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earch
What are you looking for?
Start main content

Press Releases

Press Releases

https://med.cuhk.edu.hk/press-releases/cuhk-conducts-interdisciplinary-study-on-gut-microbiota-in-pregnancy-to-reduce-risk-of-inflammatory-bowel-disease-in-babies
https://med.cuhk.edu.hk/press-releases/cuhk-conducts-interdisciplinary-study-on-gut-microbiota-in-pregnancy-to-reduce-risk-of-inflammatory-bowel-disease-in-babies

中大「三歲定八十」跨學科研究 拆解懷孕期腸道微生態如何降低嬰兒患炎症性腸病風險

嬰幼兒期是調節腸道微生態以預防疾病的黃金時期。香港中文大學(中大)醫學院的研究人員正進行一項臨床隊列研究,以確定嬰幼兒期的環境和飲食因素對腸道微生態的影響,以及這些因素與炎症性腸病的關聯。這項研究將評估從懷孕期以至嬰幼兒階段的各項因素如何影響兒童的長遠健康,以及如何應用於疾病風險預測、預防和治療。患有炎症性腸病的孕婦參加這項研究,在她們懷孕期間以及其新生嬰兒將會接受跨學科團隊的特別護理。

 

中大醫學院是腸道微生態及炎症性腸病研究的先驅

 

炎症性腸病包括克隆氏症和潰瘍性結腸炎,目前已知腸道微生態是炎症性腸病包括克隆氏症和潰瘍性結腸炎的重要因素之一。從患有此症的孕婦之中,她們的腸道細菌組合會出現變化,腸道菌群的豐富度和多樣性減低,亦即腸道微生態失衡。

 

由腸胃科、婦科、兒科和微生物科專家組成的中大醫學院科研團隊,素來是研究腸道微生態和炎症性腸病的先驅。團隊現正進行一個前瞻性的縱向研究 - MoMmy-CD (在克隆氏症組別和健康組別中,母嬰間病毒組、真菌微生物和代謝物組的傳遞研究」),以了解嬰幼兒期接觸的因素如何影響孩子將來的長遠健康,以及如何藉此預測他們的患病風險、預防和治療方法,印證「三歲定八十」這個古老說法。

 

黃秀娟教授

黃秀娟教授鼓勵更多患有炎症性腸病的媽媽加入「三歲定八十」研究,幫助科研人員發現潛在可改變的產前和產後因素,從而降低下一代罹患相關疾病的風險。

中大醫學院內科及藥物治療學系教授及香港微生物菌群創新中心總監黃秀娟教授表示:「新證據顯示,新生嬰兒的腸道微生態在母親腹中時已開始形成,這對啟動嬰兒的免疫系統和影響他們日後患上免疫疾病,例如炎症性腸病的風險,發揮著相當重要的作用。故此,科研人員正積極探究這些微生物的來源。」

 

克隆氏症母親的腸道微生態影響嬰兒的早期發育

 

克隆氏症普遍於患者兒童時期和剛成年時發病,可影響病人一生。此症在全球不同地區的發病率均呈上升趨勢,尤其是在已發展國家的兒童人口,以及新興工業化國家的成年和兒童人口。克隆氏症確實的致病原因尚未明確,但有愈來愈多證據顯示,孕婦的健康、圍產期(即產前、產時和產後的一段時間)接觸的因素,以及嬰幼兒期形成的腸道菌群,對兒童的免疫和代謝系統有着重要和長遠的影響,有機會令他們更易患上克隆氏症或其他免疫疾病。


MoMmy-CD研究正招募罹患炎症性腸病的孕婦、其丈夫和嬰兒參與。團隊會跟進參加者的嬰兒長達18個月,並廣泛收集相關的臨床資料和一系列的樣本,包括父母糞便、唾液、胎盤、臍帶血、胎糞、嬰兒糞便和母乳。

是次研究的目的包括:

 

  • 幫助患有炎症性腸病的孕婦及其嬰兒恢復健康的腸道微生態;
  • 為患有炎症性腸病的孕婦及其嬰兒提供跨學科護理;
  • 找出與嬰兒炎症性腸病風險相關的因素,從而開發新的治療方法。

 

