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earch
What are you looking for?
Start main content

Press Releases

Press Releases

https://med.cuhk.edu.hk/press-releases/cuhk-study-discovers-substantial-productivity-and-economic-losses-due-to-type-2-diabetes-in-hong-kong-particularly-in-young-individuals
https://med.cuhk.edu.hk/press-releases/cuhk-study-discovers-substantial-productivity-and-economic-losses-due-to-type-2-diabetes-in-hong-kong-particularly-in-young-individuals

中大研究發現2型糖尿病對香港生產力及經濟造成重大損失 年輕群組影響尤為嚴重

香港中文大學(中大)醫學院研究人員領導的最新研究發現,糖尿病導致香港的社會生產力顯著下降,情況在年輕群組尤為嚴重,造成重大經濟損失。有關研究結果已於《刺針區域健康—西太平洋》(The Lancet Regional Health – Western Pacific)發表

 

年青人患上2型糖尿病的比率正不斷上升,他們可能面對反覆住院、多重殘疾及過早死亡的風險。早發糖尿病患者除了要承擔高昂的醫療成本,還可能在人生的黃金時期因病損失生產力。

 

在一項以人口為基礎的模型研究中,中大糖尿病研究小組調查了2019年香港257,280名適齡工作的2型糖尿病患者(年齡介乎20至64歲)(詳細數據見表一),並模擬了他們直至65歲退休年齡前因糖尿病對社會經濟帶來的影響。團隊使用了一個嶄新的健康指標,稱為「生產力調整生命年(PALYs)」,來量化因糖尿病而導致病假(缺勤)、工作表現不佳(勉強出勤)、勞動人口辭職和過早死亡的生產力損失,並將其轉化為本地生產總值(GDP)損失。

 

表一. 按年齡及性別劃分的香港2型糖尿病患者人口及數目

 

年齡組別(歲)

男性

女性

香港人口

患糖尿病人數

患病率(%)

香港人口

患糖尿病人數

患病率(%)

20-24

195,600

505

0.3

202,200

516

0.3

25-29

224,600

851

0.4

265,500

883

0.3

30-34

230,100

1,583

0.7

325,600

1,740

0.5

35-39

240,300

3,227

1.3

369,200

3,261

0.9

40-44

231,900

6,671

2.9

340,800

5,645

1.7

45-49

246,100

12,926

5.3

346,800

9,985

2.9

50-54

258,100

21,597

8.4

331,700

17,459

5.3

55-59

305,300

39,706

13.0

347,000

33,302

9.6

60-64

287,000

52,544

18.3

298,500

44,879

15.0

總計

2,219,000

139,610

6.3

2,827,300

117,670

4.2

 

與沒有患糖尿病的同齡群組相比,男性因2型糖尿病在其工作生涯中損失的PALYs為17.0%,女性則為27.8%。如將這些數字轉化為估計總GDP損失,男性為1,190億港元(153億美元),女性則為1,130億港元(145億美元)。而相關的生產力影響對年輕人來說尤其明顯:20至24歲男女因糖尿病損失的人均PALYs是60至64歲人士的15倍(詳細數據見下圖),而他們在工作生涯中的人均GDP損失則比60至64歲人士高出25倍。

 

PALYs and GPD losses

本研究資深作者、中大醫學院內科及藥物治療學系陸安欣教授表示:「生產力損失是糖尿病等慢性疾病經常被忽視的經濟後果,因為傳統上大多數人都集中關注直接的醫療成本。我們的發現揭示了糖尿病涉及更廣泛的社會成本,並強調優先預防勞動人口患上糖尿病的必要性。糖尿病阻礙了年輕患者在生產力最旺盛的時期發揮其個人潛能。我們需要重新思考如何支援年輕糖尿病患者,不僅在醫療方面,還須透過勞動政策和社會支援,幫助他們保持健康及經濟活力。」

 

