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earch
What are you looking for?
Start main content

Press Releases

Press Releases

https://med.cuhk.edu.hk/press-releases/cuhk-professor-siew-ng-is-the-first-female-clinician-scientist-in-mainland-china-selected-as-a-new-cornerstone-investigator
https://med.cuhk.edu.hk/press-releases/cuhk-professor-siew-ng-is-the-first-female-clinician-scientist-in-mainland-china-selected-as-a-new-cornerstone-investigator
黄秀娟教授成为全国首位女性医生科学家获选「新基石研究学者」其领导之新基石科学实验室将拆解饮食如何影响肠道微生态的「达文西密码」

黄秀娟教授成为全国首位女性医生科学家获选「新基石研究学者」其领导之新基石科学实验室将拆解饮食如何影响肠道微生态的「达文西密码」

香港中文大学(中大)医学院黄秀娟教授成为全国首位女性医生科学家获选「新基石研究学者」,她亦是香港首位在「生物与医学科学」领域获得这项殊荣的科学家。由黄教授领导的新基石科学实验室日前正式成立,团队将拆解饮食如何影响肠道微生态的「达文西密码」,为慢性炎症、癌症和免疫疾病等提供崭新治疗方案。

 

嘉宾合照

由中大医学院黄秀娟教授领导的新基石科学实验室举行揭牌仪式。中大校董会主席查逸超教授(右六)、香港特别行政区政府衞生署署长林文健医生(右四)、香港特别行政区立法会议员(科技创新界)邱达根先生(右三)、中大常务副校长陈金梁教授(左五)、新基石科学基金会副理事长兼秘书长王妩蓉女士(右五)、中大医学院院长赵伟仁教授(左四)、中大卓敏内科及药物治疗学讲座教授陈家亮教授(左三)、新基石研究员黄秀娟教授(左六)、腾讯集团大湾区公共事务部副总监郭晁霖先生(左二)、新基石科学基金会项目总监马俊珩先生(左一)、腾讯集团公共事务副总裁李子树先生(右二)及新基石科学基金会副秘书长周昌华先生(右一),於仪式上合照。

实验室日前正式成立聚焦研究人体对食物抗原的免疫调节机制

 

中大校董会主席查逸超教授、香港特别行政区政府衞生署署长林文健医生、香港特别行政区立法会议员(科技创新界)邱达根先生、中大常务副校长陈金梁教授、新基石科学基金会副理事长兼秘书长王妩蓉女士、中大医学院院长赵伟仁教授、中大卓敏内科及药物治疗学讲座教授陈家亮教授、腾讯集团公共事务副总裁李子树先生,连同黄秀娟教授,共同主持新基石科学实验室揭牌仪式。

 

查逸超教授致辞时表示:「我衷心感谢新基石科学基金会慷慨支持黄秀娟教授的研究,并授予她2023年新基石研究员这个殊荣,并提供资源鼓励她继续创新。这个典礼不只肯定了黄秀娟教授的卓越成就,也体现了中大在推动创新研究和拓展知识疆界的决心。我们坚信研究在推动社会进步和改变生活方面发挥关键作用,黄教授的研究将开拓与肠道微生态相关的诊断和治疗方案,造福全球无数病人。」

 

林文健医生表示:「特区政府决心抓紧机遇,将香港打造成为健康和医疗创新的枢纽。通过成立香港药物及医疗器械监督管理中心、推出『第一层审批』新政策以完善我们的药品监管机制和生物医药发展,以及於『河套深港科技创新合作区』成立『大湾区国际临床试验所』,为医药研发机构提供一站式临床试验支援平台,我相信香港已准备就绪,在健康和医疗创新的领域中成为『引进来』和『走出去』的窗口。新基石科学实验室亦将作为未来研究突破的跳板,引领我们走进科学的新时代。」

 

邱达根先生亦提到:「本港拥有强大的科研实力,作为『产学研1+计划』督导委员会主席,我在评审项目时看到本地大学众多优秀科研项目,让我对本港的创科发展充满期待。今天新基石科学实验室正式揭牌,也证明了本地大学学者在基础研究方面能取得骄人成绩,推动科研成果转化为临床应用。我期望日后将有更多科研人才和项目,能获得社会、业界和政府等各方面的支持,实现香港发展为国际创科中心的目标。」

 

