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earch
What are you looking for?
Start main content

Press Releases

Press Releases

https://med.cuhk.edu.hk/press-releases/the-7th-palliative-care-symposium-for-health-care-workers-in-chinese-population-palliative-care-in-the-community
https://med.cuhk.edu.hk/press-releases/the-7th-palliative-care-symposium-for-health-care-workers-in-chinese-population-palliative-care-in-the-community

第七届华人地区医护人员纾缓治疗研讨会 鼓励延伸纾缓治疗服务至社区

由香港中文大学(中大)医学院、香港大学(港大)李嘉诚医学院、香港家庭医学学院及李嘉诚基金会「人间有情」香港宁养服务计划合办及支持的第七届「华人地区医护人员纾缓治疗研讨会」上周六(12月13日)在威尔斯亲王医院赛马会公共卫生及基层医疗学院大楼举行。中大医学院院长陈家亮教授、港大李嘉诚医学院副院长(人力资本)黄世雄教授、香港家庭医学学院院长李兆妍医生、医院管理局联网服务总监张伟麟医生及李嘉诚基金会高级项目经理罗慧芳博士主持开幕仪式。 

 

纾缓治疗服务主要以医院为基地,配合门诊服务及外展家居纾缓治疗队伍支援身体衰弱,行动困难的病者。但随著香港人口急促老化,癌病及其他慢性疾病个案不断上升,对家居服务的需求日趋殷切,实在值得进一步探讨在社区层面更广泛推行纾缓治疗的可行性,为此今届研讨会的主题订为「延伸纾缓治疗服务至社区」,好让业界循此方向分享和讨论。 

 

中大医学院院长陈家亮教授认为在社区层面提供纾缓治疗服务有其重要性。他表示:「其实不少病者都选择临终前离院回家,争取与家人共渡最后时光,若然在社区层面提供纾缓治疗服务,可让他们在熟悉的地方接受临终照顾,令他们得以有尊严及舒适地走过人生最后一段路。」 

 

港大李嘉诚医学院副院长(人力资本)黄世雄教授又指:「随著社会发展,市民对医疗服务的要求日益提高,加上人口老化,本港医疗体系的负担亦日渐沉重。将纾缓治疗和宁养服务拓展到社区,不但有助减轻医疗体系的压力,亦让这群患者获得优质的照顾。」 

 

香港家庭医学学院院长李兆妍医生点出家庭医生在提供宁养服务上的重要性:「在宁养医疗其中一个困难来自病人及其照顾者一系列复杂混合的生理,心里和社会因素;以及在生活上为了缓解症状,提高生活质量所作出的重要改变。家庭医生与患者因长期持续的医患关系,可以了解他们的需求,通过沟通和多专业的团队工作,从而为他们提供更全面的护理。」 

 

医院管理局联网服务总监张伟麟医生指,医院管理局一直本著「全人医治」的宗旨,透过跨专业的纾缓治疗团队,以综合服务模式为末期病人和家属提供适切的纾缓治疗服务。现时,医管局辖下共有16间医院提供纾缓治疗服务。与此同时,医管局亦与李嘉诚基金会配套合作增设了10所宁养中心,为有需要的末期癌症病人及家属提供服务及支援。 

 

当探讨在社区推展纾缓治疗服务的障碍及机遇时,主讲嘉宾之一的养和医院家庭医学专科医生康天泽医生表示,外国经验是以病者的家庭医生作为统筹者,协调各专科及专职医护团队的合作,能令更多病者得到连续性的照顾,及有助减低因长期留院而造成的经济负担。但在本地推行时,便需要有普及性的家庭医生概念及制度,及优化现行的医疗制度,才能让家庭医生与医院专科医生及家访护士团队紧密合作,发挥最佳的果效。 

 

中大赛马会公共卫生及基层医疗学院教授暨家庭医学及基层医疗学部主管黄仰山教授则在研讨会中,探讨了静观治疗应用在纾缓服务上,对改善病患者精神健康及生活质素的成效。他指已有证据证明使用静观治疗训练有助减轻癌症患者或病情日益严重人士的痛楚,改善他们生活质素及减低患上心理病的机会。研究亦显示此方法对残疾人士的照顾者也有所帮助。黄教授建议可透过进行更多研究,检视静观治疗对本地正接受纾缓照顾服务人士的成效。 

