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earch
What are you looking for?
Start main content

Press Releases

Press Releases

https://med.cuhk.edu.hk/press-releases/cuhk-unveils-novel-therapeutic-targets-and-drug-repurposing-opportunities-for-endometriosis
https://med.cuhk.edu.hk/press-releases/cuhk-unveils-novel-therapeutic-targets-and-drug-repurposing-opportunities-for-endometriosis

中大發現治療子宮內膜異位症的新靶點及藥物

Research team members

中大醫學院利用人工智能系統進行疾病基因大數據分析,識辨出兩個子宮內膜異位症的新治療靶點,並發現一種現有治療乾眼症的藥物有助抑制異位內膜組織的生長。(左起)中大醫學院婦產科學系臨床副教授鍾佩樺醫生、教研室主任及教授黃志超教授及系主任潘昭頤教授

香港中文大學(中大)醫學院利用人工智能系統進行疾病基因大數據分析,識辨出兩個子宮內膜異位症的新治療靶點,並發現一種現有治療乾眼症的非類固醇抗炎藥物整合素抑制劑有助抑制異位內膜組織的生長,可以「舊藥新用」,具潛力成為子宮內膜異位症的新治療方案。研究結果已於國際科研期刊《 Advanced Science》發表。

 

目前的治療方式僅能緩解症狀

 

子宮內膜異位症是指子宮內膜組織在子宮外部生長,可在盆腔、卵巢及其他位置形成異位內膜組織或囊腫。在卵巢出現的子宮內膜異位症,由於囊腫呈深棕色,因此又稱「朱古力瘤」。子宮內膜異位症是常見的婦科疾病,影響全球百分之五至十五正值生育年齡的婦女。其主要病徵是腹部不適,部分患者更會出現下腹及盆腔疼痛。子宮內膜異位症會影響患者的月經週期和生育能力,甚至演變成卵巢癌。由於成因不明,現時尚未有根治子宮內膜異位症的方法。患者主要透過止痛方式和進行荷爾蒙治療以減輕症狀,情況嚴重的患者可透過手術切除異位組織和囊腫。

 

中大醫學院婦產科學系臨床副教授鍾佩樺醫生表示:「子宮內膜異位症有高復發風險,目前的止痛方式及荷爾蒙治療只能暫時緩解症狀,長期服用荷爾蒙藥物亦可能產生副作用,因此我們需要探索新治療方案。」

 

中大醫學院婦產科學系系主任及臨床教授潘昭頤教授表示:「中大醫學院婦產科致力推動婦科疾病的創新研究,是次研究與本地一所人工智能生物醫學科技公司合作,利用先進的人工智能輔助系統,分析大型表達基因數據,成功找出子宮內膜異位症的非荷爾蒙類新治療靶點。我們期望研究成果有助治療子宮內膜異位症,改善患者的生活質素。」
 

 

Prof Ronald Wang

黃志超教授表示,成功找出子宮內膜異位症的新治療靶點,有助理解子宮內膜異位症的疾病發展機制,從而計劃更精準及有效的治療策略。

Dr Jacqueline Chung

鍾佩樺醫生表示,子宮內膜異位症有高復發風險,目前的止痛方式及荷爾蒙治療只能暫時緩解症狀,長期服用荷爾蒙藥物亦可能產生副作用。

 

抑制GBP2HCK蛋白能縮小異位內膜組織的大小和重量

 

研究團隊利用人工智能系統,針對異位內膜組織的表達基因大數據進行分析,尋找可以透過藥物抑制的新治療靶點,成功發現一種調節免疫及抑制炎症過程的「環腺苷酸結合蛋白2」(GBP2)和負責細胞增殖和生物訊號傳導的「造血細胞激酶」(HCK),它們具有治療子宮內膜異位症的潛力。研究團隊利用子宮內膜異位症的小鼠模型進行驗證,他們消除小鼠體內的GBP2和HCK蛋白後,發現異位內膜組織的體積和重量明顯減少,及抑制病變組織細胞的增長,更令部分病變組織細胞死亡。


領導研究的中大醫學院婦產科學系教研室主任及教授黃志超教授表示:「確定GBP2和HCK作為新治療靶點,有助我們理解子宮內膜異位症的疾病發展機制,從而計劃更精準及有效的治療策略。GBP2和HCK在人體子宮內膜異位樣本中的基因表達更強,顯示它們與子宮內膜異位症有強烈的關連性。」

 

Prof Liona Poon

潘昭頤教授表示,「舊藥新用」可以大大縮短藥物研發的過程和時間。

團隊同時利用人工智能系統發現用於治療乾眼症的抑制劑有潛力成為治療子宮內膜異位症的藥物。基於負責調控白血球黏附和遷移的整合素β2(ITGB2)蛋白在人體子宮內膜異位樣本中的基因表達水平上升,團隊透過小鼠模型實驗,證實這種用於治療乾眼症的整合素抑制劑可有效抑制異位內膜組織生長,未來可成為臨床治療子宮內膜異位症的新藥物。透過人工智能發現新藥,更可以大大縮短藥物研發的過程和時間,使新藥更快應用於病人身上。