查逸超教授及黄秀娟教授向王妩蓉女士(中)致送纪念品。

查逸超教授及黄秀娟教授向王妩蓉女士(中)致送纪念品。

 王妩蓉女士在致辞时表示:「特别祝贺黄秀娟教授成为第二期新基石研究员,她不仅是首位香港地区的女性新基石研究员,也是全中国第一位女性医师科学家的新基石研究员。新基石科学基金会是目前中国民间最大的公益性科学基金会,於2022年由腾讯公司出资100亿元人民币设立。新基石研究员项目重在『选人而不选项目』,着眼於原创性基础科学,支援以兴趣为导向的自由探索;项目周期长、金额大,过程中不设置考核,放手让研究员做自己想做的研究。项目坚持客观公正的评审和严格的回避制度,在2023年第二期项目评审中,实施了100%国际同行评审,促进客观公正的选拔。新基石作为基础研究资助项目,医学科学领域关注的依然是针对疾病的本质和规律的探索性、原创性工作,特别鼓励如黄秀娟教授这样的医师科学家,从临床实践中凝练重要科学问题,通过科学研究取得重要突破。」

 

黄秀娟教授

黄秀娟教授以「食物.微生物.医学—拼凑爱的童话」为题演讲,介绍她在新基石研究员项目的支持下,所进行有关人体对食物抗原的免疫调节机制研究工作。

黄秀娟教授:新基石科学实验室的成立是我创科生涯的里程碑

 

在揭牌仪式上,黄秀娟教授以「食物.微生物.医学—拼凑爱的童话」为题演讲,介绍她在新基石研究员项目的支持下,所进行有关人体对食物抗原的免疫调节机制研究工作。黄秀娟教授表示:「科研突破从来都是来自团队努力,而非个人的功劳。新基石科学实验室的成立是我创科生涯的里程碑,我很感谢新基石科学基金会提供资源支持我们推动生物医学科研的进步,促进人类健康,并开创未有人走过的道路,将实验室成果转化到临床应用,造福全球。」

 

有关「新基石研究员项目」

 

「新基石研究员项目」是一项聚焦原始创新、鼓励自由探索、公益属性的新型基础研究资助项目,旨在长期稳定地支持一批杰出科学家潜心基础研究、实现「从01」的原始创新。「新基石研究员项目」设置数学与物质科学、生物与医学科学两大领域,并鼓励学科交叉研究。资助类别包括:实验类每人资助2,500万元,理论类每人资助1,500万元;连续资助 5 年,期满可申请续期资助。截至目前,共有104位杰出科学家成为「新基石研究员」。

 

2023年度近600位杰出候选人中,经过国内外专家多轮严格的评审后,最终选拔出46位得奖者,而黄秀娟教授脱颖而出,在「生物与医学科学」领域成为香港首位获得这项殊荣的科学家,亦是全国首位女性医生科学家获选。

 

黄秀娟教授的创科及学术成就

 

黄秀娟教授是国际知名肠道微生态专家。她出生於马来西亚槟城,远赴英国习医,并於2009年在伦敦帝国学院取得博士学位,翌年来港加入中大医学院,现为中大医学院助理院长(发展)、内科及药物治疗学系教授、香港微生物菌群创新中心(Microbiota I-Center,MagIC)总监及肠道微生物群研究中心副主任,去年她更获裘槎基金会颁授首个以基金会命名的教授席—「裘槎医学科学教授席」。

 

黄教授在英国攻读博士学位时,已开始对肠道微生态着迷,并致力研究炎症性肠病—一种当时在西方国家十分流行、却在亚洲几乎闻所未闻的慢性肠道疾病。黄教授加入中大医学院后,带领来自逾30个亚洲国家及地区的专家,分析亚洲的发病率和流行情况,促进跨地域的公共衞生健康。黄教授是全球首位为新兴工业国家的炎症性肠病遗传学、流行病学和潜在环境因素进行定义的学者。

 

黄教授在2013年将肠道微生物移植技术(FMT)引入香港,治疗可致命的肠道感染疾病。她更成功研发专利技术MOZAICTM,协助提升FMT成效,并与医院管理局合作於全港公立医院提供FMT服务。黄教授於2019年在香港特区政府InnoHK平台的支持下成立了MagIC,并在同年成立一所生物科技公司,专注将崭新的微生态科研成果转化成有效的诊断及治疗技术。

