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earch
What are you looking for?
Start main content

Press Releases

Press Releases

https://med.cuhk.edu.hk/press-releases/cu-medicine-first-in-asia-to-perform-one-stage-hybrid-aortic-arch-surgery-on-patients-with-multi-segment-thoracic-aortic-diseases-using-novel-device
https://med.cuhk.edu.hk/press-releases/cu-medicine-first-in-asia-to-perform-one-stage-hybrid-aortic-arch-surgery-on-patients-with-multi-segment-thoracic-aortic-diseases-using-novel-device

中大医学院成功利用新混合人造血管支架 完成亚洲首个一站式多部位胸腔主动脉手术

Cardiothoracic team

中大医学院心胸外科团队成功运用新型混合人造血管支架,完成亚洲首个一站式多部位胸腔主动脉手术,至今已完成25例,并取得满意成效。(左起)中大医学院外科学系心胸外科组名誉临床助理教授何殷杰医生、主任黄鸿亮教授及名誉临床助理教授藤川拓也医生

胸腔主动脉瘤常见於高血压患者,是香港最常见的死因之一。胸腔主动脉瘤治疗方法包括手术修复或动脉瘤切除,亦可透过植入覆膜金属支架以支撑血管并防止血管撕裂或破裂。

 

香港中文大学(中大)医学院心胸外科团队最近成功运用新型混合人造血管支架,完成亚洲首个一站式多部位胸腔主动脉手术,至今已完成25例,并取得满意成效。研究结果已於国际心胸外科网络The Cardiothoracic Surgery Network及国际期刊《 Journal of Cardiac Surgery》发表。

 

香港每年约300人死於胸腔主动脉瘤

 

胸腔主动脉瘤是全球第二常见的主动脉疾病,仅次於动脉粥样硬化。在香港,每年平均有1,400人因胸腔主动脉瘤入院,死亡个案达300宗。中大早前研究发现华人高血压患者中,7.5%人患有胸腔主动脉瘤。胸腔主动脉瘤指位於胸腔的主动脉出现永久性扩张,其直径比邻近正常主动脉的节段大超过 50%,或直径达4.5 厘米或以上。

 

中大医学院外科学系心胸外科组名誉临床助理教授何殷杰医生解释:「主动脉瘤是『无形杀手』,九成半患者都没有任何症状。我们观察到与主动脉相关的疾病个案有上升趋势,由十年前的每年约20例,增加至现时每年约100例。而50岁以下患者患上主动脉剥离的发病率亦有上升趋势。」

 

Dr Jacky Ho

何殷杰医生指主动脉瘤是「无形杀手」,九成半患者都没有任何症状。

Dr Takuya Fujikawa

藤川拓也医生表示,主动脉弓手术是所有主动脉手术中最复杂的手术之一。团队利用新型混合人造血管支架进行TAR FET手术,成功实现0%死亡率。

中大医学院心胸外科团队领导亚洲主动脉弓手术的发展

 

主动脉是人体最大的动脉血管,负责供应含氧的血液至全身各部位,形状像一根拐杖,而主动脉弓就是这根拐杖弯曲的地方。主动脉弓手术是所有主动脉手术中最复杂的手术之一,牵涉头颈血管灌注、心脏肌肉保护和在体外循环机辅助下进行降温及血液循环静止。「全主动脉弓置换及冷冻象鼻手术」(TAR FET)是近数十年来主动脉弓手术的主流选择之一。

 

中大医学院心胸外科团队在主动脉弓手术发展方面一直领导亚洲,包括於2014年8月完成东南亚首个运用Thoraflex™覆膜支架的TAR FET手术,并於2020年在国际期刊发表成果。及后,团队於2020 年10月引入新技术,运用E-vita® OPEN NEO新型混合人造血管支架完成亚洲首个一站式多部位胸腔主动脉手术,并全程以虚拟系统配合进行。新支架的独特设计可防止术后回弹,减低移位的风险。系统亦具备多种适用於不同主动脉解剖和疾病形态的支架。