此研究獲研究資助局(RGC)、醫療衞生研究基金(HMRF)及其他基金支持。

 

更多新聞稿

中大與美國貝勒醫學院研究證實阿士匹靈可減慢妊娠代謝時鐘 降低患妊娠毒血症風險

中大與美國貝勒醫學院研究證實阿士匹靈可減慢妊娠代謝時鐘 降低患妊娠毒血症風險

研究
中大領導亞洲多中心研究證實早孕期「早產妊娠毒血症」篩查及預防 有助高危孕婦減四成患病風險 與威院推行先導服務初見成效

中大領導亞洲多中心研究證實早孕期「早產妊娠毒血症」篩查及預防 有助高危孕婦減四成患病風險 與威院推行先導服務初見成效

研究
中大與家計會合作開展賽馬會「高危配偶遺傳病基因篩查」計劃

中大與家計會合作開展賽馬會「高危配偶遺傳病基因篩查」計劃

健康推廣計劃
中大研究發現接種疫苗加強劑有效提高母乳中新冠病毒抗體 保護年幼嬰兒

中大研究發現接種疫苗加強劑有效提高母乳中新冠病毒抗體 保護年幼嬰兒

研究
中大全基因組測序技術為慣性流產夫婦作更精準的遺傳病因檢測及診斷

中大全基因組測序技術為慣性流產夫婦作更精準的遺傳病因檢測及診斷

研究
中大改良英國胎兒醫學基金會之「三重檢測方法」 證可提升亞洲孕婦「早產妊娠毒血症檢出率」一倍

中大改良英國胎兒醫學基金會之「三重檢測方法」 證可提升亞洲孕婦「早產妊娠毒血症檢出率」一倍

研究
中大與倫敦大學瑪麗皇后學院領導全球最大型「縮時成像培養箱」研究 發現以此技術培養體外受精胚胎效果與傳統方法相若

中大與倫敦大學瑪麗皇后學院領導全球最大型「縮時成像培養箱」研究 發現以此技術培養體外受精胚胎效果與傳統方法相若

研究
中大輔助生育技術中心助本港癌症患者保存生殖能力

中大輔助生育技術中心助本港癌症患者保存生殖能力

研究
中大研究顯示新冠病毒抗體可經母體傳至胎兒

中大研究顯示新冠病毒抗體可經母體傳至胎兒

研究
中大證實改良版高能聚焦超聲波有效治療子宮肌瘤

中大證實改良版高能聚焦超聲波有效治療子宮肌瘤

研究
患有多囊卵巢綜合症華人女性的糖尿病風險是非患病人士的4倍

患有多囊卵巢綜合症華人女性的糖尿病風險是非患病人士的4倍

研究
中大率先引入全基因組測序技術作胎兒產前診斷

中大率先引入全基因組測序技術作胎兒產前診斷

研究
中大研究警示懷孕婦女注意體重增幅

中大研究警示懷孕婦女注意體重增幅

研究
中大建議所有孕婦作口服葡萄糖耐量測試 全港兩成孕婦患妊娠糖尿 研究發現其子女糖尿病風險為同齡兒童3倍

中大建議所有孕婦作口服葡萄糖耐量測試 全港兩成孕婦患妊娠糖尿 研究發現其子女糖尿病風險為同齡兒童3倍

研究
中大推全球首項運用「單細胞基因技術」檢測卵子質素研究 破解卵子老化及女性不育之謎

中大推全球首項運用「單細胞基因技術」檢測卵子質素研究 破解卵子老化及女性不育之謎

研究
中大再獲夏約書孤兒症基金會支持新生兒篩查服務 新增「先天性腎上腺皮質增生症」檢測

中大再獲夏約書孤兒症基金會支持新生兒篩查服務 新增「先天性腎上腺皮質增生症」檢測

捐款
中大發現本港孕婦乙肝帶菌率維持偏高 與25年前未引入初生嬰兒全面疫苗計劃時相若

中大發現本港孕婦乙肝帶菌率維持偏高 與25年前未引入初生嬰兒全面疫苗計劃時相若

研究
中大證實注射「加壓素」可有效降低宮腔鏡子宮肌瘤切除術風險

中大證實注射「加壓素」可有效降低宮腔鏡子宮肌瘤切除術風險

研究
中大與夏約書孤兒症基金會攜手合作 於本港率先推出新生兒代謝篩查計劃

中大與夏約書孤兒症基金會攜手合作 於本港率先推出新生兒代謝篩查計劃

捐款
中大首推全港脆性X綜合症 (X染色體易裂症) 篩查服務

中大首推全港脆性X綜合症 (X染色體易裂症) 篩查服務

臨床服務
中大與美國專家攜手合作進行臨床遺傳學培訓 設立本港首個一站式遺傳病門診服務

中大與美國專家攜手合作進行臨床遺傳學培訓 設立本港首個一站式遺傳病門診服務

國際合作
中大率先引入基因晶(芯)片技術作胎兒產前診斷

中大率先引入基因晶(芯)片技術作胎兒產前診斷

研究

我們的專家

醫學院的許多專家都可以接受媒體採訪。
點擊此處查看專家名單或聯繫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