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earch
What are you looking for?
Start main content

Press Releases

Press Releases

https://med.cuhk.edu.hk/press-releases/cu-medicine-establishes-asia-s-first-bladder-cancer-organoid-biobank-pioneering-a-new-era-in-precision-medicine-with-a-test-before-treatment-approach
https://med.cuhk.edu.hk/press-releases/cu-medicine-establishes-asia-s-first-bladder-cancer-organoid-biobank-pioneering-a-new-era-in-precision-medicine-with-a-test-before-treatment-approach

中大医学院创建亚洲首个膀胱癌类器官生物库 实现「先试后治」精准医疗

香港中文大学(中大)医学院成功建立首个以亚洲族群为基础,膀胱癌患者的类器官(Patient-Derived Organoids,以下简称类器官)生物库,不仅为香港膀胱癌患者带来精准治疗的新希望,更为亚洲肿瘤研究树立重要里程碑。有关突破性研究成果已於国际知名科学期刊《Advanced Science》发表。  

 

类器官技术开创膀胱癌崭新治疗方式 

膀胱癌是泌尿系统最常见的恶性肿瘤之一,亦是全球十大常见癌症之一,主要分为非肌肉浸润性膀胱癌(NMIBC)及肌肉浸润性膀胱癌(MIBC),分子特徵各异。膀胱癌具「转移性」和容易复发,所以其临床治疗充满挑战。据中大早前的研究显示,膀胱癌一年复发率平均为35%、五年复发率逾五成,且死亡率偏高。

 

虽然目前治疗膀胱癌有手术及化疗等一线治疗方案,惟手术容易引发各种并发症,而晚期首选的化疗方案则会产生抗药性,不同地方、人种及基因亦会出现不同的治疗反应,影响患者的复原及存活率。

 

研究团队根据香港公营医院系统内56名膀胱癌患者的肿瘤样本,成功构建36个膀胱癌类器官模型,80%的类器官来自NMIBC患者,精确反映本地的疾病特徵。类器官是利用病人体内特定器官的干细胞,在体外培育而成的立体细胞结构,如同体外的迷你器官模型,模拟部分结构组成和功能,协助医生了解疾病机制,并分析肿瘤中多种基因变异及进展,并作药物筛选,为本地以至亚洲的膀胱癌治疗方式及后续研究和临床试验开创崭新局面:

 

Organoid

中大医学院成立亚洲首个基於亚洲人种、来自膀胱癌患者的类器官生物库,涵盖36个膀胱癌类器官模型,全部来自香港公立医院系统内56名膀胱癌患者的肿瘤样本。类器官作为在体外培育而成的立体细胞结构,可模拟部分结构组织和功能,协助医生了解疾病机制,分析肿瘤中多种基因变异及进展,并用作药物筛选。

  • 更个人化的治疗:类器官可以完整地保留患者肿瘤的基因组与转录组1特徵,通过在体外测试对药物敏感度,可更准确预测患者对化疗药物及标靶治疗的反应,避免无效治疗及其副作用,减轻患者负担。

  • 促进本地临床试验:研究严格遵循香港公营医院的规范,从样本采集、类器官培养,到药物测试建立标准流程,为未来开展类器官临床试验奠定基础,有望大幅缩短研发周期并降低治疗成本。

  • 跨疾病研究:为香港建立其他疾病的类器官生物库提供了宝贵经验,助力香港发展成为区内精准医疗研究中心。

研究的第一作者、中大医学院外科学系泌尿外科组博士后研究员赵宏达博士表示:「亚洲人与西方人在基因突变谱、治疗反应及存活率上存在明显差异。这个建基於亚洲族群的类器官生物库通过动物的异种移植研究,及患者临床治疗结果的验证,有助向本地医生提供更精准的预后评估及治疗方案,对症下药,提高临床试验的成功率,惠及更多香港以至亚洲地区的患者。」   

 

