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earch
What are you looking for?
Start main content

Press Releases

Press Releases

https://med.cuhk.edu.hk/press-releases/cuhk-and-hong-kong-association-of-careers-masters-and-guidance-masters-survey-shows-concerns-about-hong-kong-students-suffering-from-irritable-bowel-syndrome
https://med.cuhk.edu.hk/press-releases/cuhk-and-hong-kong-association-of-careers-masters-and-guidance-masters-survey-shows-concerns-about-hong-kong-students-suffering-from-irritable-bowel-syndrome

中大与辅导教师协会最新调查显示 本港学生患「肠易激」情况令人关注 疫情下压力上升 吁留意肠胃问题或反映情绪健康响起警号

肠易激综合症(肠易激)是一种常见的功能性肠胃病,患者会出现腹部疼痛、便秘或腹泻、胀气和腹胀等症状。此病症与情绪息息相关,新冠肺炎疫情持续,来自家庭、工作、经济和社会等多方面的压力均有机会诱发病症。为了解心理及肠胃健康如何受环境因素的影响,香港中文大学(中大)医学院联同香港辅导教师协会,进行了一项有关本港学生及其家长的肠胃和情绪健康问卷调查,发现他们出现肠易激症状的情况令人关注,而有中等至严重程度肠易激症状的受访者,亦表现出较严重的抑郁及焦虑。专家提醒,受肠胃问题困扰时,要同时留意自身的精神及情绪健康是否已响起警号,一旦症状持续出现,甚或影响日常生活,应三管齐下,从药物治疗、改善生活习惯及管理情绪健康三方面控制病情。

 

调查结果一:近两成半学生及逾一成受访家长现肠易激症状

 

过去有研究指出,本港约有6.6%人士确诊肠易激[1]。肠易激可分为「肚泻型」、「便秘型」、「混合型」和「无法分类」四种类型,病症类型有可能随时间而改变。肠易激症状与普通肠胃病相似,容易令部分患者忽略病情而延误就医。如腹部疼痛、便秘或腹泻、胀气和腹胀等症状频繁,或症状严重影响日常活动,便有可能患上肠易激。

为了解本港学生和家长在心理及肠胃健康方面如何受环境因素影响,上述调查委托中大香港亚太研究所於今年四月,在全港十八区邀请二十间中学参与,最终来自七间中学共232名家长及324名就读中三至中六的学生接受问卷调查。调查结果显示,约两成半(24.1%)学生及一成(10.2%)家长有中等至严重程度的肠易激症状,即受访者最近一星期因腹痛、腹胀、腹泻等肠胃问题而导致部分日常活动受影响,甚至不能完成大部分学习、工作、社交等日常活动,令生活质素大幅下降。

 

调查结果二:肠胃问题与情绪具高关联性

 

调查结果发现,近五成(48.9%)学生及逾两成(23.5%)家长有轻微至严重程度抑郁症状。另外,四成学生(40.3%)和超过两成家长(22.6%)出现轻微至严重程度焦虑症状。是次调查采用了普遍用来评估抑郁症状的「9项患者健康问卷(PHQ-9)」,以及评估焦虑情绪的「7项广义焦虑症量表(GAD-7)」,结果显示有中等至严重程度肠易激症状的受访者,在PHQ-9及GAD-7都表现出较严重的抑郁及焦虑症状。

胡志远教授

胡志远教授形容「肠胃是第二个大脑」,两者互相影响,建议学生和家长们受肠胃问题困扰时,要同时留意自身的精神及情绪健康是否已亮起红灯。 

 

中大医学院内科及药物治疗学系肠胃及肝脏科胡志远教授认为,是次调查反映本港学生和家长们出现肠易激症状的情况令人关注。他表示:「脑部分泌的『血清素』会影响情绪和肠胃,若出现胃功能失调、肠易激或大肠问题等症状,出现抑郁和焦虑的机会也会相对上升;相反,抑郁及焦虑亦可导致肠胃不适的症状出现。」有说法指「肠胃是第二个大脑」,而在医学和统计学上,亦已证明两者息息相关,症状甚至可以早至年青时代出现。因此,胡教授建议学生和家长们受肠胃问题困扰时,要同时留意自身的精神及情绪健康是否已亮起红灯。

 

调查结果三:父母子女互相影响

 

中大医学院香港中西医结合医学研究所临床心理学家陈雅文女士引用调查结果指出,来自同一家庭的受访者,表现出相近的肠易激及情绪问题症状。受访的 215 对亲子之中,统计测试结果显示他们的症状相关,即是当孩子有较多的肠道症状时,其父母往往也有较多的肠道症状,而在焦虑和抑郁症状方面也有同样结果。