 

是次研讨会云集逾百名来自不同背景的医护界人士,包括多位本地医生、资深护士及职业治疗师等,他们分别就推广纾缓治疗服务至社区及门诊启动「不作心肺复苏术」(DNACPR)及「预设临终照顾计划」等议题,进行交流及经验分享。 

 

「华人地区医护人员纾缓治疗研讨会」为每年一度的会议,合办研讨会的两所本地大学医学院及香港家庭医学学院,感谢李嘉诚基金会一直以来对研讨会的支持及赞助。李嘉诚基金会多年来积极推动奉献文化,对本港、国家以至世界各地的教育医疗发展贡献良多。基金会1998年设立内地首间免费为贫困晚期癌症患者及其家属服务的宁养院,提供全人、全家、全程照顾的家居镇痛治疗和社会心理支援等方面的宁养服务。迄今计划共捐资逾港币6亿元,惠及国内及香港42间宁养中心近17万名癌症病人。

 

中大医学院肿瘤学讲座教授暨肿瘤学系系主任陈德章教授、李嘉诚基金会高级项目经理罗慧芳博士

(左起) 中大医学院肿瘤学讲座教授暨肿瘤学系系主任陈德章教授、李嘉诚基金会高级项目经理罗慧芳博士、医院管理局联网服务总监张伟麟医生、中大医学院院长陈家亮教授、港大李嘉诚医学院副院长(人力资本)黄世雄教授、香港家庭医学学院院长李兆妍医生、中大医学院肿瘤学系梁承晖医生,以及港大李嘉诚医学院临床肿瘤学系袁国强医生第七届「华人地区医护人员纾缓治疗研讨会」合照。

主讲嘉宾之一的养和医院家庭医学专科医生康天泽医生表示

主讲嘉宾之一的养和医院家庭医学专科医生康天泽医生表示,本地推行社区纾缓治疗时,需要有普及性的家庭医生概念及制度,并优化现行的医疗制度,才能让家庭医生与医院专科医生及家访护士团队紧密合作,发挥最佳的果效。

中大赛马会公共卫生及基层医疗学院教授暨家庭医学及基层医疗学部主管黄仰山教授

中大赛马会公共卫生及基层医疗学院教授暨家庭医学及基层医疗学部主管黄仰山教授指出已有证据证明使用「静观治疗」训练有助减轻癌症患者或病情日益严重人士的痛楚,改善生活质素及减低患上心理病的机会。

