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earch
What are you looking for?
Start main content

Press Releases

Press Releases

https://med.cuhk.edu.hk/press-releases/cuhk-discovers-children-with-autism-have-delayed-gut-microbiome-maturity-and-identifies-faecal-bacterial-markers-for-autism
https://med.cuhk.edu.hk/press-releases/cuhk-discovers-children-with-autism-have-delayed-gut-microbiome-maturity-and-identifies-faecal-bacterial-markers-for-autism

中大發現自閉症兒童腸道微生態發展遲緩 糞便細菌基因可及早識別患者

人體的腸道與腦部有密切關聯。生存在腸道中的數百萬億個微生物會產生化學物質,影響大腦的運作。香港中文大學(中大)醫學院全球首次發現,自閉症兒童的腸道微生態發展較同齡兒童遲緩,腸道的細菌種類及數量均較少,但這些分別與飲食習慣無關。研究團隊在自閉症兒童的糞便樣本中發現,與神經遞質活動有關的腸道細菌明顯較少,但卻多了五種較罕見於一般兒童的腸道細菌。此項突破性的發現將為早期診斷及治療自閉症打開革命性的新一頁。研究結果剛於國際醫學期刊《GUT》發表。  

 

CUHK Discovers Children with Autism Have Delayed Gut Microbiome Maturity and  Identifies Faecal Bacterial Markers for Autism

中大醫學院全球首次發現,自閉症兒童的腸道微生態發展較同齡兒童遲緩。

左起:中大醫學院院長兼腸道微生物群研究中心主任陳家亮教授、中大醫學院兒科學系名譽臨床副教授陳鳳英醫生、中大醫學院精神科學系臨床副教授陳秀雯醫生,及中大醫學院腸道微生物群研究中心副主任黃秀娟教授。

自閉症伴隨終身  及早診斷及干預可帶來關鍵性的改善

 

自閉症是一種先天性發展障礙。有研究估算,已發展地區約1%人口罹患自閉症1。以本港為例,自閉症患者人數便逾70,000人,近年更有上升趨勢。兒童自閉症患者在社交溝通、語言及行為三方面都有不同程度的障礙。

 

關於自閉症的成因,目前有很多証據顯示可能涉及遺傳及環境因素,影響腦部發展。中大醫學院精神科學系臨床副教授陳秀雯醫生表示:「自閉症是與腦部負責管理社交認知和情绪行為的中央神經系統異常發展有關。可惜,至今仍未有一套完整的病理能解釋自閉症,醫學和科研人員亦一直致力找出一些可調整的致病因素,期望為自閉症患者及其家庭帶來新希望。」

 

中大醫學院兒科學系名譽臨床副教授陳鳳英醫生補充:「自閉症是一種腦部發展障礙,愈早介入可達到愈好的治療效果。然而,自閉症的診斷現時透過定時評估幼兒發展範疇, 並為社交語言發展異常的小孩進行臨床評估作確診。由於每個自閉症患者的症狀及嚴重程度均有差異,由發現表徵到轉介以致確診以及接受治療過程需時而且漫長,而現時並未有客觀生理指標作篩查, 能否及早診症變得局限於徵狀的明顯程度。」

 

腸道與腦部有密切關聯

 

腸道微生態通過製造和消耗身體大部分神經遞質,與大腦進行密切交流,例如超過90%令人感到快樂和幸福的血清素,便是由腸道微生物組製造的。

 

事實上,腸道微生態的轉變已被證實會大大影響情緒、疼痛容忍度、認知能力、行為及精神健康。腸道微生態失衡會導致許多神經系統問題,如抑鬱症。我們此研究結果顯示,腸道微生態失衡與自閉症等神經發育問題有關。此等發現令腸道微生態獲冠以「第二大腦」的綽號。

 

越來越多證據顯示腸道微生物可能是神經系統紊亂的關鍵因素,其中包括阿茲海默症及自閉症。腸道菌群可以通過「腦腸軸線」影響大腦的生理結構以及社交行為。產生於腸道內的菌群代謝物以及各種神經遞質可以向大腦發出信號。

 

Dr. Sandra Chan

陳秀雯醫生指出,有證據顯示腸道菌群可以通過「腦腸軸線」影響大腦的生理結構,以至社交行為。

Dr. Dorothy Chan

陳鳳英醫生提到,自閉症是一種腦部發展障礙,愈早介入可達到愈好的治療效果。

自閉症兒童的腸道生態與一般兒童相比有明顯差異

 