陈雅文女士

陈雅文女士指出,肠易激成因复杂,遗传和情绪皆为重要的诱发因素,来自个人、经济和学业的压力,以及父母教养方式等后天因素都会影响情绪健康。

 

陈雅文女士表示:「家庭成员之间出现互相影响的情况,估计是涉及先天和后天因素,例如遗传、子女仿效父母应付压力的方法,以及家庭成员需共同面对社会环境带来的问题等。故此,当其中一位家庭成员出现持续性肠胃不适,其他人都应留意自己有没有类似徵兆。」她补充,肠易激的成因复杂,除了遗传,情绪也是其中一项重要的诱发因素,来自个人、经济和学业的压力,以及父母教养方式等后天因素都会影响情绪健康。

 

治疗三步曲 药物生活情绪管理缺一不可

 

胡教授认为,市民容易将肠易激和一般肠胃病混淆,导致延误病情,因此有必要提升大众对肠易激的认识,鼓励更多患者求诊和接受治疗。胡教授表示:「肠易激病情可以非常反覆,若患者长期受到肠胃问题困扰,会严重影响日常活动、社交及工作,建议一旦出现相关症状,应尽快谘询医生,透过药物纾缓腹痛及肠易激症状,配合情绪及日常生活管理,稳定病情。」

日常生活方面,患者应避免摄取酒精、高脂食物、巧克力、含咖啡因饮品,或突然大量进食,并应实践健康生活方式,包括均衡的饮食习惯,以及定时进行适量运动来促进血液循环,以及保持充足睡眠等。情绪方面,陈雅文女士建议肠易激患者应自我觉察和学习如何与情绪相处,适时向身边家人及朋友倾诉,以及透过身心松弛练习等方法疏导压力,放松心情和稳定情绪,减轻肠胃不适症状。此外,她亦鼓励肠易激患者善用社区资源,特别是家长可以多参与社区活动和朋友聚会,享受私人时间,从而培养正面情绪。

 

家校沟通助学生建立联系感和自我效能感 学校宜加强支援

 

香港辅导教师协会主席何玉芬博士分享,过去一年有社工、教育工作者及学校班主任留意到,疫情期间学生长期在家学习,家长与子女同样缺乏社交活动和朋辈支援,以致无法有效抒发个人情绪,令学生的学习动机下降,加上对前景感到悲观,亦会令双方压力增加,累积更多负面情绪。

何玉芬博士

何玉芬博士表示,疫情期间学生因长期在家学习,缺乏社交活动和朋辈支援,以致学习动机下降。她鼓励学校可透过举办校园活动、网上讲座、工作坊等活动,协助学生重新建立联系感,继而逐步提升成功感和自信。

 

何博士认为,学校与家长的角色极为重要,两者宜加强沟通。学校可透过举办校园活动、网上讲座、工作坊等活动,协助学生重新建立联系感和朋辈支援网络,继而逐步提升成功感和自信,建立「自我效能感」。与此同时,教师可留意学生是否出现异常行为、肠胃不适、负面情绪等,学校社工亦应按情况主动转介有需要的家庭至相关专业人士及部门跟进。

香港中文大学医院目前已推出肠易激综合症网上自我评估问卷,市民可为自己的肠胃健康作出初步评估,若发现属肠易激综合症的高风险人士,可尽快向医生求助。

(肠易激综合症网上自我评估问卷网址:https://bit.ly/CUHKMC_ibstest2021)

 

[1] KWAN CPA et al. J Gastroenterol Hepatol. 2002 Nov;17(11):1180-6. (URL: https://pubmed.ncbi.nlm.nih.gov/12453277/)