是次研讨会云集逾百名来自不同背景的医护界人士

是次研讨会云集逾百名来自不同背景的医护界人士,包括多位本地医生、资深护士及职业治疗师等就本地纾缓治疗服务进行交流及经验分享。

更多新闻稿

两大合办第五届华人地区医护人员纾缓治疗研讨会

两大合办第五届华人地区医护人员纾缓治疗研讨会

研讨会
中大开发与多种癌症相关的纤维母细胞分子分类方法  助进一步了解癌症进展并改良治疗方案

中大开发与多种癌症相关的纤维母细胞分子分类方法 助进一步了解癌症进展并改良治疗方案

研究
中大发现全球喉癌发病率呈下降趋势  部分地区女性发病人数不跌反升

中大发现全球喉癌发病率呈下降趋势 部分地区女性发病人数不跌反升

研究
陈德章教授获欧洲肿瘤学会颁发「终身成就奖」 表彰其对全球鼻咽癌研究的领导地位及重大贡献

陈德章教授获欧洲肿瘤学会颁发「终身成就奖」 表彰其对全球鼻咽癌研究的领导地位及重大贡献

奖项及荣誉
中大医学院一期临床研究中心成立十周年 完成逾150项早期临床试验项目 助癌症及糖尿病患者确立新治疗药物

中大医学院一期临床研究中心成立十周年 完成逾150项早期临床试验项目 助癌症及糖尿病患者确立新治疗药物

研究
中大辅助生育技术中心助本港癌症患者保存生殖能力

中大辅助生育技术中心助本港癌症患者保存生殖能力

研究
中大研究证实「血浆DNA」筛查能侦测到早期没有病徵的鼻咽癌 并反映日后患鼻咽癌风险

中大研究证实「血浆DNA」筛查能侦测到早期没有病徵的鼻咽癌 并反映日后患鼻咽癌风险

研究
中大发现小肠癌在全球及本港发病率明显上升 高收入地区发病率较高

中大发现小肠癌在全球及本港发病率明显上升 高收入地区发病率较高

研究
中大发现原发性脑癌的年轻男性发病率上升 以高收入国家的升幅较为显著

中大发现原发性脑癌的年轻男性发病率上升 以高收入国家的升幅较为显著

研究
中大破解癌痛秘密 确定新治疗靶点缓解癌症病人痛苦

中大破解癌痛秘密 确定新治疗靶点缓解癌症病人痛苦

研究
中大全球首证血糖波动不稳的肥胖型糖尿病患者有较高患癌风险 并证实接受一类常用降血压药物的糖尿病患者患癌风险则较低

中大全球首证血糖波动不稳的肥胖型糖尿病患者有较高患癌风险 并证实接受一类常用降血压药物的糖尿病患者患癌风险则较低

研究
中大发现多发性骨髓瘤发病率上升 以高收入国家的男性长者升幅最为显著

中大发现多发性骨髓瘤发病率上升 以高收入国家的男性长者升幅最为显著

研究
中大发现霍奇金淋巴癌发病率以亚洲升幅最为显著 本港男士发病率上升幅度全球之冠

中大发现霍奇金淋巴癌发病率以亚洲升幅最为显著 本港男士发病率上升幅度全球之冠

研究
中大成功以单细胞分辨率拆解肺癌  揭示肿瘤形成机制 有望开发新肺癌疗法

中大成功以单细胞分辨率拆解肺癌 揭示肿瘤形成机制 有望开发新肺癌疗法

研究
中大研究发现半数受访儿童癌症康复者曾使用替代补充疗法 或存在「药疗相互作用」风险

中大研究发现半数受访儿童癌症康复者曾使用替代补充疗法 或存在「药疗相互作用」风险

研究
中大医学院团队发现B细胞及基因GPR18可预测多种癌症的存活期

中大医学院团队发现B细胞及基因GPR18可预测多种癌症的存活期

研究
中大医学院团队发现一种新型生物标记 可在头颈癌患者中预测长一倍的存活期

中大医学院团队发现一种新型生物标记 可在头颈癌患者中预测长一倍的存活期

研究
中大医学院与四川大学华西临床医学院共同领导全球首个人体CRISPR基因编辑治疗肺癌临床试验 证实修改T细胞以治疗晚期肺癌是安全及可行

中大医学院与四川大学华西临床医学院共同领导全球首个人体CRISPR基因编辑治疗肺癌临床试验 证实修改T细胞以治疗晚期肺癌是安全及可行

研究
中大将开展最新「细胞治疗」临床研究  首阶段引入CAR-T治疗血癌新方法

中大将开展最新「细胞治疗」临床研究 首阶段引入CAR-T治疗血癌新方法

研究
中大成功应用混合手术室「经气管微波消融术」无创治肺癌成亚太首例

中大成功应用混合手术室「经气管微波消融术」无创治肺癌成亚太首例

外科创新技术
李嘉诚基金会启动《爱能助》儿童癌症项目 资助儿童罕见癌症

李嘉诚基金会启动《爱能助》儿童癌症项目 资助儿童罕见癌症

捐款
莫树锦教授获欧洲肿瘤学会颁发「终身成就奖」全球第一人将晚期肺癌治疗「个人化」 被誉为「肿瘤学传奇」

