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earch
What are you looking for?
Start main content

Press Releases

Press Releases

https://med.cuhk.edu.hk/press-releases/the-7th-palliative-care-symposium-for-health-care-workers-in-chinese-population-palliative-care-in-the-community
https://med.cuhk.edu.hk/press-releases/the-7th-palliative-care-symposium-for-health-care-workers-in-chinese-population-palliative-care-in-the-community

第七屆華人地區醫護人員紓緩治療研討會 鼓勵延伸紓緩治療服務至社區

由香港中文大學(中大)醫學院、香港大學(港大)李嘉誠醫學院、香港家庭醫學學院及李嘉誠基金會「人間有情」香港寧養服務計劃合辦及支持的第七屆「華人地區醫護人員紓緩治療研討會」於上周六(12月13日)在威爾斯親王醫院賽馬會公共衞生及基層醫療學院大樓舉行。中大醫學院院長陳家亮教授、港大李嘉誠醫學院副院長(人力資本)黃世雄教授、香港家庭醫學學院院長李兆妍醫生、醫院管理局聯網服務總監張偉麟醫生及李嘉誠基金會高級項目經理羅慧芳博士主持開幕儀式。 

 

紓緩治療服務主要以醫院為基地,配合門診服務及外展家居紓緩治療隊伍支援身體衰弱,行動困難的病者。但隨著香港人口急促老化,癌病及其他慢性疾病個案不斷上升,對家居服務的需求日趨殷切,實在值得進一步探討在社區層面更廣泛推行紓緩治療的可行性,為此今屆研討會的主題訂為「延伸紓緩治療服務至社區」,好讓業界循此方向分享和討論。 

 

中大醫學院院長陳家亮教授認為在社區層面提供紓緩治療服務有其重要性。他表示:「其實不少病者都選擇臨終前離院回家,爭取與家人共渡最後時光,若然在社區層面提供紓緩治療服務,可讓他們在熟悉的地方接受臨終照顧,令他們得以有尊嚴及舒適地走過人生最後一段路。」 

 

港大李嘉誠醫學院副院長(人力資本)黃世雄教授又指:「隨著社會發展,市民對醫療服務的要求日益提高,加上人口老化,本港醫療體系的負擔亦日漸沉重。將紓緩治療和寧養服務拓展到社區,不但有助減輕醫療體系的壓力,亦讓這群患者獲得優質的照顧。」 

 

香港家庭醫學學院院長李兆妍醫生點出家庭醫生在提供寧養服務上的重要性:「在寧養醫療其中一個困難來自於病人及其照顧者一系列複雜混合的生理,心裡和社會因素;以及在生活上為了緩解症狀,提高生活質量所作出的重要改變。家庭醫生與患者因長期持續的醫患關係,可以了解他們的需求,通過溝通和多專業的團隊工作,從而為他們提供更全面的護理。」 

 

醫院管理局聯網服務總監張偉麟醫生指,醫院管理局一直本著「全人醫治」的宗旨,透過跨專業的紓緩治療團隊,以綜合服務模式為末期病人和家屬提供適切的紓緩治療服務。現時,醫管局轄下共有16間醫院提供紓緩治療服務。與此同時,醫管局亦與李嘉誠基金會配套合作增設了10所寧養中心,為有需要的末期癌症病人及家屬提供服務及支援。 

 

當探討在社區推展紓緩治療服務的障礙及機遇時,主講嘉賓之一的養和醫院家庭醫學專科醫生康天澤醫生表示,外國經驗是以病者的家庭醫生作為統籌者,協調各專科及專職醫護團隊的合作,能令更多病者得到連續性的照顧,及有助減低因長期留院而造成的經濟負擔。但在本地推行時,便需要有普及性的家庭醫生概念及制度,及優化現行的醫療制度,才能讓家庭醫生與醫院專科醫生及家訪護士團隊緊密合作,發揮最佳的果效。 

 

中大賽馬會公共衞生及基層醫療學院教授暨家庭醫學及基層醫療學部主管黃仰山教授則在研討會中,探討了靜觀治療應用在紓緩服務上,對改善病患者精神健康及生活質素的成效。他指已有證據證明使用靜觀治療訓練有助減輕癌症患者或病情日益嚴重人士的痛楚,改善他們生活質素及減低患上心理病的機會。研究亦顯示此方法對殘疾人士的照顧者也有所幫助。黃教授建議可透過進行更多研究,檢視靜觀治療對本地正接受紓緩照顧服務人士的成效。 