為進一步了解腸道微生態如何與自閉症患者的神經系統運作相關,探索可有助診斷或治療自閉症的方案,中大醫學院研究團隊將自閉症兒童跟一般兒童的糞便細菌基因進行比對。研究人員收集128名3歲至6歲華人兒童的糞便樣本,比對細菌的種類、數量和相關功能,當中一半為自閉症患者。研究主要發現如下:

  1. 自閉症兒童的腸道微生態與一般兒童有明顯差異。自閉症兒童的腸道內有五種細菌,是一般兒童腸道內較為少見。以此五種糞便細菌基因鑑別自閉症兒童的靈敏度可高達80%。
  2. 自閉症兒童的糞便樣本中梭菌顯著較多,而這種細菌會產生毒素,損害中樞神經系統。
  3. 與神經遞質活動有關的細菌在自閉症兒童的腸道中大幅減少。
  4. 腸道微生態本應隨年齡增長而改變,種類亦變得豐富。但研究發現自閉症兒童的腸道微生態與同齡兒童比較,發育明顯落後,反映這些兒童早年的腸道微生態發育與一般情況有異。

Prof. Siew Ng

黃秀娟教授指出,孩童時期的腸道微生態發育是成長和健康的關鍵。

Prof. Francis Chan
陳家亮教授表示,未來醫學界可探討透過重整腸道微生態和增加神經遞質的細菌,作為自閉症的治療方案,盡早為有需要的兒童提供介入治療。

中大醫學院腸道微生物群研究中心副主任黃秀娟教授指出:「我們的研究是全球首次發現腸道微生態和自閉症的診斷有關。自閉症兒童的腸道微生態發育異常,並落後於同齡兒童。孩童時期的腸道微生態發育是成長和健康的關鍵。年幼時已出現的腸道微生態變化可能在自閉症的發病機制中擔當重要角色,因此值得進一步探討。」

 

中大醫學院院長兼腸道微生物群研究中心主任陳家亮教授總結:「是次研究的重大意義,在於有望彌補目前醫學界診斷自閉症缺乏客觀篩查方法的不足。利用糞便細菌檢測作為預測自閉症的非侵入性檢查工具這個發展方向,存在很大的探索空間。未來醫學界亦可探討透過重整腸道微生態和增加神經遞質的細菌,作為自閉症的治療方案,盡早為有需要的兒童提供介入治療。」

 

此研究項目獲香港特別行政區政府食物及衞生局的「醫療衞生研究基金」及創新科技處的「InnoHK創新香港研發平台」資助。

 

1Sun, X., Allison, C., Matthews, F.E. et al. Prevalence of autism in mainland China, Hong Kong and Taiwan: a systematic review and meta-analysis. Molecular Autism 4, 7 (2013). https://doi.org/10.1186/2040-2392-4-7

 

