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大银屑病关节炎研究重要突破 成功修复受损关节骨头 亦可保护关节结构预防变形恶化
香港中文大学(中大)医学院最新研究发现,透过抑制一种由免疫系统细胞产生的小分子蛋白「白介素-17」,可以预防与银屑病关节炎相关的关节受损。研究团队利用先进的影像技术,密切监测银屑病关节炎患者的关节随时间的变化,证实抑制白介素-17的生物制剂苏金单抗(secukinumab)或能修复部分已侵蚀的骨头和预防异常骨质增生。研究结果已於国际期刊《Arthritis & Rheumatology》发表。
中大医学院研究发现,银屑病关节炎患者透过抑制炎症因子「白介素-17」,可以修复部分已侵蚀的骨头和预防异常骨质增生,保护关节结构预防变形恶化。图为中大医学院内科及药物治疗学系讲座教授及风湿科主管谭丽珊教授(左)及博士后研究员郑梓灏博士
银屑病关节炎的长期炎症导致关节受损
银屑病(俗称牛皮癣)是一种慢性皮肤病,患者的皮肤出现鳞状斑块的皮疹。据估算,香港约有22,500人患有银屑病,占整体人口的百分之零点三,当中百分之三十同时患有银屑病关节炎。银屑病关节炎可引起关节疼痛和肿胀,尤其手指和脚趾,部分患者亦可能出现背痛。关节持续发炎会导致骨侵蚀,肌腱周围更可能出现异常骨质增生。普遍认为,银屑病关节炎引起的关节损伤是不可逆转的。银屑病关节炎与自身免疫系统过度活跃有关,当中涉及一种名为「白介素-17」的细胞激素蛋白。
是次研究的通讯作者、中大医学院内科及药物治疗学系讲座教授及风湿科主管谭丽珊教授解释:「银屑病关节炎患者的活动能力会因关节受损而减弱,影响日常生活和社交活动,导致生活质素下降。虽然目前有多种治疗银屑病关节炎的方法,但它们在预防或逆转骨侵蚀方面并不一样有效,加上医学界缺乏临床数据证实哪一种治疗方法能长期有效预防因银屑病而造成的关节受损。」
白介素-17抑制剂有助於修复关节受损 并预防骨质进一步改变
中大医学院研究团队於2020年5月至2021年8月期间,从香港四间来自不同联网的公立医院,招募40位银屑病关节炎患者进行了一项双盲及随机对照研究,研究他们在接受苏金单抗治疗或常规治疗的一年内,疾病控制及关节受损状况。患者被随机分为两组:白介素-17抑制剂治疗组及安慰剂组(对照组)。两组均采用「目标为本治疗方针[1]」,使用额外药物控制病情的活跃性,如果患者未达到特定目标,团队会为他们调整治疗方案。研究人员使用高解像度外周电脑断层扫描(Xtreme CT),为患者进行骨质检测,监测他们关节受损的变化。
研究结果显示,两组患者在接受一年的治疗后,关节疼痛和肿胀均有减轻;但在改善皮肤症状和发炎指数方面,白介素-17抑制剂治疗组较对照组的表现优胜。另外,百分之五十五的白介素-17抑制剂治疗组患者成功达至疾病的最低活跃程度,安慰剂组则只有百分之三十一。影像检查显示,白介素-17抑制剂能减低骨侵蚀和异常骨质增生,而安慰剂组则没有显著变化。接受白介素-17抑制剂的患者,骨侵蚀部分得到修复的情况近乎是安慰剂组的三倍,而异常的骨质增生也显著降低。
中大医学院内科及药物治疗学系博士后研究员郑梓灏博士表示:「综合而言,两组患者的疾病管理均有所改善,但白介素-17抑制剂治疗有助修复患者的关节受损,并防止骨骼进一步变形,有效治疗银屑病关节炎。」
谭教授补充:「当银屑病关节炎患者认为自己的发炎和疼痛状况已经得到稳定控制时,或未能意识到检查关节骨质变化的需要。此研究反映白介素-17抑制剂治疗组及安慰剂组骨骼原有的侵蚀体积,在一年间已出现非常显著的变化及差异。因此,对於银屑病关节炎患者而言,追踪关节受损的进展及在必要时采取预防性治疗措施十分重要。」
[1]「目标为本治疗方针」是一个治疗策略,以病情低活跃程度为治疗目标。若治疗3-6个月后未能达标,医生会和患者讨论调整药物。

银屑病关节炎患者伍小姐表示,关节痛和经常出现皮屑均严重影响她的日常生活及社交。在接受白介素-17抑制剂治疗后,她的关节功能可回复至病发前的一半,皮肤变得「滑溜溜」,恍如「重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