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大證實注射「加壓素」可有效降低宮腔鏡子宮肌瘤切除術風險
「黏膜下肌瘤」屬子宮肌瘤的一種,一般以「宮腔鏡子宮肌瘤切除術」作治療。香港中文大學(中大)醫學院婦產科學系最近發現,術前於肌瘤注射「加壓素」,可有效減低在手術過程中吸收過量液體的風險,從而提升手術安全性及成效,增加完全切除肌瘤的機會。
子宮肌瘤是女性最常見的良性瘤。根據統計,香港每四位女性就有一位患上子宮肌瘤,當中有5%屬「黏膜下肌瘤」。「黏膜下肌瘤」可導致經血量過多和不育。有別於子宮切除術,「宮腔鏡子宮肌瘤切除術」不但可保留子宮,而且沒有任何腹部手術切口,出血量少,並可快速康復,因此是治療「黏膜下肌瘤」的首選方法。
由於「宮腔鏡子宮肌瘤切除術」需要在宮腔內注入液體以膨脹宮腔,使醫生能清晰觀察內部情況,因此手術有吸收過量液體的風險,嚴重可引致肺水腫、低鈉血症,心臟衰竭和腦水腫等併發症。
中大醫學院婦產科學系於2010年開始研究經宮腔鏡對「黏膜下肌瘤」直接注射「加壓素」的新技術,發現能有效減低「宮腔鏡子宮肌瘤切除術」吸收過量液體的風險。為進一步確認新技術的成效,婦產科學系於2011至2014年期間,為39名子宮肌瘤患者進行了雙盲隨機對照試驗。患者被隨機分配接受「加壓素」或生理鹽水注射,而病人和醫生不會被告知隨機分配結果。
結果證實注射「加壓素」於「黏膜下肌瘤」,可有效減少吸收手術用液和降低手術失血量,以及提升手術過程中的視覺清晰度,大大加強了手術的效率(圖表一)。
圖表一
接受「加壓素」注射組 (20人) | 接受生理鹽水注射組 (19人) | |
手術時間 | 20 分鐘 | 29.0分鐘 |
平均手術用液使用量 | 4200毫升 | 9800毫升 |
手術用液吸收 | 0毫升 | 300毫升 |
“最小”失血量評級 | 95% | 37% |
中大婦產科學系系主任梁德楊教授解釋,「加壓素」一般應用於開腹和腹腔鏡肌瘤切除術,直接注射於「黏膜下肌瘤」可收縮血管,從而減少手術中出血和手術用液進入血液循環系統的風險,亦令手術視覺更清晰。「吸收過量液體可引致嚴重併發症,可謂非常危險。於子宮肌瘤注射『加壓素』不但可減低手術風險,更可避免因吸收過量液體而中斷手術,能有效將肌瘤完全切除,提升手術成效。」
中大婦產科學系名譽臨床副教授張春惠醫生指出:「根據以往研究,病者可於手術前注射一至三個月的『促性腺激素釋放激素類似物』,以減低吸收過量液體的風險。但此藥物成本較高,並可能引致出現更年期徵狀、延遲手術和增加宮頸擴張困難等副作用。相較之下,『加壓素』便沒有這些問題。」然而,張醫生提醒,患有血管疾病、癲癇症、偏頭痛、哮喘或心臟衰竭病歷的人士並不適合注射加壓素。
中大婦產科學系名譽臨床助理教授黃思慧醫生形容,是次研究結果令人鼓舞,證實在「黏膜下肌瘤」直接注射「加壓素」,可令「宮腔鏡子宮肌瘤切除術」更安全有效。「我們希望透過此新技術,進一步提高手術成效,日後能夠治療較大的子宮肌瘤,幫助更多的子宮肌瘤患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