更多新聞稿

中大利用腸道微生物開發精準工具診斷自閉症有助及早評估自閉風險  另一先導臨床研究顯示調節腸道微生態可緩解自閉症相關的焦慮症狀

中大利用腸道微生物開發精準工具診斷自閉症有助及早評估自閉風險 另一先導臨床研究顯示調節腸道微生態可緩解自閉症相關的焦慮症狀

研究
中大研究揭示患妊娠糖尿病孕婦腸道微生態改變 影響嬰兒早期神經發育

中大研究揭示患妊娠糖尿病孕婦腸道微生態改變 影響嬰兒早期神經發育

研究
中大研究顯示改善腸道微生態能緩解失眠

中大研究顯示改善腸道微生態能緩解失眠

研究
中大「全自動視網膜圖像分析」證有效評估自閉症及抑鬱症風險 獲第49屆日內瓦國際發明展三項大獎

中大「全自動視網膜圖像分析」證有效評估自閉症及抑鬱症風險 獲第49屆日內瓦國際發明展三項大獎

獎項及榮譽
中大與歐美合作夥伴共同領導國際研究 為自閉症患者男女失衡比例帶來嶄新見解

中大與歐美合作夥伴共同領導國際研究 為自閉症患者男女失衡比例帶來嶄新見解

研究
中大研究證實其研發的口服微囊鎖活菌微生態配方SIM03 有效紓緩兒童濕疹 改善患者生活質素

中大研究證實其研發的口服微囊鎖活菌微生態配方SIM03 有效紓緩兒童濕疹 改善患者生活質素

研究
中大醫學院研發的SIM01微生態配方有效紓緩新冠後遺症 研究結果剛發表於國際權威醫學期刊 《刺針傳染病學》

中大醫學院研發的SIM01微生態配方有效紓緩新冠後遺症 研究結果剛發表於國際權威醫學期刊 《刺針傳染病學》

研究
中大醫學院成功研發新技術MOZAIC提升腸道微生物移植成效 與醫管局合作治療難辨梭菌感染

中大醫學院成功研發新技術MOZAIC提升腸道微生物移植成效 與醫管局合作治療難辨梭菌感染

研究
中大醫學院發現可預測新冠疫苗長期藥效的腸道微生物和代謝物標記

中大醫學院發現可預測新冠疫苗長期藥效的腸道微生物和代謝物標記

研究
中大發現腸道微生態失衡是柏金遜病非常早期的風險因素 有望為預防、介入和治療柏金遜及其他腦退化病帶來新方向

中大發現腸道微生態失衡是柏金遜病非常早期的風險因素 有望為預防、介入和治療柏金遜及其他腦退化病帶來新方向

研究
中大醫學院大型臨床研究證實口服微膠囊活菌配方SIM01有效紓緩新冠後遺症

中大醫學院大型臨床研究證實口服微膠囊活菌配方SIM01有效紓緩新冠後遺症

研究
中大醫學院、香港微生物菌群創新中心及香港科技園公司合辦「微生態峰會2023」打造香港成亞太區腸道微生態創新醫藥樞紐

中大醫學院、香港微生物菌群創新中心及香港科技園公司合辦「微生態峰會2023」打造香港成亞太區腸道微生態創新醫藥樞紐

研討會
中大「三歲定八十」跨學科研究 拆解懷孕期腸道微生態如何降低嬰兒患炎症性腸病風險

中大「三歲定八十」跨學科研究 拆解懷孕期腸道微生態如何降低嬰兒患炎症性腸病風險

研究
大型臨床研究證中大腸道微生態配方 (SIM01) 能減新冠及其他細菌和病毒感染風險

大型臨床研究證中大腸道微生態配方 (SIM01) 能減新冠及其他細菌和病毒感染風險

研究
中大醫學院全球首證有「長新冠型腸道微生態」利用腸道微生態可準確預測、診斷及治療「長新冠」

中大醫學院全球首證有「長新冠型腸道微生態」利用腸道微生態可準確預測、診斷及治療「長新冠」

研究
中大港大聯合研究發現「青春雙歧桿菌」可加強新冠疫苗成效

中大港大聯合研究發現「青春雙歧桿菌」可加強新冠疫苗成效

研究
中大嶄新技術 以糞便細菌基因偵測大腸癌及瘜肉復發 靈敏度逾九成

中大嶄新技術 以糞便細菌基因偵測大腸癌及瘜肉復發 靈敏度逾九成

研究
中大醫學院研究指出優化腸道微生態有望提升新冠疫苗安全及成效

中大醫學院研究指出優化腸道微生態有望提升新冠疫苗安全及成效

研究
中大揭腸道微生態失衡為「炎症性腸病」致病關鍵 團隊獲近1,600萬港元資助成立全球數據庫 致力遏止全球個案上升

中大揭腸道微生態失衡為「炎症性腸病」致病關鍵 團隊獲近1,600萬港元資助成立全球數據庫 致力遏止全球個案上升

研究
中大發現新冠患者的腸道內缺乏可調節免疫力的益菌 八成新冠患者出現「長新冠」症狀  腸道微生態失衡成關鍵

中大發現新冠患者的腸道內缺乏可調節免疫力的益菌 八成新冠患者出現「長新冠」症狀 腸道微生態失衡成關鍵

研究
中大成功研發「全自動視網膜圖像分析」技術計算自閉症風險 可用於自閉症篩查 及早為患者提供治療

中大成功研發「全自動視網膜圖像分析」技術計算自閉症風險 可用於自閉症篩查 及早為患者提供治療

研究
四成港人腸道微生態失衡情況與新冠患者類似 中大研發「微生態免疫力配方」證有效促進新冠患者康復  有望提升市民免疫力

四成港人腸道微生態失衡情況與新冠患者類似 中大研發「微生態免疫力配方」證有效促進新冠患者康復 有望提升市民免疫力

研究
中大全球首證新冠患者腸道微生態現失衡狀況 成功研發益生菌配方平衡腸道微生態  有望增強免疫力

中大全球首證新冠患者腸道微生態現失衡狀況 成功研發益生菌配方平衡腸道微生態 有望增強免疫力

研究
嬰兒腸道菌群影響一生 中大團隊研「三歲定八十」之謎

嬰兒腸道菌群影響一生 中大團隊研「三歲定八十」之謎

研究
中大研發教材提升自閉症學生社交能力將推廣至全港學校使用

中大研發教材提升自閉症學生社交能力將推廣至全港學校使用

健康推廣計劃

我們的專家

醫學院的許多專家都可以接受媒體採訪。
點擊此處查看專家名單或聯繫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