香港糖尿病及肥胖症研究所創所所長、中大醫學院內科及藥物治療學系陳重娥教授補充:「早發性糖尿病是一種極其複雜的疾病,成因包括遺傳及非遺傳因素。許多年青人未意識到自己因家族史、年少時的經歷或生活方式等而增加了患病風險,而錯過了早期介入的機會。早期的糖尿病介入措施可為年輕患者帶來長遠的健康效益。香港的人口調查顯示,有相當比例的年輕糖尿病患者仍未獲得診斷,這突顯了提高認知和改善早期檢測的迫切需要。」

 

本研究第一作者、中大醫學院內科及藥物治療學系助理教授吳鴻江教授表示:「這是香港首項使用PALYs在人口層面量化糖尿病間接引致的經濟損失研究。我們曾經就年輕糖尿病患者承受高併發症與過早死亡風險發表研究報告。新研究結果進一步突顯社會需要及早尋找對策,應對這個全球關注的議題。在社會老齡化與出生率下降的背景下,年輕糖尿病患者所帶來的生產力損失、高昂醫療成本與壽命縮短等問題,將加重香港醫療系統與經濟的負擔。研究結果提醒我們迫切需要一個全面的協調策略,包括公共衞生、勞動政策、針對性篩查與個人化治療,以支援脆弱群體及其家庭。」

 

本研究的DOI為:10.1016/j.lanwpc.2025.101585。

 

