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earch
What are yo|
Start main content

Press Releases

Press Releases

https://med.cuhk.edu.hk/press-releases/cuhk-succeeds-in-treating-gastroesophageal-reflux-disease-by-implantable-pulse-generator
https://med.cuhk.edu.hk/press-releases/cuhk-succeeds-in-treating-gastroesophageal-reflux-disease-by-implantable-pulse-generator

中大医学院成功植入「脉冲产生器」医治胃酸倒流

胃酸倒流是括约肌功能失调或退化而引起的慢性疾病,没有根治方法,超过八成患者须长期接受药物治疗,以缓和病征和减少其对日常生活的影响。香港中文大学(中大)医学院率先引入崭新技术,于2012至2013年间为5位胃酸倒流患者植入脉冲产生器,以电脉冲刺激下食道括约肌,消除反酸问题,提供治疗胃酸倒流的创新医疗方案。 

 

下食道括约肌是位于食道与胃部之间的一组肌肉,功用就如一道活门,平时关着来防止胃液或胃内食物逆流回食道,只有在进食时才暂时打开让食物通过,或在饭后偶然打开放出胃气(即打嗝)。当胃酸倒流患者的括约肌功能出现异常或因为长期劳损而失效、变成一道不能关紧的门时,便有机会导致反酸(即胃酸涌上心口或喉咙)、胸口灼热、胸口疼痛或不舒服等症状。 

 

每周恒常出现反酸症状的患者约占本港人口的5-10%,诱发原因包括肥胖、时常吃得太急太饱、饭后立即睡觉及情绪压力等。严重的患者更会因胃酸经常逆流回食道而引致食道炎,甚至出现下食道流血、呕吐、食道闭塞、食道管腔纤维化狭窄、巴洛氏食道黏膜出现细胞变异等并发症。部分患者亦会因为躺下或俯身时会加剧症状,要特别注意睡姿,甚至差不多要坐著睡觉,而影响睡眠质素。 

 

中大医学院的内科及外科团队于2012年合作,引入适用于胃酸倒流病人的「植入式脉冲产生器」(又称「食道电激仪」),成为亚洲区使用此崭新医学技术的先锋。透过微创手术,医护人员把电极及约6.5厘米长的脉冲产生器分别植入病人的下食道括约肌及腹部,便能透过传送脉冲恢复下食道括约肌的功能。至今,此研究共为5位胃酸倒流患者进行植入手术,并经过2年时间跟进,目前结果显示此技术能有效控制反酸的情况,让病人不用再靠胃酸抑制剂来控制病情。 

 

中大医学院助理院长(外务)兼中大赛马会微创医疗技术培训中心主任赵伟仁教授表示:「一些胃酸倒流病人靠药物也未必能有效缓和病情,便需要考虑以外科手术治疗。从现阶段的临床结果显示,此崭新医学技术能有效控制胃酸倒流患者的症状,以及避免传统腹腔镜胃底折叠术可能引起之并发症,如吞咽困难等。」 

 

情况较为轻微的病人,亦可靠改变生活及饮食习惯来改善病情。中大医学院副院长(发展)兼何善衡肠胃健康中心主任胡志远教授提醒:「市民容易在大时大节期间忘记了要节制食量,比平时吃多了,甚至连日暴饮暴食,也有机会出现反酸情况。我们一般会建议避免在睡前两小时内饮食、避免进食过快或过饱,并减少刺激性及油腻食物,有助减少不适症状。」 

 

市民如想了解更多关于胃酸倒流的资讯,可浏览中大何善衡肠胃健康中心网页www.digestivehealth.org.hk 或致电3505 4316查询。

 

中大医学院助理院长兼中大赛马会微创医疗技术培训中心主任赵伟仁教授

中大医学院助理院长(外务)兼中大赛马会微创医疗技术培训中心主任赵伟仁教授(右)及医学院副院长(发展)兼何善衡肠胃健康中心主任胡志远教授(左)示范及讲解植入「脉冲产生器」(又称「食道电激仪」)之微创手术。

李女士(中)於2013年中进行植入手术后,消除了反酸问题

李女士(中)于2013年中进行植入手术后,消除了反酸问题,不用再受病情影响睡眠及生活质素。

约6.5厘米长的脉冲产生器能透过电极传送脉冲

约6.5厘米长的脉冲产生器(李女士手持)能透过电极传送脉冲,恢复下食道括约肌的功能。

更多新闻稿

中大全球首项研究确认新大肠癌高风险群组

中大全球首项研究确认新大肠癌高风险群组

研究
中大与世界顶尖学府加强跨学科医疗机械人研究合作 重塑医学诊断和治疗的未来发展

中大与世界顶尖学府加强跨学科医疗机械人研究合作 重塑医学诊断和治疗的未来发展

国际合作
中大完成全球首个多专科单孔微创机械人手术临床研究 证新技术有效深入以往难达位置进行精准治疗

中大完成全球首个多专科单孔微创机械人手术临床研究 证新技术有效深入以往难达位置进行精准治疗

外科创新技术

我们的专家

医学院的许多专家都可以接受媒体采访。

点击此处查看专家名单或联系我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