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届华人地区医护人员纾缓治疗研讨会 以「承传.创新」为题 探讨服务发展及未来挑战
由香港中文大学(中大)医学院、香港大学(港大)李嘉诚医学院和李嘉诚基金会「人间有情」香港宁养服务计划合办的「第十届华人地区医护人员纾缓治疗研讨会」於1月13日假慈山寺举行。是次研讨会凝聚了逾180名来自不同背景的专业人士,包括医生、护士及服务提供机构代表,让各专业团体深入交流。
今届研讨会的主题为「承传.创新」,与会者回顾过去十年来本港公营医疗系统的癌症纾缓治疗服务之发展及分享经验,亦探讨跨界别的合作空间,为将来面对的挑战做好准备。
研讨会开幕仪式由中大医学院助理院长(教育)李民瞻教授、港大李嘉诚医学院助理院长(私营界别)张志伟医生、李嘉诚基金会高级项目经理罗慧芳博士,以及慈山寺堂主天文法师主持。
李民瞻教授表示:「在这每年一度的研讨会,来自不同地区和背景的医护人员可交流纾缓治疗服务的经验,以推动相关的医学教育及研究。我们希望藉此强化医护对末期病患者的照顾及支持,最终惠及更多病人,以至整个华人社区。」
张志伟医生表示:「纾缓治疗的需求随着人口老化日益增加,要提升相关服务的质素,医护人员的经验和想法相当重要。我们希望藉着举办研讨会,将知识承传至下一代,让年青的医护专业人员学会从病人及其家属的角度和感受出发,提供适切的治疗和服务。」
天文法师指出:「佛教以离苦得乐为核心,慈山寺透过提供心灵关顾、生死教育及适当的技能培训等课程,协助义工掌握关怀长者、病人,及其家属的技巧。是次研讨会亦是一个难得的机会,促进医护界和社区服务机构合作,共同为社会提供最优质的护理和心灵关顾服务。」
主讲嘉宾之一的港大李嘉诚医学院临床肿瘤学系临床助理教授林泰忠医生,回顾了本港纾缓治疗服务於过去十年的发展,并探讨如何应付未来的挑战。「透过十年来医管局辖下七个联网共2,800名病人的资料,我们可以看到纾缓治疗在晚期癌症患者的覆盖率、治疗结果和相关医疗服务运用情况的趋势。这些数据对於纾缓治疗服务的规划相当重要,亦与医管局於2017年发布的《纾缓治疗服务策略》中未来五至十年的纾缓治疗服务发展相互呼应。」
医护界一直致力寻找优化现有纾缓治疗服务的方法。另一主讲嘉宾、东区尤德夫人那打素医院临床肿瘤科部门主管杨美云医生提出在抗癌疗程中加入纾缓治疗,以革新现有的做法。她表示:「传统上,只有在所有积极的抗癌治疗皆无效时,患者才会被转介进行纾缓治疗。然而,近年愈来愈多证据显示,在抗癌治疗的初段加入纾缓治疗,会对患者有所帮助,包括延长他们的寿命。」
慈山寺佛法心灵辅导中心主管严穗华博士表示该中心自2015年4月成立以来,已接触和帮助超过20,000位有心灵辅导需要的人士。「我们设立全港首间佛法心灵辅导中心,期望透过社工及辅导员的专业辅导,帮助受助者把佛法智慧活用於生活之中,重获心安自在。」
华人地区医护人员纾缓治疗研讨会简介
「华人地区医护人员纾缓治疗研讨会」为每年一度的会议,由两所本地大学医学院共同承办,并得到李嘉诚基金会一直以来的支持及赞助。李嘉诚基金会多年来积极推动奉献文化,对本港、中国内地以至世界各地的教育医疗发展贡献良多。基金会於1998年设立内地首间免费为贫困晚期癌症患者及其家属服务的宁养院,提供全人、全家、全程照顾的家居镇痛治疗和社会心理支援等方面的宁养服务。迄今计划共捐资逾8亿元港币,惠及内地及香港42间宁养中心逾21万名癌症病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