「先试后治」破解耐药难题实践精准医疗 

此生物库亦为膀胱癌的药物治疗带来革命性进展,研究团队经过多种常规化疗药物和标靶药物的筛选测试,发现类器官技术可迅速有效地於体外测试肿瘤的药物反应。另外,应用此技术后,药物敏感度测试只需要一周,亦毋须在人体进行药物测试,有效提升治疗的安全和有效性,为临床决策提供更具系统的指引。「先试后治」治疗方式有助缩短过往的试药及纠正失误的周期,推动技术「从实验室迈向本地临床」的应用。

 

此外,此类器官生物库由本地培养,完整保留香港独特的基因特徵,让研究成果更切合本地需求,实现一站式「从香港数据到香港疗法」,为精准医疗奠定科学基础。

 

Drug testing

类器官生物库有助实现「先试后治」的治疗策略。生物库可缩短药物敏感度测试的时间及免去人体药物测试,大大提升治疗的安全和疗效,并为医生提供更有系统的临床决策指引。

推动临床转化

类器官技术是基础研究与临床应用之间的桥梁,亦有助医学界深入研究肿瘤的微环境,加深对抗药性潜在机制的掌握,为针对膀胱癌微环境的新药研究、开发及精准医疗开辟了全新的局面。

 

研究的通讯作者、中大医学院外科学系泌尿外科组副教授张源津医生补充说:「这个生物库极具潜力。除了有望为膀胱癌患者带来更创新的疗法,亦为治疗膀胱癌以外的癌症提供了宝贵的经验和参考。展望未来,患者或许可透过微小的活检样本便可快速获取『治疗蓝图』,真正实现『一人一策』的精准医疗。」

 

Research team

研究团队成员包括(左起)助理教授吴丁兰博士、何子梁泌尿科教授吴志辉教授、是次研究的第一作者、博士后研究员赵宏达博士以及是次研究的通讯作者、副教授张源津医生。他们都来自中大医学院外科学系。