Research team members

研究成員包括(左起)陸安欣教授、陳重娥教授及吳鴻江教授

更多新聞稿

中大發現新基因標記可預測糖尿病人患冠心病風險  凸顯糖尿病精準治療的潛力

中大發現新基因標記可預測糖尿病人患冠心病風險 凸顯糖尿病精準治療的潛力

研究
中大發現年輕糖尿病前期患者患糖尿病的終生風險高達90% 心血管疾病風險增近70%

中大發現年輕糖尿病前期患者患糖尿病的終生風險高達90% 心血管疾病風險增近70%

研究
中大研究顯示糖尿病死亡率及併發症發生率正下降 唯年輕糖尿病患者情況未見改善

中大研究顯示糖尿病死亡率及併發症發生率正下降 唯年輕糖尿病患者情況未見改善

研究
中大利用大數據成功開發機器學習模型 精準預測老年糖尿病患者未來一年罹患嚴重低血糖的風險

中大利用大數據成功開發機器學習模型 精準預測老年糖尿病患者未來一年罹患嚴重低血糖的風險

研究
中大研究顯示現實中僅少數2型糖尿病患者能成功透過早期減重控制血糖以至停藥

中大研究顯示現實中僅少數2型糖尿病患者能成功透過早期減重控制血糖以至停藥

研究
中大研究顯示持續服用RASi類藥物可以降低 2型糖尿病晚期腎病患者出現心腎併發症的風險

中大研究顯示持續服用RASi類藥物可以降低 2型糖尿病晚期腎病患者出現心腎併發症的風險

研究
中大全球首證血糖波動不穩的肥胖型糖尿病患者有較高患癌風險 並證實接受一類常用降血壓藥物的糖尿病患者患癌風險則較低

中大全球首證血糖波動不穩的肥胖型糖尿病患者有較高患癌風險 並證實接受一類常用降血壓藥物的糖尿病患者患癌風險則較低

研究
中大研究發現每6位糖尿病患者有1位出現腎功能急劇下降

中大研究發現每6位糖尿病患者有1位出現腎功能急劇下降

研究
中大研究指朋儕關顧 可減少受情緒困擾之糖尿患者住院百分比

中大研究指朋儕關顧 可減少受情緒困擾之糖尿患者住院百分比

研究
中大發現糖尿患者患抑鬱症風險為一般人的兩倍 倡以一分鐘問卷及早評估糖尿患者的精神健康狀況

中大發現糖尿患者患抑鬱症風險為一般人的兩倍 倡以一分鐘問卷及早評估糖尿患者的精神健康狀況

研究
中大研究顯示年輕及體重正常人士亦具罹患糖尿病風險 籲把握「黃金五年」確診期減併發症機會

中大研究顯示年輕及體重正常人士亦具罹患糖尿病風險 籲把握「黃金五年」確診期減併發症機會

研究
中文大學與上海交通大學成功發現預測中國人糖尿病的基因標記

中文大學與上海交通大學成功發現預測中國人糖尿病的基因標記

研究
中大領導之國際研究發現2型糖尿病患者併發腎病及心血管疾病的代謝生物標誌物

中大領導之國際研究發現2型糖尿病患者併發腎病及心血管疾病的代謝生物標誌物

研究
中大醫學院一期臨床研究中心成立十周年 完成逾150項早期臨床試驗項目 助癌症及糖尿病患者確立新治療藥物

中大醫學院一期臨床研究中心成立十周年 完成逾150項早期臨床試驗項目 助癌症及糖尿病患者確立新治療藥物

研究
中大醫學院領導國際研究顯示 成人1 型糖尿病的新症發病率較傳統預期高

中大醫學院領導國際研究顯示 成人1 型糖尿病的新症發病率較傳統預期高

研究
中大研究顯示DNA端粒長度可用於預測糖尿病患者腎功能衰退

中大研究顯示DNA端粒長度可用於預測糖尿病患者腎功能衰退

研究
中大醫學院聯同全球糖尿病知名專家合作四年 為《刺針》制定糖尿病多元綜合策略

中大醫學院聯同全球糖尿病知名專家合作四年 為《刺針》制定糖尿病多元綜合策略

國際合作
中大研究發現「DNA端粒長度縮短」為有效生物標記 能識別有較高心血管疾病風險的糖尿病人

中大研究發現「DNA端粒長度縮短」為有效生物標記 能識別有較高心血管疾病風險的糖尿病人