 

是次研討會雲集逾百名來自不同背景的醫護界人士,包括多位本地醫生、資深護士及職業治療師等,他們分別就推廣紓緩治療服務至社區及於門診啟動「不作心肺復甦術」(DNACPR)及「預設臨終照顧計劃」等議題,進行交流及經驗分享。 

 

「華人地區醫護人員紓緩治療研討會」為每年一度的會議,合辦研討會的兩所本地大學醫學院及香港家庭醫學學院,感謝李嘉誠基金會一直以來對研討會的支持及贊助。李嘉誠基金會多年來積極推動奉獻文化,對本港、國家以至世界各地的教育醫療發展貢獻良多。基金會於1998年設立內地首間免費為貧困晚期癌症患者及其家屬服務的寧養院,提供全人、全家、全程照顧的家居鎮痛治療和社會心理支援等方面的寧養服務。迄今計劃共捐資逾港幣6億元,惠及國內及香港42間寧養中心近17萬名癌症病人。

 

中大醫學院腫瘤學講座教授暨腫瘤學系系主任陳德章教授、李嘉誠基金會高級項目經理羅慧芳博士

(左起) 中大醫學院腫瘤學講座教授暨腫瘤學系系主任陳德章教授、李嘉誠基金會高級項目經理羅慧芳博士、醫院管理局聯網服務總監張偉麟醫生、中大醫學院院長陳家亮教授、港大李嘉誠醫學院副院長(人力資本)黃世雄教授、香港家庭醫學學院院長李兆妍醫生、中大醫學院腫瘤學系梁承暉醫生,以及港大李嘉誠醫學院臨床腫瘤學系袁國強醫生第七屆「華人地區醫護人員紓緩治療研討會」合照。

主講嘉賓之一的養和醫院家庭醫學專科醫生康天澤醫生表示

主講嘉賓之一的養和醫院家庭醫學專科醫生康天澤醫生表示,本地推行社區紓緩治療時,需要有普及性的家庭醫生概念及制度,並優化現行的醫療制度,才能讓家庭醫生與醫院專科醫生及家訪護士團隊緊密合作,發揮最佳的果效。

中大賽馬會公共衞生及基層醫療學院教授暨家庭醫學及基層醫療學部主管黃仰山教授

中大賽馬會公共衞生及基層醫療學院教授暨家庭醫學及基層醫療學部主管黃仰山教授指出已有證據證明使用「靜觀治療」訓練有助減輕癌症患者或病情日益嚴重人士的痛楚,改善生活質素及減低患上心理病的機會。