莫树锦教授获欧洲肿瘤学会颁发「终身成就奖」全球第一人将晚期肺癌治疗「个人化」 被誉为「肿瘤学传奇」

奖项及荣誉
中大肿瘤学系获国际肺癌研究协会颁发「杰出癌症关顾团队」奖项

中大肿瘤学系获国际肺癌研究协会颁发「杰出癌症关顾团队」奖项

奖项及荣誉
「中大赛马会齐心防癌计划」启动 免费为万名市民进行检测 研肥胖与多种癌症关系

「中大赛马会齐心防癌计划」启动 免费为万名市民进行检测 研肥胖与多种癌症关系

健康推广计划
中大证新治疗方案较常规治疗有效延长晚期肺癌病人存活期

中大证新治疗方案较常规治疗有效延长晚期肺癌病人存活期

研究
中大研究揭示全球大肠癌发病率有年轻化趋势

中大研究揭示全球大肠癌发病率有年轻化趋势

研究
中大利用「混合手术室」结合「电磁导航支气管镜」技术 实时影像追踪及抽取微细病变组织 能诊治少至2毫米肺部肿瘤

中大利用「混合手术室」结合「电磁导航支气管镜」技术 实时影像追踪及抽取微细病变组织 能诊治少至2毫米肺部肿瘤

外科创新技术
中大率跨国研究证实免疫疗法对晚期鼻咽癌病人有效

中大率跨国研究证实免疫疗法对晚期鼻咽癌病人有效

研究
中大研究证「消融化疗栓塞术」有效延长肝癌患者无恶化存活期两倍

中大研究证「消融化疗栓塞术」有效延长肝癌患者无恶化存活期两倍

研究
第十届华人地区医护人员纾缓治疗研讨会 以「承传.创新」为题 探讨服务发展及未来挑战

第十届华人地区医护人员纾缓治疗研讨会 以「承传.创新」为题 探讨服务发展及未来挑战

研讨会
中大研究获世界顶尖医学期刊推崇

中大研究获世界顶尖医学期刊推崇

奖项及荣誉
中大港大合作开展复发性卵巢癌药物基因组学研究 免费为百名本地病人提供分析

中大港大合作开展复发性卵巢癌药物基因组学研究 免费为百名本地病人提供分析

研究
中大完成二万人「血浆DNA」鼻咽癌筛查研究 大幅推前癌症发现期数

中大完成二万人「血浆DNA」鼻咽癌筛查研究 大幅推前癌症发现期数

研究
中大领导ALK阳性肺腺癌研究证实 新标靶药成效超现时标准疗法两倍

中大领导ALK阳性肺腺癌研究证实 新标靶药成效超现时标准疗法两倍

研究
中大成功揭示肿瘤免疫逃脱新机制 开拓「免疫疗法」新方向

中大成功揭示肿瘤免疫逃脱新机制 开拓「免疫疗法」新方向

研究
中大成功破解鼻咽癌全基因组图谱 突破性结果有助发展个人化治疗

中大成功破解鼻咽癌全基因组图谱 突破性结果有助发展个人化治疗

研究
第九届华人地区医护人员纾缓治疗研讨会 「纾缓治疗普及化:共创前路为未来」

第九届华人地区医护人员纾缓治疗研讨会 「纾缓治疗普及化:共创前路为未来」

研讨会
第八届华人地区医护人员纾缓治疗研讨会 探讨香港纾缓治疗服务的机遇及挑战

第八届华人地区医护人员纾缓治疗研讨会 探讨香港纾缓治疗服务的机遇及挑战

研讨会
中大完成经皮穿刺纳米刀动物实验及成功进行经皮穿刺纳米刀肿瘤治疗 治癌技术新突破

中大完成经皮穿刺纳米刀动物实验及成功进行经皮穿刺纳米刀肿瘤治疗 治癌技术新突破

研究
第六届华人地区医护人员纾缓治疗研讨会 重点探讨老年癌症病人的纾缓治疗

第六届华人地区医护人员纾缓治疗研讨会 重点探讨老年癌症病人的纾缓治疗

研讨会
中大联同七间医院进行亚洲首个临床研究 发现崭新「植入式扰流器」能有效治疗脑动脉瘤

中大联同七间医院进行亚洲首个临床研究 发现崭新「植入式扰流器」能有效治疗脑动脉瘤

研究
中大率先研发崭新电脑辅助肿瘤手术治疗骨肿瘤病人 大大提高手术精确度

中大率先研发崭新电脑辅助肿瘤手术治疗骨肿瘤病人 大大提高手术精确度

外科创新技术
大肠癌将成为香港头号癌症 中大引入大肠胶囊内视镜助预防大肠癌

大肠癌将成为香港头号癌症 中大引入大肠胶囊内视镜助预防大肠癌

外科创新技术
香港中文大学那打素护理学院主办 第五届泛太平洋护理会议暨第七届癌症护理研讨会

香港中文大学那打素护理学院主办 第五届泛太平洋护理会议暨第七届癌症护理研讨会

研讨会
中大首创大肠瘜肉预测指数及早预防肠癌

中大首创大肠瘜肉预测指数及早预防肠癌

临床服务

我们的专家

医学院的许多专家都可以接受媒体采访。

点击此处查看专家名单或联系我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