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大發現本港孕婦乙肝帶菌率維持偏高 與25年前未引入初生嬰兒全面疫苗計劃時相若
乙型肝炎是經接觸帶有乙肝病毒的血液和體液傳播,母嬰感染、針刺、共用針頭或性接觸均是常見的傳染途徑。部份受感染人士會成為乙肝帶菌者,他們有較大機會患上肝硬化和肝癌等嚴重併發症。由於母嬰感染是最常見的傳播途徑,故最有效的預防方法是為初生嬰兒接種乙型肝炎疫苗。
本港於1983年引入乙型肝炎疫苗計劃,為乙肝帶菌孕婦所誕下之嬰兒接種乙型肝炎疫苗;其後更於1988年起為所有初生嬰兒免費接種疫苗。然而,香港中文大學(中大)醫學院的研究發現,在懷孕婦女人口中,乙肝帶菌者比率仍然維持偏高。
中大醫學院婦產科學系教授勞子僖教授表示:「乙肝病毒表面抗原(HBsAg)是乙肝病毒表面上獨有的一組蛋白質,透過測試血液內有沒有這種抗原,便可以確定病人是否乙肝病毒帶菌者。目前,本港只有孕婦這唯一特定群組,會在產前檢查時接受常規的HBsAg測試。透過比對過往測試結果,我們發現孕婦帶有HBsAg的比例,與25年前未引入全面疫苗計劃時的情況相約,沒有顯著下降的趨勢。(見圖表一)」
圖表一
本港其他的研究統計數字 | 在威院進行的研究統計數字 | ||||||
年份 | 1976 | 1981至1983 | 1996 | 1998 至 2001 | 1998 | 2008 | 2010 |
帶有HBsAg孕婦(%) | 6.6% | 7.4% | 10% | 8% | 10.1% | 10.4% | 9.1% |
中大醫學院婦產科學系在1998至2011年期間,為10,808名在威爾斯親王醫院(威院)生產的本地孕婦進行檢查,她們的年齡由16歲或以下至25歲,結果發現乙肝帶菌率隨病人的年齡上升而逐步增加,並且在後青春期有明顯上升的趨勢(見圖表二)。
圖表二 –以10,808位年輕孕婦為研究對象
年齡 | ≤16 | 17 | 18 | 19 | 20 | 21 | 22 | 23 | 24 | 25 |
乙肝帶菌率 | 2.3% | 2.6% | 6.9% | 6.5% | 7.1% | 6.5% | 8% | 8.4% | 7.9% | 7.9% |
中大醫學院微生物學系系主任陳基湘教授指出:「香港中文大學在一項以醫護相關學科新生進行的研究中,為沒有乙肝抗體同學重新接種疫苗,當中15%接種第一針加強劑後沒有抗體反應,而另外29%的反應也未如理想。研究結果顯示,即使在嬰兒期接種過已接種乙肝疫苗,免疫記憶仍有可能隨著時間減弱。因此,我們建議醫護人員等有較高風險接觸乙肝病毒的人士,應考慮接種三針加強劑。」
勞教授補充:「雖然現時為初生嬰兒全面接種乙肝疫苗已經起了一定預防作用,但這一系列研究均說明疫苗的免疫效果未必能終身保護我們。我們將會收集更多數據以進一步研究預防乙肝的長期保護方案。目前,有機會接觸乙肝病毒的市民可考慮接受免疫測試,評估是否有需要重新接種疫苗。舉例說,如準備懷孕的女性測試出沒有乙肝抗體或抗原,我們會建議她們先預留半年時間補種3劑疫苗後才考慮懷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