譚永雄教授

譚永雄醫生表示,嬰幼期是透過改變腸道微生態來減低孩子日後患病風險的黃金時期。

初步數據顯示,與健康母親相比,患有炎症性腸病母親的腸道菌群多樣性較低。此外,團隊還發現了一些可在懷孕期間從母親傳給孩子的微生物,例如炎症性腸病的母親較容易將致病惡菌和真菌病原體傳給胎兒,可增加嬰兒患上腸道炎症及將來患炎症性腸病的風險。研究團隊亦正在開發新的干預措施來調節腸道微生態,從而降低嬰兒患病的風險。

 

中大醫學院婦產科學系名譽臨床教授譚永雄醫生解釋:「『三歲定八十』這個老生常談的概念可以確實應用在嬰孩的健康發展。愈來愈多研究顯示,腸道微生物群的重要性可媲美人類的基因圖譜。母親的健康,包括飲食習慣和食物添加劑等環境因素,均會影響嬰兒的腸道菌群。所以,在幼兒時期建立有益的腸道菌群,可以影響一生,對他們日後的健康帶來長遠和正面作用。」

 

現正招募研究參加者 冀將腸道菌群轉化為預防孩子患病的藥物

 

黃秀娟教授補充:「我們的目標是將腸道菌群轉化為藥物,從而減輕疾病帶來的痛苦和負擔。我們正應用最先進的技術來改善懷孕期間對母親的護理,並更理想地監測胎兒的健康狀況。隨著愈來愈多的證據支持腸道微生態對嬰兒健康存在深遠影響,我們鼓勵更多患有炎症性腸病的媽媽加入我們的研究,幫助我們發現潛在可改變的產前和產後因素,從而降低下一代罹患相關疾病的風險。」

 

是次研究由The Leona M. and B. Helmsley Charitable Trust支持。

有興趣了解MoMmy-CD研究詳情,可致電6154 2979,或到此網頁或掃描此二維碼 QR code 查詢。

黃小姐

育有4名孩子的黃小姐(中)本身是炎症性腸病患者,她希望透過參與「三歲定八十」研究,提供更多科研數據,幫助其他患有此病的患者。 

 