1  转录是指DNA中的遗传信息被「转录」成RNA的过程,转录组如同细胞的「活动清单」,记录哪些基因的表达被激素或生长因子「启动」并转录。

更多新闻稿

中大领导亚洲多地专家进行研究显示 「机械人辅助根治性全膀胱切除连体内尿路重建手术」减出血量及加快术后痊愈

中大领导亚洲多地专家进行研究显示 「机械人辅助根治性全膀胱切除连体内尿路重建手术」减出血量及加快术后痊愈

研究
中大医学院研究显示吸烟为全球膀胱癌主因 联同多国专家制订「经尿道膀胱肿瘤整块切除术」的临床指引

中大医学院研究显示吸烟为全球膀胱癌主因 联同多国专家制订「经尿道膀胱肿瘤整块切除术」的临床指引

研究
中大研究证实「经尿道膀胱肿瘤整块切除术」较传统手术治疗更有效减低膀胱癌复发机会

中大研究证实「经尿道膀胱肿瘤整块切除术」较传统手术治疗更有效减低膀胱癌复发机会

研究
中大及浸大推出「精胺风险评分」诊断前列腺癌

中大及浸大推出「精胺风险评分」诊断前列腺癌

研究
中大发现能预测「前列腺动脉栓塞术」成效的指标 可避免良性前列腺肥大患者术后出现副作用

中大发现能预测「前列腺动脉栓塞术」成效的指标 可避免良性前列腺肥大患者术后出现副作用

研究
中大医学院领导的调查显示 全球泌尿科服务因新冠病毒大流行而被严重推迟

中大医学院领导的调查显示 全球泌尿科服务因新冠病毒大流行而被严重推迟

研究
中大完成全球首个多专科单孔微创机械人手术临床研究 证新技术有效深入以往难达位置进行精准治疗

中大完成全球首个多专科单孔微创机械人手术临床研究 证新技术有效深入以往难达位置进行精准治疗

外科创新技术
中大医学院发现良性前列腺增生患者感染新冠病毒后 泌尿系统出现并发症风险可高达五倍

中大医学院发现良性前列腺增生患者感染新冠病毒后 泌尿系统出现并发症风险可高达五倍

研究
中大医学院与奥林巴斯签署合作备忘录  共建「临床前及临床研究中心」 发展内镜及腹腔镜创新科技

中大医学院与奥林巴斯签署合作备忘录 共建「临床前及临床研究中心」 发展内镜及腹腔镜创新科技

外科创新技术
中大医学院证实新超声波内窥镜引流术治疗恶性胆管阻塞 成功率较常规治疗更高 治疗时间亦更短

中大医学院证实新超声波内窥镜引流术治疗恶性胆管阻塞 成功率较常规治疗更高 治疗时间亦更短

研究
中大医学院成功利用新混合人造血管支架 完成亚洲首个一站式多部位胸腔主动脉手术

中大医学院成功利用新混合人造血管支架 完成亚洲首个一站式多部位胸腔主动脉手术

研究
中大医学院与海外外科专家联合建议 新冠患者将手术延后七星期以减低死亡风险

中大医学院与海外外科专家联合建议 新冠患者将手术延后七星期以减低死亡风险

国际合作
中大成功完成全球首宗利用内镜手术机械人进行内镜黏膜下剥离术治大肠癌

中大成功完成全球首宗利用内镜手术机械人进行内镜黏膜下剥离术治大肠癌

外科创新技术
中大成功应用混合手术室「经气管微波消融术」无创治肺癌成亚太首例

中大成功应用混合手术室「经气管微波消融术」无创治肺癌成亚太首例

外科创新技术
中大与世界顶尖学府加强跨学科医疗机械人研究合作 重塑医学诊断和治疗的未来发展

中大与世界顶尖学府加强跨学科医疗机械人研究合作 重塑医学诊断和治疗的未来发展

国际合作
中大利用「混合手术室」结合「电磁导航支气管镜」技术 实时影像追踪及抽取微细病变组织 能诊治少至2毫米肺部肿瘤

中大利用「混合手术室」结合「电磁导航支气管镜」技术 实时影像追踪及抽取微细病变组织 能诊治少至2毫米肺部肿瘤

外科创新技术
港韩瑞三地学者联手研顶尖医学科技 创新纳米技术治疗消化道及心血管疾病

港韩瑞三地学者联手研顶尖医学科技 创新纳米技术治疗消化道及心血管疾病

国际合作
中大率先引入「高频信号检测」技术以确定脑部手术范围 有效提升复杂性脑痫症手术成效约三成

中大率先引入「高频信号检测」技术以确定脑部手术范围 有效提升复杂性脑痫症手术成效约三成

外科创新技术
中大医学院成功植入「脉冲产生器」医治胃酸倒流

中大医学院成功植入「脉冲产生器」医治胃酸倒流

外科创新技术
中大成立何善衡泌尿中心加强本地前列腺癌的早期诊断和治疗

中大成立何善衡泌尿中心加强本地前列腺癌的早期诊断和治疗

临床服务
中大评估及治疗逾300名因吸食氯胺酮而患有排尿功能障碍青年 最新研究证实综合消炎治疗能显著改善病情

中大评估及治疗逾300名因吸食氯胺酮而患有排尿功能障碍青年 最新研究证实综合消炎治疗能显著改善病情

研究
香港中文大学-威尔斯亲王医院心血管混合手术室正式开幕 多功能设施有助提升手术成效

香港中文大学-威尔斯亲王医院心血管混合手术室正式开幕 多功能设施有助提升手术成效

临床服务
大肠癌将成为香港头号癌症 中大引入大肠胶囊内视镜助预防大肠癌

大肠癌将成为香港头号癌症 中大引入大肠胶囊内视镜助预防大肠癌

外科创新技术
中大率先在本港利用深脑刺激治疗迟发性肌张力失调症

中大率先在本港利用深脑刺激治疗迟发性肌张力失调症

外科创新技术
中大率先发现吸毒剂量对青少年膀胱功能有负面影响

中大率先发现吸毒剂量对青少年膀胱功能有负面影响

研究

我们的专家

医学院的许多专家都可以接受媒体采访。

点击此处查看专家名单或联系我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