連。研究結果已於歐洲糖尿病研究協會(EASD)的官方期刊《Diabetologia》發表。
心血管疾病是糖尿病腎病患者死亡的主因
糖尿病是慢性腎病最常見的成因,香港每年的末期腎衰竭新症,一半屬糖尿病患者。患有2型糖尿病的人士罹患心血管疾病的風險是非糖尿病患者的2至4倍,而糖尿病腎病患者的相關風險則更高,心血管疾病是他們死亡的主因。
中大醫學院內科及藥物治療學講座教授兼內科及藥物治療學系臨床藥理學科主任陳重娥教授指出:「雖然現時醫學界已經利用多因素管理及多種心腎藥物應付糖尿病腎病,但疾病預後仍然不理想。透過了解糖尿病腎病與心血管疾病之間潛在的代謝學關聯,我們將能夠更精確地預測患者的心血管疾病風險,提供更精準的治療建議。」
澳洲Baker心臟及糖尿病研究所糖尿及血管醫學部門主管Alicia Jenkins教授表示:「尋找生物標誌物有助提高預測糖尿病患者未來出現併發症的準確性。是次研究成功發現脂蛋白亞類具潛力成為預測糖尿病腎病和心血管疾病的代謝生物標誌物,我們對此感到十分鼓舞。」
研究團隊識別出22個與糖尿病腎病及心血管疾病相關的代謝標誌物
中大醫學院團隊從香港糖尿病生物庫中抽取1,991名2型糖尿病患者的生物樣本進行前瞻性研究,利用核磁共振波譜測量170種代謝物,並隨後進行中位數為期5.2年的追蹤分析。結果顯示,156種代謝物與腎功能下降或蛋白尿相關,而當中的75種同時與心血管事件有關聯。團隊進一步調整慢性腎病及嚴重尿蛋白相關數據後,鎖定22種代謝生物標誌物與糖尿病腎病及心血管疾病有顯著關連,包括含豐富三酸甘油的脂蛋白、小型高密度脂蛋白、亮氨酸(胺基酸的一種)和白蛋白。
團隊利用香港糖尿病生物庫資源整合了一個代謝生物標誌物組,用以預測2型糖尿病腎病患者併發心血管疾病風險,再與香港糖尿病登記冊及荷蘭Hoorn糖尿病護理系統的樣本進行比對並取得驗證。
研究的通訊作者、中大醫學院何善衡糖尿科教授、內科及藥物治療學系內分泌及糖尿科主任(學術)馬青雲教授表示:「代謝組生物標記預測心血管疾病的能力可比傳統風險因素,並有助在現有的風險預測模型上,改良疾病的風險分層。我們很高興在3月14日世界腎臟日之前,分享腎病與心臟疾病風險關係的新見解。」
來自荷蘭萊頓大學、主理Hoorn糖尿病護理系統「組學」研究的科學家Leen ‘t Hart副教授表示:「我們的團隊專注基因學研究,以及與Hoorn糖尿病護理系統相關的組學研究。是次與中大的合作十分愉快,慶幸我們的生物庫樣本及數據能夠與香港糖尿病生物庫高度契合,令我們可以為糖尿病併發症的生物標記學帶來新見解。」
馬教授補充:「此研究亦突顯了建立生物庫的重要性,有助發現及理解疾病機制和生物標記,與不同群體和生物庫可以產生協同作用。如果香港和荷蘭沒有建立各自成熟的生物庫,是次合作研究根本不可能實現,更不能夠得到是次的研究發現。」
是項研究獲香港研究資助局研究影響基金(R4012-18),及多個研究基金資助其前期研究工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