更多新聞稿

中大揭腸道微生態失衡為「炎症性腸病」致病關鍵 團隊獲近1,600萬港元資助成立全球數據庫 致力遏止全球個案上升

中大揭腸道微生態失衡為「炎症性腸病」致病關鍵 團隊獲近1,600萬港元資助成立全球數據庫 致力遏止全球個案上升

研究
嬰兒腸道菌群影響一生 中大團隊研「三歲定八十」之謎

嬰兒腸道菌群影響一生 中大團隊研「三歲定八十」之謎

研究
中大公布世界首個全球「炎症性腸病」於本世紀發病率及流行率系統性回顧研究 發現本港發病率於過去30年急升近30倍

中大公布世界首個全球「炎症性腸病」於本世紀發病率及流行率系統性回顧研究 發現本港發病率於過去30年急升近30倍

研究
中大夥澳洲專家研究東半球炎症性腸病 獲近年最大研究資助金額 勢揭腸道微生物群之謎

中大夥澳洲專家研究東半球炎症性腸病 獲近年最大研究資助金額 勢揭腸道微生物群之謎

研究
中大研究揭示患妊娠糖尿病孕婦腸道微生態改變 影響嬰兒早期神經發育

中大研究揭示患妊娠糖尿病孕婦腸道微生態改變 影響嬰兒早期神經發育

研究
中大利用腸道微生物開發精準工具診斷自閉症有助及早評估自閉風險  另一先導臨床研究顯示調節腸道微生態可緩解自閉症相關的焦慮症狀

中大利用腸道微生物開發精準工具診斷自閉症有助及早評估自閉風險 另一先導臨床研究顯示調節腸道微生態可緩解自閉症相關的焦慮症狀

研究
中大醫學院大型臨床研究證實口服微膠囊活菌配方SIM01有效紓緩新冠後遺症

中大醫學院大型臨床研究證實口服微膠囊活菌配方SIM01有效紓緩新冠後遺症

研究
中大嶄新技術 以糞便細菌基因偵測大腸癌及瘜肉復發 靈敏度逾九成

中大嶄新技術 以糞便細菌基因偵測大腸癌及瘜肉復發 靈敏度逾九成

研究
中大醫學院研究指出優化腸道微生態有望提升新冠疫苗安全及成效

中大醫學院研究指出優化腸道微生態有望提升新冠疫苗安全及成效

研究
中大發現新冠患者的腸道內缺乏可調節免疫力的益菌 八成新冠患者出現「長新冠」症狀  腸道微生態失衡成關鍵

中大發現新冠患者的腸道內缺乏可調節免疫力的益菌 八成新冠患者出現「長新冠」症狀 腸道微生態失衡成關鍵

研究
四成港人腸道微生態失衡情況與新冠患者類似 中大研發「微生態免疫力配方」證有效促進新冠患者康復  有望提升市民免疫力

四成港人腸道微生態失衡情況與新冠患者類似 中大研發「微生態免疫力配方」證有效促進新冠患者康復 有望提升市民免疫力

研究
中大全球首證新冠患者腸道微生態現失衡狀況 成功研發益生菌配方平衡腸道微生態  有望增強免疫力

中大全球首證新冠患者腸道微生態現失衡狀況 成功研發益生菌配方平衡腸道微生態 有望增強免疫力

研究
中大醫學院兩名傑出學者 獲裘槎基金會頒發「裘槎優秀醫學科研者獎2020」

中大醫學院兩名傑出學者 獲裘槎基金會頒發「裘槎優秀醫學科研者獎2020」

獎項及榮譽
香港和澳門的炎症性腸病新增個案高踞亞太區首三位 中大成立資料庫助市民增加認知

香港和澳門的炎症性腸病新增個案高踞亞太區首三位 中大成立資料庫助市民增加認知

研究
中大研究顯示改善腸道微生態能緩解失眠

中大研究顯示改善腸道微生態能緩解失眠

研究
黃秀娟教授成為全國首位女性醫生科學家獲選「新基石研究學者」其領導之新基石科學實驗室將拆解飲食如何影響腸道微生態的「達文西密碼」

黃秀娟教授成為全國首位女性醫生科學家獲選「新基石研究學者」其領導之新基石科學實驗室將拆解飲食如何影響腸道微生態的「達文西密碼」

獎項及榮譽
中大醫學院兩學者當選歐洲科學院外籍院士 成2024年「醫學及獸醫科學」僅有來自香港的學者

中大醫學院兩學者當選歐洲科學院外籍院士 成2024年「醫學及獸醫科學」僅有來自香港的學者

獎項及榮譽
中大研究證實其研發的口服微囊鎖活菌微生態配方SIM03 有效紓緩兒童濕疹 改善患者生活質素

中大研究證實其研發的口服微囊鎖活菌微生態配方SIM03 有效紓緩兒童濕疹 改善患者生活質素

研究
中大醫學院研發的SIM01微生態配方有效紓緩新冠後遺症 研究結果剛發表於國際權威醫學期刊 《刺針傳染病學》

中大醫學院研發的SIM01微生態配方有效紓緩新冠後遺症 研究結果剛發表於國際權威醫學期刊 《刺針傳染病學》

研究
中大醫學院成功研發新技術MOZAIC提升腸道微生物移植成效 與醫管局合作治療難辨梭菌感染