更多新闻稿

中大研究证实低剂量三环抗抑郁药有助改善难治性胃功能失调

中大研究证实低剂量三环抗抑郁药有助改善难治性胃功能失调

研究
中大全球首项研究确认新大肠癌高风险群组

中大全球首项研究确认新大肠癌高风险群组

研究
中大医学院成功植入「脉冲产生器」医治胃酸倒流

中大医学院成功植入「脉冲产生器」医治胃酸倒流

外科创新技术
中大利用肠道微生物辨别慢性肠道疾病

中大利用肠道微生物辨别慢性肠道疾病

研究
中大发现小肠癌在全球及本港发病率明显上升 高收入地区发病率较高

中大发现小肠癌在全球及本港发病率明显上升 高收入地区发病率较高

研究
中大医学院肠胃科率领全球多国专家制定临床指引 以「非入侵性生物标志物」筛查大肠癌

中大医学院肠胃科率领全球多国专家制定临床指引 以「非入侵性生物标志物」筛查大肠癌

研究
中大医学院发现胰脏癌有全球上升及年轻化趋势 女性上升幅度较高

中大医学院发现胰脏癌有全球上升及年轻化趋势 女性上升幅度较高

研究
中大全球首证新冠患者肠道微生态现失衡状况 成功研发益生菌配方平衡肠道微生态  有望增强免疫力

中大全球首证新冠患者肠道微生态现失衡状况 成功研发益生菌配方平衡肠道微生态 有望增强免疫力

研究
陈家亮教授成首位华人获颁「美国肠胃科医学院国际领袖大奖」

陈家亮教授成首位华人获颁「美国肠胃科医学院国际领袖大奖」

奖项及荣誉
中大研究揭示全球大肠癌发病率有年轻化趋势

中大研究揭示全球大肠癌发病率有年轻化趋势

研究
中大开展国际大型网上课程平台Coursera首个英语中医课程 普及教育助推广中医药至全球

中大开展国际大型网上课程平台Coursera首个英语中医课程 普及教育助推广中医药至全球

教育
港韩瑞三地学者联手研顶尖医学科技 创新纳米技术治疗消化道及心血管疾病

港韩瑞三地学者联手研顶尖医学科技 创新纳米技术治疗消化道及心血管疾病

国际合作
中大公布世界首个全球「炎症性肠病」於本世纪发病率及流行率系统性回顾研究 发现本港发病率於过去30年急升近30倍

中大公布世界首个全球「炎症性肠病」於本世纪发病率及流行率系统性回顾研究 发现本港发病率於过去30年急升近30倍

研究
中大公布全球首个幽门螺旋菌流行病学大型分析 揭全球44亿人感染 亚洲包括香港逾半人口为带菌者

中大公布全球首个幽门螺旋菌流行病学大型分析 揭全球44亿人感染 亚洲包括香港逾半人口为带菌者

研究
中大伙澳洲专家研究东半球炎症性肠病 获近年最大研究资助金额 势揭肠道微生物群之谜

中大伙澳洲专家研究东半球炎症性肠病 获近年最大研究资助金额 势揭肠道微生物群之谜

研究
香港中文大学与苏黎世联邦理工学院结盟 共同研发创新医学科技治肠胃病

香港中文大学与苏黎世联邦理工学院结盟 共同研发创新医学科技治肠胃病

国际合作
中大公布全球首项「针对亚士匹灵引致肠道出血」的新发现 停服亚士匹灵可增加患严重心血管疾病及死亡风险逾六成

中大公布全球首项「针对亚士匹灵引致肠道出血」的新发现 停服亚士匹灵可增加患严重心血管疾病及死亡风险逾六成

研究
中大推全港首个「多发性硬化症」中西医结合治疗先导计划 助患者控制病情并纾缓疲劳及认知症状

中大推全港首个「多发性硬化症」中西医结合治疗先导计划 助患者控制病情并纾缓疲劳及认知症状

研究
中大研究「肠道微生物移植」治疗难辨梭菌感染 治愈率为传统抗生素治疗的3倍

中大研究「肠道微生物移植」治疗难辨梭菌感染 治愈率为传统抗生素治疗的3倍

研究
中大医科生研究发现本港高血压人士药物依从性未如理想 仅五成患者血压受控

中大医科生研究发现本港高血压人士药物依从性未如理想 仅五成患者血压受控

研究
亚洲首例 中大率先引入「胃起搏器」 助胃瘫病人恢复消化功能

亚洲首例 中大率先引入「胃起搏器」 助胃瘫病人恢复消化功能

外科创新技术
中大欢迎政府资助大肠癌筛查 全港性大肠癌筛查计划结果显示约一成半参加者有癌症或癌前病变

中大欢迎政府资助大肠癌筛查 全港性大肠癌筛查计划结果显示约一成半参加者有癌症或癌前病变

研究
香港中文大学成立消化疾病研究国家重点实验室 提升消化道疾病诊治水平 造福人类健康

香港中文大学成立消化疾病研究国家重点实验室 提升消化道疾病诊治水平 造福人类健康

研究
香港和澳门的炎症性肠病新增个案高踞亚太区首三位 中大成立资料库助市民增加认知

香港和澳门的炎症性肠病新增个案高踞亚太区首三位 中大成立资料库助市民增加认知

研究
中大率先引入无创经口内镜贲门切开术治疗食道功能失调症

中大率先引入无创经口内镜贲门切开术治疗食道功能失调症

外科创新技术

我们的专家

医学院的许多专家都可以接受媒体采访。

点击此处查看专家名单或联系我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