 

中大医学院外科学系心胸外科组名誉临床助理教授藤川拓也医生表示:「团队在过去两年运用     新型混合人造血管支架为25名需要接受多部位手术的病人进行TAR FET手术。过往病人倘若於升主动脉、主动脉弓或降主动脉出现多段病变位置,需要接受多於一次的手术:传统方法是首先处理升主动脉和主动脉弓的血管瘤,然后再进行第二次手术,利用血管支架或者开放式手术处理降主动脉的血管瘤,防止血管撕裂或破裂。由於一站式混合支架可以覆盖整个胸腔主动脉范围,医生可以在同一个手术处理所有程序,减少患者需要重复进行手术的次数和住院时间。团队更成功实现了0%死亡率;出现并发症的机会,包括出血、中风或脊髓损伤也极罕见。」

 

中大团队於过去十年已完成超过 140 次主动脉弓置换术。在引入TAR FET手术初期,他们已能将手术死亡率控制在9%,表现比国际同类数据优胜。藤川拓也医生认为团队的经验证明只要配合详细的术前计划及培训、良好的手术操作和仔细的术后监测,以虚拟系统进行训练及引入新手术设备是可行方法。     

 

Ms Ng

吴女士二十多年前因颈部隆起而发现胸腔主动脉出现异常,多年来一直接受医学观察。直至去年九月出现声沙病徵,才发现多段主动脉出现主动脉瘤。黄教授指出由於吴女士的主动脉瘤压在左边颈部,因而令其声带神经受损,声沙亦是胸腔主动脉瘤的病徵之一。

新冠疫情期间引入新型手术设备的挑战

 

团队引入新技术时正值新冠病毒病肆虐,全程只能透过网上虚拟系统进行训练,面对前所未有的挑战。中大医学院外科学系心胸外科组主任黄鸿亮教授表示:「我们一直努力寻找改善手术成效的方法,其中之一是从全球各地引入最先进的手术设备。过往外科医生会直接前往海外其他医院接受培训,由海外人员实地指导,但新冠疫情大大限制了出行机会。有见及此,中大医学院采用创新的方法,利用虚拟平台进行程序规划,由来自德国的教授透过虚拟平台,在手术过程中进行指导及考核。结果手术顺利,患者的术后情况亦良好。」

 

Mock procedure sc

 