研究
中大醫學院與阿斯利康首度合作糖尿病腎病研究 制訂全球應對糖尿病腎病新策略

中大醫學院與阿斯利康首度合作糖尿病腎病研究 制訂全球應對糖尿病腎病新策略

國際合作
患有多囊卵巢綜合症華人女性的糖尿病風險是非患病人士的4倍

患有多囊卵巢綜合症華人女性的糖尿病風險是非患病人士的4倍

研究
中大醫學院陳重娥教授獲頒國際獎項以表揚在糖尿病研究及治理的卓越貢獻

中大醫學院陳重娥教授獲頒國際獎項以表揚在糖尿病研究及治理的卓越貢獻

獎項及榮譽
中大建議所有孕婦作口服葡萄糖耐量測試 全港兩成孕婦患妊娠糖尿 研究發現其子女糖尿病風險為同齡兒童3倍

中大建議所有孕婦作口服葡萄糖耐量測試 全港兩成孕婦患妊娠糖尿 研究發現其子女糖尿病風險為同齡兒童3倍

研究
中大研究發現每5名糖尿病患者中 1人因脂肪肝引致嚴重肝纖維化或肝硬化

中大研究發現每5名糖尿病患者中 1人因脂肪肝引致嚴重肝纖維化或肝硬化

研究
中大研究新模式完善中國糖尿病護理系統

中大研究新模式完善中國糖尿病護理系統

研究
中大銀屑病關節炎研究重要突破 成功修復受損關節骨頭  亦可保護關節結構預防變形惡化

中大銀屑病關節炎研究重要突破 成功修復受損關節骨頭 亦可保護關節結構預防變形惡化

研究
中大醫學院跨國合作研究成功開發針對華人群體的「1型糖尿病基因風險評分」工具 大幅提升糖尿病分類診斷準確性

中大醫學院跨國合作研究成功開發針對華人群體的「1型糖尿病基因風險評分」工具 大幅提升糖尿病分類診斷準確性

研究
中大發現調整生活方式的介入治療方案 可減輕近七成愛滋病病毒感染者的代謝性脂肪肝病情

中大發現調整生活方式的介入治療方案 可減輕近七成愛滋病病毒感染者的代謝性脂肪肝病情

研究
中大證NT-proBNP有助預測2型糖尿病患者併發心血管病及腎病風險

中大證NT-proBNP有助預測2型糖尿病患者併發心血管病及腎病風險

研究
中大利用腸道微生物辨別慢性腸道疾病

中大利用腸道微生物辨別慢性腸道疾病

研究
中大威院成功以單一導管同時修補二尖瓣及三尖瓣 治療嚴重心瓣倒流新突破

中大威院成功以單一導管同時修補二尖瓣及三尖瓣 治療嚴重心瓣倒流新突破

研究
中大領導的跨國研究發現可準確預測糖尿病病人患上心血管疾病之生物標誌物 勢將改寫臨床指引

中大領導的跨國研究發現可準確預測糖尿病病人患上心血管疾病之生物標誌物 勢將改寫臨床指引

研究
中大研究顯示類風濕關節炎患者日服5毫克皮質類固醇 出現心血管疾病的風險增一倍

中大研究顯示類風濕關節炎患者日服5毫克皮質類固醇 出現心血管疾病的風險增一倍

研究
中大證實「醫健通」健康管理功能有助糖尿病自我管理

中大證實「醫健通」健康管理功能有助糖尿病自我管理

研究
新冠疫苗復必泰及科興引發之「T細胞反應」可有效預防不同新冠病毒變異株引起的嚴重疾病

新冠疫苗復必泰及科興引發之「T細胞反應」可有效預防不同新冠病毒變異株引起的嚴重疾病

研究
中大研究證實新冠口服藥有效降低院舍長者五成入院風險及防止病情惡化

中大研究證實新冠口服藥有效降低院舍長者五成入院風險及防止病情惡化

研究
中大成功研發新演算法預測糖尿病腎臟病變 簡單抽血即可助醫生及早發現2型糖尿病患者的腎臟問題

中大成功研發新演算法預測糖尿病腎臟病變 簡單抽血即可助醫生及早發現2型糖尿病患者的腎臟問題

研究
新計劃啟動  支援年輕糖尿病患者

新計劃啟動 支援年輕糖尿病患者

健康推廣計劃
中大新技術有效評估愛滋病病毒感染者的心臟病風險

中大新技術有效評估愛滋病病毒感染者的心臟病風險

研究
中大調查發現半數香港孕婦懷孕初期鈉攝取超標

中大調查發現半數香港孕婦懷孕初期鈉攝取超標

研究
