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大率跨国研究证实免疫疗法对晚期鼻咽癌病人有效
香港中文大学(中大)医学院领导的国际研究证实,一款「免疫检查点抑制剂」(以下简称「抑制剂」,Immune-checkpoint inhibitor)对复发性及扩散性鼻咽癌具治疗作用。研究结果显示,患者接受治疗一年后的整体存活率约为六成。进一步分析有关资料更有助找到相关的生物标记,冀为鼻咽癌患者研发出有效的免疫治疗方案。是次研究获美国国家癌症研究所及「Mayo医学中心第二期临床研究联盟」支持和参与,为全球治疗鼻咽癌的重要里程。相关结果已於医学期刊《Journal of Clinical Oncology》发表。
鼻咽癌是本港、华南以至东南亚地区常见的癌症。医院管理局香港癌症资料统计中心数据显示,於2015年鼻咽癌是本港男士中第六常见的癌症;而在男女癌症患者之中,鼻咽癌在常见癌症中排行第十。
鼻咽癌大多与感染EB(Epstein-Bair)病毒有关。这种癌症是其中一种最具侵略性的头颈癌,癌细胞经常转移至淋巴结及其他器官。现时,鼻咽癌较常见的治疗方法为化疗和放射性治疗。
免疫治疗是鼻咽癌患者的新治疗选择
近年,癌症免疫学(cancer immunology)发展迅速,出现名为「免疫治疗」的癌症治疗,方法是透过增强患者自身的免疫反应对抗癌细胞。
美国国家癌症研究所是美国政府主要研究癌症的机构,亦是世界上最大的癌症研究资助者,一直支持致力提升免疫治疗效用的研究。为评估一种名为nivolumab的「抑制剂」对复发性及扩散性鼻咽癌的治疗效果,美国国家癌症研究所支持了此项由中大医学院学者领导的国际研究。是项研究亦同获属於「Mayo医学中心第二期临床研究联盟」的多间医学机构参与。
研究结果显示病人存活期中位数为17个月
2015年至2016年间,研究人员共招募了44位来自全球11个医疗中心的复发性及扩散性鼻咽癌病人参与研究,当中大部分为亚洲人。结果显示,整体反应率为20%,其中一名患者的癌症徵状更完全消失持续近一年。
研究参与者在接受免疫治疗后一年的整体存活率为 60%。参考过往数据,同类患者接受其他治疗的整体存活率一般只有少於50%;相比之下,免疫治疗的成效较好。
中大医学院肿瘤学系马碧如教授马碧如教授是美国国家癌症研究所「头颈癌指导委员会-鼻咽癌临床测试规划小组」的执行委员,以及「广泛转移小组」的联合主席。马教授解释:「一般来说,大多数复发性及转移性鼻咽癌患者都只能接受纾缓性的治疗,根治性治疗对他们并不适用。是次研究结果显示,免疫治疗对一些鼻咽癌患者具有持久的临床功效。与传统化疗比较,病人对免疫治疗的耐受性良好,且较少出现严重副作用。」马教授续指:「能够与这优秀的国际团队一起工作,努力不懈地以破纪录时间完成此项跨国研究,我们实在感到非常荣幸。」
患者有较好治疗结果 与特定生物标记相关
中大医学院的研究人员於2017年成功破解鼻咽癌的全基因组图谱,促进发掘这种常见头颈癌症的新型和关键生物标记之研究发展。在今次的研究中,研究团队发现对相关「抑制剂」有良好反应或「无恶化存活期」较长的患者,可能与其肿瘤中名为「PD-L1」和「HLA蛋白」的生物标记有关连。
中大医学院病理解剖及细胞学系罗国炜教授表示:「我们下一步是在更大型研究中,就『PD-L1』及『HLA蛋白』的表达和突变对预测病人接受相关治疗后的反应,验证其临床作用。我们希望通过找出鼻咽癌患者的生物标记,可促进治疗后评估和精准治疗的发展,从而提高治疗效果。」
中大医学院李树芬医学基金肿瘤学讲座教授暨香港癌症研究所包玉刚癌症中心总监陈德章教授指出:「我们很荣幸能够领导这项获美国国家癌症研究所资助的国际研究,并能与来自包括Mayo医学中心在内的世界级专家合作。这份研究报告,是医学文献中首份纪录相关抑制剂在复发性及转移性鼻咽癌病人身上的临床效用,以及相关生物标记的发表。随着研究团队一直以来的多项临床和转化研究,加上今次的新发现,中大医学院成功优化鼻咽癌治疗。我们将继续致力就癌症免疫学进行更多研究,期望透过免疫治疗为癌症患者带来更多治疗方法和希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