Professor Randolph Wong

黄鸿亮教授解释新混合人造血管支架的Z型垂直设计有助防止术后回弹,减低移位的风险。

stent

医生们展示主动脉模型植入新混合人造血管支架后的模样。

更多新闻稿

中大医学院与奥林巴斯签署合作备忘录  共建「临床前及临床研究中心」 发展内镜及腹腔镜创新科技

中大医学院与奥林巴斯签署合作备忘录 共建「临床前及临床研究中心」 发展内镜及腹腔镜创新科技

外科创新技术
中大医学院证实新超声波内窥镜引流术治疗恶性胆管阻塞 成功率较常规治疗更高 治疗时间亦更短

中大医学院证实新超声波内窥镜引流术治疗恶性胆管阻塞 成功率较常规治疗更高 治疗时间亦更短

研究
中大研究证搭桥手术后妥善管理血脂水平 对减低长远心脏并发症风险至关重要

中大研究证搭桥手术后妥善管理血脂水平 对减低长远心脏并发症风险至关重要

研究
中大领导亚洲多地专家进行研究显示 「机械人辅助根治性全膀胱切除连体内尿路重建手术」减出血量及加快术后痊愈

中大领导亚洲多地专家进行研究显示 「机械人辅助根治性全膀胱切除连体内尿路重建手术」减出血量及加快术后痊愈

研究
中大医学院与海外外科专家联合建议 新冠患者将手术延后七星期以减低死亡风险

中大医学院与海外外科专家联合建议 新冠患者将手术延后七星期以减低死亡风险

国际合作
中大及浸大推出「精胺风险评分」诊断前列腺癌

中大及浸大推出「精胺风险评分」诊断前列腺癌

研究
中大发现能预测「前列腺动脉栓塞术」成效的指标 可避免良性前列腺肥大患者术后出现副作用

中大发现能预测「前列腺动脉栓塞术」成效的指标 可避免良性前列腺肥大患者术后出现副作用

研究
中大医学院研究证实手提心脏超声波扫瞄器有效筛查胸主动脉瘤

中大医学院研究证实手提心脏超声波扫瞄器有效筛查胸主动脉瘤

研究
中大医学院研究显示吸烟为全球膀胱癌主因 联同多国专家制订「经尿道膀胱肿瘤整块切除术」的临床指引

中大医学院研究显示吸烟为全球膀胱癌主因 联同多国专家制订「经尿道膀胱肿瘤整块切除术」的临床指引

研究
中大成功完成全球首宗利用内镜手术机械人进行内镜黏膜下剥离术治大肠癌

中大成功完成全球首宗利用内镜手术机械人进行内镜黏膜下剥离术治大肠癌

外科创新技术
中大成功应用混合手术室「经气管微波消融术」无创治肺癌成亚太首例

中大成功应用混合手术室「经气管微波消融术」无创治肺癌成亚太首例

外科创新技术
中大与世界顶尖学府加强跨学科医疗机械人研究合作 重塑医学诊断和治疗的未来发展

中大与世界顶尖学府加强跨学科医疗机械人研究合作 重塑医学诊断和治疗的未来发展

国际合作
中大完成全球首个多专科单孔微创机械人手术临床研究 证新技术有效深入以往难达位置进行精准治疗

中大完成全球首个多专科单孔微创机械人手术临床研究 证新技术有效深入以往难达位置进行精准治疗

外科创新技术
中大利用「混合手术室」结合「电磁导航支气管镜」技术 实时影像追踪及抽取微细病变组织 能诊治少至2毫米肺部肿瘤

中大利用「混合手术室」结合「电磁导航支气管镜」技术 实时影像追踪及抽取微细病变组织 能诊治少至2毫米肺部肿瘤

外科创新技术
港韩瑞三地学者联手研顶尖医学科技 创新纳米技术治疗消化道及心血管疾病

港韩瑞三地学者联手研顶尖医学科技 创新纳米技术治疗消化道及心血管疾病

国际合作
中大率先引入「高频信号检测」技术以确定脑部手术范围 有效提升复杂性脑痫症手术成效约三成

中大率先引入「高频信号检测」技术以确定脑部手术范围 有效提升复杂性脑痫症手术成效约三成

外科创新技术
中大医学院成功植入「脉冲产生器」医治胃酸倒流

中大医学院成功植入「脉冲产生器」医治胃酸倒流

外科创新技术
中大於威院设崭新心血管混合手术室 结合跨专科医疗团队 大幅缩减胸腔主动脉手术时间及风险

中大於威院设崭新心血管混合手术室 结合跨专科医疗团队 大幅缩减胸腔主动脉手术时间及风险

临床服务
香港中文大学-威尔斯亲王医院心血管混合手术室正式开幕 多功能设施有助提升手术成效

香港中文大学-威尔斯亲王医院心血管混合手术室正式开幕 多功能设施有助提升手术成效

临床服务
大肠癌将成为香港头号癌症 中大引入大肠胶囊内视镜助预防大肠癌

大肠癌将成为香港头号癌症 中大引入大肠胶囊内视镜助预防大肠癌

外科创新技术
中大率先在本港利用深脑刺激治疗迟发性肌张力失调症

中大率先在本港利用深脑刺激治疗迟发性肌张力失调症

外科创新技术

我们的专家

医学院的许多专家都可以接受媒体采访。

点击此处查看专家名单或联系我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