港大及中大醫學院聯合研究發現已接種疫苗人士 在感染新型冠狀病毒變異株Omicron後能對不同的新冠病毒變異株 產生更強烈和更廣泛的中和病毒抗體反應

港大及中大醫學院聯合研究發現已接種疫苗人士 在感染新型冠狀病毒變異株Omicron後能對不同的新冠病毒變異株 產生更強烈和更廣泛的中和病毒抗體反應

研究
中大醫學院馬青雲教授獲亞洲糖尿病研究協會表揚研究成就及貢獻

中大醫學院馬青雲教授獲亞洲糖尿病研究協會表揚研究成就及貢獻

獎項及榮譽
中大研究顯示空氣污染地區居住者 可安全地透過定期運動預防罹患糖尿病

中大研究顯示空氣污染地區居住者 可安全地透過定期運動預防罹患糖尿病

研究
四成港人腸道微生態失衡情況與新冠患者類似 中大研發「微生態免疫力配方」證有效促進新冠患者康復  有望提升市民免疫力

四成港人腸道微生態失衡情況與新冠患者類似 中大研發「微生態免疫力配方」證有效促進新冠患者康復 有望提升市民免疫力

研究
中大研究顯示新冠肺炎患者常見有肝臟受損問題 建議監測患者肝功能 及早發現病情惡化

中大研究顯示新冠肺炎患者常見有肝臟受損問題 建議監測患者肝功能 及早發現病情惡化

研究
中大發現糖尿病或為感染新冠肺炎高危因素 研究有助了解病毒致病潛在機制

中大發現糖尿病或為感染新冠肺炎高危因素 研究有助了解病毒致病潛在機制

研究
中大醫學院兩名傑出學者 獲裘槎基金會頒發「裘槎優秀醫學科研者獎2020」

中大醫學院兩名傑出學者 獲裘槎基金會頒發「裘槎優秀醫學科研者獎2020」

獎項及榮譽
多元化預防衰老活動有助減低衰老狀況 逾8成「前期衰老」長者逆轉為「非衰老」

多元化預防衰老活動有助減低衰老狀況 逾8成「前期衰老」長者逆轉為「非衰老」

研究
中大為5,000港人免費驗腦 開展人口基礎研究追蹤本港腦健康狀況

中大為5,000港人免費驗腦 開展人口基礎研究追蹤本港腦健康狀況

研究
中大發現嚴重睡眠窒息症未經治療患者手術後較易出現心血管問題 籲手術前進行睡眠窒息症評估以減風險

中大發現嚴重睡眠窒息症未經治療患者手術後較易出現心血管問題 籲手術前進行睡眠窒息症評估以減風險

研究
中大成立「張金菱治療柏金遜綜合症研究中心」 跨學科研嶄新方法  減慢柏金遜病程

中大成立「張金菱治療柏金遜綜合症研究中心」 跨學科研嶄新方法 減慢柏金遜病程

研究
中大全球首個「快速眼動睡眠行為障礙」家庭研究 揭柏金遜病家族遺傳傾向高達6倍 追蹤初期症狀如便秘 可提前20年介入柏金遜病

中大全球首個「快速眼動睡眠行為障礙」家庭研究 揭柏金遜病家族遺傳傾向高達6倍 追蹤初期症狀如便秘 可提前20年介入柏金遜病

研究
中大研究證實低劑量三環抗抑鬱藥有助改善難治性胃功能失調

中大研究證實低劑量三環抗抑鬱藥有助改善難治性胃功能失調

研究
中大研究警示懷孕婦女注意體重增幅

中大研究警示懷孕婦女注意體重增幅

研究
中大研究證實銀屑病關節炎患者炎症綜合指數持續達標 能降低罹患心血管疾病風險

中大研究證實銀屑病關節炎患者炎症綜合指數持續達標 能降低罹患心血管疾病風險

研究
中大研究揭示全球大腸癌發病率有年輕化趨勢

中大研究揭示全球大腸癌發病率有年輕化趨勢

研究
中大為本港老化人口制訂標準化認知測試 及早辨識認知障礙症患者

中大為本港老化人口制訂標準化認知測試 及早辨識認知障礙症患者

臨床服務
中大研究發現非酒精性脂肪肝誘發肝癌的關鍵致癌基因

中大研究發現非酒精性脂肪肝誘發肝癌的關鍵致癌基因

研究
中大研究揭乙肝康復者仍存罹患肝癌風險

中大研究揭乙肝康復者仍存罹患肝癌風險

研究
中大公布世界首個全球「炎症性腸病」於本世紀發病率及流行率系統性回顧研究 發現本港發病率於過去30年急升近30倍