中大醫學院成功研發新技術MOZAIC提升腸道微生物移植成效 與醫管局合作治療難辨梭菌感染

研究
中大醫學院黃秀娟教授成香港首位醫生科學家獲選為新基石研究員

中大醫學院黃秀娟教授成香港首位醫生科學家獲選為新基石研究員

獎項及榮譽
中大醫學院發現可預測新冠疫苗長期藥效的腸道微生物和代謝物標記

中大醫學院發現可預測新冠疫苗長期藥效的腸道微生物和代謝物標記

研究
中大發現腸道微生態失衡是柏金遜病非常早期的風險因素 有望為預防、介入和治療柏金遜及其他腦退化病帶來新方向

中大發現腸道微生態失衡是柏金遜病非常早期的風險因素 有望為預防、介入和治療柏金遜及其他腦退化病帶來新方向

研究
中大醫學院腸胃科率領全球多國專家制定臨床指引 以「非入侵性生物標誌物」篩查大腸癌

中大醫學院腸胃科率領全球多國專家制定臨床指引 以「非入侵性生物標誌物」篩查大腸癌

研究
中大醫學院進行亞洲最大型長新冠研究 推算生殖系統徵狀如性功能障礙困擾逾40萬港人

中大醫學院進行亞洲最大型長新冠研究 推算生殖系統徵狀如性功能障礙困擾逾40萬港人

研究
裘槎醫學科學教授黃秀娟教授就職演講: 「眾里尋『它』千百度」

裘槎醫學科學教授黃秀娟教授就職演講: 「眾里尋『它』千百度」

獎項及榮譽
中大醫學院、香港微生物菌群創新中心及香港科技園公司合辦「微生態峰會2023」打造香港成亞太區腸道微生態創新醫藥樞紐

中大醫學院、香港微生物菌群創新中心及香港科技園公司合辦「微生態峰會2023」打造香港成亞太區腸道微生態創新醫藥樞紐

研討會
中大調查發現半數香港孕婦懷孕初期鈉攝取超標

中大調查發現半數香港孕婦懷孕初期鈉攝取超標

研究
大型臨床研究證中大腸道微生態配方 (SIM01) 能減新冠及其他細菌和病毒感染風險

大型臨床研究證中大腸道微生態配方 (SIM01) 能減新冠及其他細菌和病毒感染風險

研究
中大醫學院獲醫管局支持開展香港首個大型長新冠研究 協助政府策劃更全面的長新冠醫療服務

中大醫學院獲醫管局支持開展香港首個大型長新冠研究 協助政府策劃更全面的長新冠醫療服務

研究
中大醫學院全球首證有「長新冠型腸道微生態」利用腸道微生態可準確預測、診斷及治療「長新冠」

中大醫學院全球首證有「長新冠型腸道微生態」利用腸道微生態可準確預測、診斷及治療「長新冠」

研究
中大港大聯合研究發現「青春雙歧桿菌」可加強新冠疫苗成效

中大港大聯合研究發現「青春雙歧桿菌」可加強新冠疫苗成效

研究
中大發現自閉症兒童腸道微生態發展遲緩 糞便細菌基因可及早識別患者

中大發現自閉症兒童腸道微生態發展遲緩 糞便細菌基因可及早識別患者

研究
中大醫學院研究指幼兒成為新冠病毒「隱形傳播者」的風險不容忽視 病毒載量及帶活性病毒的比例偏高  持續帶活性病毒的時間極長

中大醫學院研究指幼兒成為新冠病毒「隱形傳播者」的風險不容忽視 病毒載量及帶活性病毒的比例偏高 持續帶活性病毒的時間極長

研究
中大證新冠嬰孩患者糞便帶病毒 可成隱形傳播者  成立新冠病毒檢測中心  致力為嬰幼兒作糞便檢測

中大證新冠嬰孩患者糞便帶病毒 可成隱形傳播者 成立新冠病毒檢測中心 致力為嬰幼兒作糞便檢測

研究
中大研究警示懷孕婦女注意體重增幅

中大研究警示懷孕婦女注意體重增幅

研究
中大成立亞洲首間「微生物移植及研究中心」

中大成立亞洲首間「微生物移植及研究中心」

研究
中大公布全球首個幽門螺旋菌流行病學大型分析 揭全球44億人感染 亞洲包括香港逾半人口為帶菌者

中大公布全球首個幽門螺旋菌流行病學大型分析 揭全球44億人感染 亞洲包括香港逾半人口為帶菌者

研究
中大建議所有孕婦作口服葡萄糖耐量測試 全港兩成孕婦患妊娠糖尿 研究發現其子女糖尿病風險為同齡兒童3倍

中大建議所有孕婦作口服葡萄糖耐量測試 全港兩成孕婦患妊娠糖尿 研究發現其子女糖尿病風險為同齡兒童3倍

研究
中大全球首項研究確認新大腸癌高風險群組

中大全球首項研究確認新大腸癌高風險群組

研究
中大研究「腸道微生物移植」治療難辨梭菌感染 治癒率為傳統抗生素治療的3倍

中大研究「腸道微生物移植」治療難辨梭菌感染 治癒率為傳統抗生素治療的3倍

研究

我們的專家

醫學院的許多專家都可以接受媒體採訪。
點擊此處查看專家名單或聯繫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