是次研討會雲集逾百名來自不同背景的醫護界人士

是次研討會雲集逾百名來自不同背景的醫護界人士,包括多位本地醫生、資深護士及職業治療師等就本地紓緩治療服務進行交流及經驗分享。

更多新聞稿

兩大合辦第五屆華人地區醫護人員紓緩治療研討會

兩大合辦第五屆華人地區醫護人員紓緩治療研討會

研討會
中大開發與多種癌症相關的纖維母細胞分子分類方法  助進一步了解癌症進展並改良治療方案

中大開發與多種癌症相關的纖維母細胞分子分類方法 助進一步了解癌症進展並改良治療方案

研究
中大發現全球喉癌發病率呈下降趨勢  部分地區女性發病人數不跌反升

中大發現全球喉癌發病率呈下降趨勢 部分地區女性發病人數不跌反升

研究
陳德章教授獲歐洲腫瘤學會頒發「終身成就獎」 表彰其對全球鼻咽癌研究的領導地位及重大貢獻

陳德章教授獲歐洲腫瘤學會頒發「終身成就獎」 表彰其對全球鼻咽癌研究的領導地位及重大貢獻

獎項及榮譽
中大醫學院一期臨床研究中心成立十周年 完成逾150項早期臨床試驗項目 助癌症及糖尿病患者確立新治療藥物

中大醫學院一期臨床研究中心成立十周年 完成逾150項早期臨床試驗項目 助癌症及糖尿病患者確立新治療藥物

研究
中大輔助生育技術中心助本港癌症患者保存生殖能力

中大輔助生育技術中心助本港癌症患者保存生殖能力

研究
中大研究證實「血漿DNA」篩查能偵測到早期沒有病徵的鼻咽癌 並反映日後患鼻咽癌風險

中大研究證實「血漿DNA」篩查能偵測到早期沒有病徵的鼻咽癌 並反映日後患鼻咽癌風險

研究
中大發現小腸癌在全球及本港發病率明顯上升 高收入地區發病率較高

中大發現小腸癌在全球及本港發病率明顯上升 高收入地區發病率較高

研究
中大發現原發性腦癌的年輕男性發病率上升 以高收入國家的升幅較為顯著

中大發現原發性腦癌的年輕男性發病率上升 以高收入國家的升幅較為顯著

研究
中大破解癌痛秘密 確定新治療靶點緩解癌症病人痛苦

中大破解癌痛秘密 確定新治療靶點緩解癌症病人痛苦

研究
中大全球首證血糖波動不穩的肥胖型糖尿病患者有較高患癌風險 並證實接受一類常用降血壓藥物的糖尿病患者患癌風險則較低

中大全球首證血糖波動不穩的肥胖型糖尿病患者有較高患癌風險 並證實接受一類常用降血壓藥物的糖尿病患者患癌風險則較低

研究
中大發現多發性骨髓瘤發病率上升 以高收入國家的男性長者升幅最為顯著

中大發現多發性骨髓瘤發病率上升 以高收入國家的男性長者升幅最為顯著

研究
中大發現霍奇金淋巴癌發病率以亞洲升幅最為顯著 本港男士發病率上升幅度全球之冠

中大發現霍奇金淋巴癌發病率以亞洲升幅最為顯著 本港男士發病率上升幅度全球之冠

研究
中大成功以單細胞分辨率拆解肺癌  揭示腫瘤形成機制 有望開發新肺癌療法

中大成功以單細胞分辨率拆解肺癌 揭示腫瘤形成機制 有望開發新肺癌療法

研究
中大研究發現半數受訪兒童癌症康復者曾使用替代補充療法 或存在「藥療相互作用」風險

中大研究發現半數受訪兒童癌症康復者曾使用替代補充療法 或存在「藥療相互作用」風險

研究
中大醫學院團隊發現B細胞及基因GPR18可預測多種癌症的存活期

中大醫學院團隊發現B細胞及基因GPR18可預測多種癌症的存活期

研究
中大醫學院團隊發現一種新型生物標記 可在頭頸癌患者中預測長一倍的存活期

中大醫學院團隊發現一種新型生物標記 可在頭頸癌患者中預測長一倍的存活期

研究
中大醫學院與四川大學華西臨床醫學院共同領導全球首個 人體CRISPR基因編輯治療肺癌臨床試驗 證實修改T細胞以治療晚期肺癌是安全及可行

中大醫學院與四川大學華西臨床醫學院共同領導全球首個 人體CRISPR基因編輯治療肺癌臨床試驗 證實修改T細胞以治療晚期肺癌是安全及可行

研究
中大將開展最新「細胞治療」臨床研究  首階段引入CAR-T治療血癌新方法

中大將開展最新「細胞治療」臨床研究 首階段引入CAR-T治療血癌新方法

研究
中大成功應用混合手術室「經氣管微波消融術」 無創治肺癌成亞太首例

中大成功應用混合手術室「經氣管微波消融術」 無創治肺癌成亞太首例

外科創新技術
李嘉誠基金會啟動《愛能助》兒童癌症項目 資助兒童罕見癌症

李嘉誠基金會啟動《愛能助》兒童癌症項目 資助兒童罕見癌症

捐款
莫樹錦教授獲歐洲腫瘤學會頒發「終身成就獎」全球第一人將晚期肺癌治療「個人化」 被譽為「腫瘤學傳奇」

