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大医学院莫树锦教授成首位来自亚洲学府学者获全球「肿瘤学巨人」称誉 表彰他推动全球肺癌研究及治疗的杰出成就
全球肺癌权威、中大医学院肿瘤学系系主任兼李树芬医学基金肿瘤学教授莫树锦教授,近日获国际著名肿瘤学多媒体资源平台OncLive®誉为「肿瘤学巨人」(Giant of Cancer Care),表扬他在肺癌研究及治疗上的卓越领导及贡献,为全球癌症治疗带来革命性改变。莫教授是首批获此国际殊荣的亚洲专家,更是第一位来自欧美学府以外的得奖学者。
首位亚洲学府学者获全球「肿瘤学巨人」荣誉
连同莫教授在内,今年一共有15位全球顶尖的癌症专家获选为2020年度「肿瘤学巨人」 (2020 Giants of Cancer Care® Award)。他们是从全球800多位获提名的癌症专家中,经由超过120位国际知名的肿瘤专家、医生及科研人员组成的评审委员选出。这批「肿瘤学巨人」都在各自的肿瘤学领域上作出了重大贡献,为肿瘤学的标志性人物,在业界极受重视及具代表性。
莫教授在加拿大接受医学培训,于1996年返港加入中大医学院,重点研究与肺癌有关的生物标记和分子标靶治疗,以及免疫治疗。他的多项研究成果一直处于世界领先地位,扭转了肺癌治疗的方向,订定了全球肺癌治疗的新准则。
研究成果扭转肺癌治疗方向 重新定义全球肺癌治疗标准
以往晚期肺癌唯一的治疗方法是化疗,化疗病人平均存活期只有约一年。
莫教授于2009年发表IPASS研究(IRESSA Pan-Asia Study),以亚洲的非吸烟肺腺癌患者为研究对象,是全球首项研究证实带有EGFR基因变异的肺癌病人接受标靶治疗的效果较化疗优胜,正式确立标靶治疗为EGFR基因变异肺癌的一线治疗方案。其后,莫教授又于2014年证实标靶治疗较传统化疗更有效治疗ALK阳性肺癌的晚期肺癌患者。现时EGFR基因变异及ALK阳性肺癌患者的存活期一般可超过三至五年。
基于以上肺癌研究的重大突破,现时确诊晚期肺癌的病人,首先要接受基因测试,确定是否EGFR或ALK基因变异,才决定治疗方案。如果是EGFR或ALK基因变异,标准的第一线治疗是标靶药。医生会针对不同的基因变异为病人度身订造治疗方案,选择用药,实践「个人化治疗」的概念,让肺癌患者活得更好及更长时间。
由于癌细胞会「进化」,大部分患者在接受一线标靶治疗后一段时间,会开始呈「抗药性」,需要转药。莫教授在他的研究中提出肺癌病人需要持续地监测「癌症进化」的情况,若接受标靶药治疗后又再出现基因突变,应对症下药,以持续优化治疗方案。
近年免疫治疗的发展,为那些非EGFR或ALK基因变异的肺癌患者带来新希望。莫教授发表的一项第三期临床研究证实了单独使用免疫治疗对PD-L1蛋白有高表达的肺癌患者的治疗效用,美国食品药物管理局已采纳此研究结果,于2019年批准免疫治疗的使用。
今年,莫教授再为肺癌治疗及基因编辑技术揭开历史性的新一页。他领导全球首个利用人体基因编辑技术作为晚期肺癌治疗方案的第1期临床试验,确认了CRISPR基因编辑技术进行相关操作的安全性及可行性。
多年来,莫教授领导多个重要的大型跨国研究,并于顶尖医学期刊如《新英伦医学杂志》(The New England Journal of Medicine)、《刺针》(The Lancet)及《自然医学》(Nature Medicine)等发表逾 250份文章。他凭证实EGFR基因变异之肺腺癌患者,如在接受一线标靶治疗后再出现基因突变及抗药性,可透过新的治疗模式,将癌症无恶化存活期有效延长超过一倍,于2017年获全球顶尖医学期刊《新英伦医学杂志》选为十篇「2017年度最受瞩目研究文章」之一。
莫教授屡获国际殊荣,2013年获Bonnie J Addario Lung Cancer Foundation颁授 Addario Lectureship Award,2017年获颁授美国临床肿瘤学会院士和Paul Bunn Jr Scientific Award,及于2018年获欧洲肿瘤学会颁发「终身成就奖」。
有关「肿瘤学巨人」奖
「肿瘤学巨人」奖(Giants of Cancer Care®)由美国著名肿瘤学多媒体资源平台OncLive®创立。该平台为肿瘤学专家、研究人员及学者提供相关及具启发性的最新资讯。
自2013年起,由120多位世界知名的肿瘤学家、研究人员和临床医生组成的甄选委员会,每年会就十数个癌症类别及专科,选出他们认为在该领域有重大贡献,帮助推动及奠定肿瘤学未来发展基础的研究人员和教育工作者,颁予「肿瘤学巨人」奖以作表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