中大公布世界首個全球「炎症性腸病」於本世紀發病率及流行率系統性回顧研究 發現本港發病率於過去30年急升近30倍

研究
中大開展全球首個以「視網膜影像」篩查華人阿茲海默症研究

中大開展全球首個以「視網膜影像」篩查華人阿茲海默症研究

研究
中大研究發現心房顫動引致中風個案15年間上升3倍 宜及早服用抗凝血藥預防中風

中大研究發現心房顫動引致中風個案15年間上升3倍 宜及早服用抗凝血藥預防中風

研究
中大研究證實家居診治睡眠窒息症成效滿意 可處理半數公立醫院成人個案 大幅縮減八成輪候時間

中大研究證實家居診治睡眠窒息症成效滿意 可處理半數公立醫院成人個案 大幅縮減八成輪候時間

研究
中大公布全球首個幽門螺旋菌流行病學大型分析 揭全球44億人感染 亞洲包括香港逾半人口為帶菌者

中大公布全球首個幽門螺旋菌流行病學大型分析 揭全球44億人感染 亞洲包括香港逾半人口為帶菌者

研究
中大夥澳洲專家研究東半球炎症性腸病 獲近年最大研究資助金額 勢揭腸道微生物群之謎

中大夥澳洲專家研究東半球炎症性腸病 獲近年最大研究資助金額 勢揭腸道微生物群之謎

研究
中大研究揭示脂肪肝問題不是肥胖人士獨有

中大研究揭示脂肪肝問題不是肥胖人士獨有

研究
中大教授成為全球首位華人獲頒「世界中風組織主席中風貢獻獎」 全球首創「脈磁激法」助中風患者復修腦部功能及促進機能痊癒

中大教授成為全球首位華人獲頒「世界中風組織主席中風貢獻獎」 全球首創「脈磁激法」助中風患者復修腦部功能及促進機能痊癒

獎項及榮譽
中大成立周佩芳認知障礙預防研究中心 設立一站式簡易網站提供認知障礙症資訊

中大成立周佩芳認知障礙預防研究中心 設立一站式簡易網站提供認知障礙症資訊

研究
中大全球首項研究確認新大腸癌高風險群組

中大全球首項研究確認新大腸癌高風險群組

研究
中大成立全球首個華人「早發性認知障礙症」研究登記冊

中大成立全球首個華人「早發性認知障礙症」研究登記冊

研究
中大港大率先應用3D打印技術於複雜心臟手術

中大港大率先應用3D打印技術於複雜心臟手術

研究
中大與全球30多國專家合作研究 發現小中風新藥物療法

中大與全球30多國專家合作研究 發現小中風新藥物療法

研究
中大與多國中風專家領導一項全球研究 發現及早評估與治療「小中風」可降低七成中風風險

中大與多國中風專家領導一項全球研究 發現及早評估與治療「小中風」可降低七成中風風險

研究
中大就七種常見呼吸道病毒進行全港首個流行病學分析 發現「呼吸道合胞病毒」及「甲型流感」為兩大致命病毒

中大就七種常見呼吸道病毒進行全港首個流行病學分析 發現「呼吸道合胞病毒」及「甲型流感」為兩大致命病毒

研究
中大公布亞洲首項針對肥胖「睡眠窒息症」患者生活模式研究 證實個人化輔導療程有效減輕病情

中大公布亞洲首項針對肥胖「睡眠窒息症」患者生活模式研究 證實個人化輔導療程有效減輕病情

研究
中大篩查發現每三名社區長者就有一人患腦小血管病 藉世界中風日呼籲及早預防

中大篩查發現每三名社區長者就有一人患腦小血管病 藉世界中風日呼籲及早預防

臨床服務
中大研究「腸道微生物移植」治療難辨梭菌感染 治癒率為傳統抗生素治療的3倍

中大研究「腸道微生物移植」治療難辨梭菌感染 治癒率為傳統抗生素治療的3倍

研究
中大率先引入「高頻信號檢測」技術以確定腦部手術範圍 有效提升複雜性腦癇症手術成效約三成

中大率先引入「高頻信號檢測」技術以確定腦部手術範圍 有效提升複雜性腦癇症手術成效約三成

外科創新技術
中大醫學院許樹昌教授於《刺針》發表評論新沙士文章 強調醫院感染控制措施對控制疫情極為重要