莫樹錦教授獲歐洲腫瘤學會頒發「終身成就獎」全球第一人將晚期肺癌治療「個人化」 被譽為「腫瘤學傳奇」

獎項及榮譽
中大腫瘤學系獲國際肺癌研究協會頒發「傑出癌症關顧團隊」獎項

中大腫瘤學系獲國際肺癌研究協會頒發「傑出癌症關顧團隊」獎項

獎項及榮譽
「中大賽馬會齊心防癌計劃」啟動 免費為萬名市民進行檢測 研肥胖與多種癌症關係

「中大賽馬會齊心防癌計劃」啟動 免費為萬名市民進行檢測 研肥胖與多種癌症關係

健康推廣計劃
中大證新治療方案較常規治療有效延長晚期肺癌病人存活期

中大證新治療方案較常規治療有效延長晚期肺癌病人存活期

研究
中大研究揭示全球大腸癌發病率有年輕化趨勢

中大研究揭示全球大腸癌發病率有年輕化趨勢

研究
中大利用「混合手術室」結合「電磁導航支氣管鏡」技術 實時影像追蹤及抽取微細病變組織 能診治少至2毫米肺部腫瘤

中大利用「混合手術室」結合「電磁導航支氣管鏡」技術 實時影像追蹤及抽取微細病變組織 能診治少至2毫米肺部腫瘤

外科創新技術
中大率跨國研究證實免疫療法對晚期鼻咽癌病人有效

中大率跨國研究證實免疫療法對晚期鼻咽癌病人有效

研究
中大研究證「消融化療栓塞術」有效延長肝癌患者無惡化存活期兩倍

中大研究證「消融化療栓塞術」有效延長肝癌患者無惡化存活期兩倍

研究
第十屆華人地區醫護人員紓緩治療研討會 以「承傳.創新」為題 探討服務發展及未來挑戰

第十屆華人地區醫護人員紓緩治療研討會 以「承傳.創新」為題 探討服務發展及未來挑戰

研討會
中大研究獲世界頂尖醫學期刊推崇

中大研究獲世界頂尖醫學期刊推崇

獎項及榮譽
中大港大合作開展復發性卵巢癌藥物基因組學研究 免費為百名本地病人提供分析

中大港大合作開展復發性卵巢癌藥物基因組學研究 免費為百名本地病人提供分析

研究
中大完成二萬人「血漿DNA」鼻咽癌篩查研究 大幅推前癌症發現期數

中大完成二萬人「血漿DNA」鼻咽癌篩查研究 大幅推前癌症發現期數

研究
中大領導ALK陽性肺腺癌研究證實 新標靶藥成效超現時標準療法兩倍

中大領導ALK陽性肺腺癌研究證實 新標靶藥成效超現時標準療法兩倍

研究
中大成功揭示腫瘤免疫逃脱新機制 開拓「免疫療法」新方向

中大成功揭示腫瘤免疫逃脱新機制 開拓「免疫療法」新方向

研究
中大成功破解鼻咽癌全基因組圖譜 突破性結果有助發展個人化治療

中大成功破解鼻咽癌全基因組圖譜 突破性結果有助發展個人化治療

研究
第九屆華人地區醫護人員紓緩治療研討會 「紓緩治療普及化:共創前路為未來」

第九屆華人地區醫護人員紓緩治療研討會 「紓緩治療普及化:共創前路為未來」

研討會
第八屆華人地區醫護人員紓緩治療研討會 探討香港紓緩治療服務的機遇及挑戰

第八屆華人地區醫護人員紓緩治療研討會 探討香港紓緩治療服務的機遇及挑戰

研討會
中大完成經皮穿刺納米刀動物實驗及成功進行經皮穿刺納米刀腫瘤治療 治癌技術新突破

中大完成經皮穿刺納米刀動物實驗及成功進行經皮穿刺納米刀腫瘤治療 治癌技術新突破

研究
第六屆華人地區醫護人員紓緩治療研討會 重點探討老年癌症病人的紓緩治療

第六屆華人地區醫護人員紓緩治療研討會 重點探討老年癌症病人的紓緩治療

研討會
中大聯同七間醫院進行亞洲首個臨床研究 發現嶄新「植入式擾流器」能有效治療腦動脈瘤

中大聯同七間醫院進行亞洲首個臨床研究 發現嶄新「植入式擾流器」能有效治療腦動脈瘤

研究
中大率先研發嶄新電腦輔助腫瘤手術治療骨腫瘤病人 大大提高手術精確度

中大率先研發嶄新電腦輔助腫瘤手術治療骨腫瘤病人 大大提高手術精確度

外科創新技術
大腸癌將成為香港頭號癌症 中大引入大腸膠囊內視鏡助預防大腸癌

大腸癌將成為香港頭號癌症 中大引入大腸膠囊內視鏡助預防大腸癌

外科創新技術
香港中文大學那打素護理學院主辦 第五屆泛太平洋護理會議暨第七屆癌症護理研討會

香港中文大學那打素護理學院主辦 第五屆泛太平洋護理會議暨第七屆癌症護理研討會

研討會
中大首創大腸瘜肉預測指數及早預防腸癌

中大首創大腸瘜肉預測指數及早預防腸癌

臨床服務

我們的專家

醫學院的許多專家都可以接受媒體採訪。
點擊此處查看專家名單或聯繫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