中大醫學院許樹昌教授於《刺針》發表評論新沙士文章 強調醫院感染控制措施對控制疫情極為重要

研究
中大倡議新藥物治療標準逆轉腦血管硬化

中大倡議新藥物治療標準逆轉腦血管硬化

研究
中大最新研究揭示本港每年逾十萬非酒精性脂肪肝新症

中大最新研究揭示本港每年逾十萬非酒精性脂肪肝新症

研究
中大與養和醫院攜手研究 發現抑鬱症患者出現睡眠行為障礙或是腦退化先兆

中大與養和醫院攜手研究 發現抑鬱症患者出現睡眠行為障礙或是腦退化先兆

研究
中大提倡結合房顫篩查及藥物教育 助長者減低中風風險

中大提倡結合房顫篩查及藥物教育 助長者減低中風風險

臨床服務
社區衰老狀況篩查 發現65歲或以上的社區人口中 過半已踏入前期衰老

社區衰老狀況篩查 發現65歲或以上的社區人口中 過半已踏入前期衰老

研究
頭頸放射治療增中風風險 中大證實「頸動脈支架成型術」成效顯著

頭頸放射治療增中風風險 中大證實「頸動脈支架成型術」成效顯著

研究
中大研究發現囊性纖維化與糖尿病關連的原因

中大研究發現囊性纖維化與糖尿病關連的原因

研究
中大研究指六成糖尿病患者睡眠質素欠佳 中醫耳穴療法有助改善睡眠質素及控制血糖

中大研究指六成糖尿病患者睡眠質素欠佳 中醫耳穴療法有助改善睡眠質素及控制血糖

研究
中大與理大攜手在威院推行24小時遠程中風溶栓治療服務

中大與理大攜手在威院推行24小時遠程中風溶栓治療服務

臨床服務
中大公布香港慢性腎病透析患者就業研究並提倡中末期患者接受透析前的早期教育計劃

中大公布香港慢性腎病透析患者就業研究並提倡中末期患者接受透析前的早期教育計劃

研究
中大公布小中風的最新藥物治療方法

中大公布小中風的最新藥物治療方法

研究
香港和澳門的炎症性腸病新增個案高踞亞太區首三位 中大成立資料庫助市民增加認知

香港和澳門的炎症性腸病新增個案高踞亞太區首三位 中大成立資料庫助市民增加認知

研究
中大制訂肝癌風險評估指數 準確預測乙肝病人的肝癌風險

中大制訂肝癌風險評估指數 準確預測乙肝病人的肝癌風險

研究
中大率先採用三維心臟超聲波以識别高風險二尖瓣脱垂患者

中大率先採用三維心臟超聲波以識别高風險二尖瓣脱垂患者

研究
中大建議以舒緩性手法護理末期腦退化症患者的吞嚥困難

中大建議以舒緩性手法護理末期腦退化症患者的吞嚥困難

研究
中大成功研發全自動化視網膜圖像分析系統 有助糖尿病患者預防中風

中大成功研發全自動化視網膜圖像分析系統 有助糖尿病患者預防中風

研究
中大研究發現攝取過量鹽份會導致高血壓及增加中風機會

中大研究發現攝取過量鹽份會導致高血壓及增加中風機會

研究
中大展開全港睡眠健康教育及改善計劃 建立健康睡眠及健康校園生活

中大展開全港睡眠健康教育及改善計劃 建立健康睡眠及健康校園生活

健康推廣計劃
中大及港大研究團隊攜手成功發現腦癇新基因標記

中大及港大研究團隊攜手成功發現腦癇新基因標記

研究
中大率亞洲腎科專家倡議慢性腎病早期診斷計劃

中大率亞洲腎科專家倡議慢性腎病早期診斷計劃

研究
中大證實為頸血管狹窄進行支架成型治療及 為心臟衰竭患者植入心臟肌肉收縮調節器成效顯著

中大證實為頸血管狹窄進行支架成型治療及 為心臟衰竭患者植入心臟肌肉收縮調節器成效顯著

研究
中大三名學者獲頒本年度裘槎基金會優秀科研者獎

中大三名學者獲頒本年度裘槎基金會優秀科研者獎

獎項及榮譽
中大公佈本港嚴重人類豬型流感的最新情況

中大公佈本港嚴重人類豬型流感的最新情況

研究

我們的專家

醫學院的許多專家都可以接受媒體採訪。
點擊此處查看專家名單或聯繫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