 

黄秀娟教授凭藉出色的科研和学术成就,屡获殊荣,包括於2019年获英国圣马可医院 Sir Francis Avery Jones 访问教授席及美国西奈山伊坎医学院 Joanna and David B. Sachar 国际大奖及客座教授席;2014年及2020年获国家教育部高等学校科学研究优秀成果奖—自然科学奖一等奖,此乃国家自然科学研究领域的最高奖项;2020至2023年连续四年获科睿唯安(Clarivate Analytics)选为「全球最广获徵引研究人员」。2021年,Expertscape将黄教授列为全球首20位炎症性肠病研究学者。2023年在香港工业总会主办的「香港创新企业家奖」中,黄教授荣获「飞跃成就奖」及「最受欢迎奖」,表扬她在创业上展现的非凡成就。她亦於今年获选为欧洲科学院外籍院士,以嘉许她在医学学术领域的杰出成就,以及推动医疗及公共衞生的贡献。

 

出席揭牌仪式的来宾大合照。

出席揭牌仪式的来宾大合照。

标签:黄秀娟

更多新闻稿

中大利用肠道微生物辨别慢性肠道疾病

中大利用肠道微生物辨别慢性肠道疾病

研究
中大研究揭示患妊娠糖尿病孕妇肠道微生态改变 影响婴儿早期神经发育

中大研究揭示患妊娠糖尿病孕妇肠道微生态改变 影响婴儿早期神经发育

研究
中大利用肠道微生物开发精准工具诊断自闭症有助及早评估自闭风险  另一先导临床研究显示调节肠道微生态可缓解自闭症相关的焦虑症状

中大利用肠道微生物开发精准工具诊断自闭症有助及早评估自闭风险 另一先导临床研究显示调节肠道微生态可缓解自闭症相关的焦虑症状

研究
中大医学院两学者当选欧洲科学院外籍院士 成2024年「医学及兽医科学」仅有来自香港的学者

中大医学院两学者当选欧洲科学院外籍院士 成2024年「医学及兽医科学」仅有来自香港的学者

奖项及荣誉
中大医学院黄秀娟教授成香港首位医生科学家获选为新基石研究员

中大医学院黄秀娟教授成香港首位医生科学家获选为新基石研究员

奖项及荣誉
中大医学院大型临床研究证实口服微胶囊活菌配方SIM01有效纾缓新冠后遗症

中大医学院大型临床研究证实口服微胶囊活菌配方SIM01有效纾缓新冠后遗症

研究
中大医学院肠胃科率领全球多国专家制定临床指引 以「非入侵性生物标志物」筛查大肠癌

中大医学院肠胃科率领全球多国专家制定临床指引 以「非入侵性生物标志物」筛查大肠癌

研究
中大医学院进行亚洲最大型长新冠研究 推算生殖系统徵状如性功能障碍困扰逾40万港人

中大医学院进行亚洲最大型长新冠研究 推算生殖系统徵状如性功能障碍困扰逾40万港人

研究
裘槎医学科学教授黄秀娟教授就职演讲: 「众里寻『它』千百度」

裘槎医学科学教授黄秀娟教授就职演讲: 「众里寻『它』千百度」

奖项及荣誉
中大「三岁定八十」跨学科研究 拆解怀孕期肠道微生态如何降低婴儿患炎症性肠病风险

中大「三岁定八十」跨学科研究 拆解怀孕期肠道微生态如何降低婴儿患炎症性肠病风险

研究
中大医学院获医管局支持开展香港首个大型长新冠研究 协助政府策划更全面的长新冠医疗服务

中大医学院获医管局支持开展香港首个大型长新冠研究 协助政府策划更全面的长新冠医疗服务

研究
中大崭新技术 以粪便细菌基因侦测大肠癌及瘜肉复发 灵敏度逾九成

中大崭新技术 以粪便细菌基因侦测大肠癌及瘜肉复发 灵敏度逾九成

研究
中大医学院研究指幼儿成为新冠病毒「隐形传播者」的风险不容忽视 病毒载量及带活性病毒的比例偏高  持续带活性病毒的时间极长

中大医学院研究指幼儿成为新冠病毒「隐形传播者」的风险不容忽视 病毒载量及带活性病毒的比例偏高 持续带活性病毒的时间极长

研究
中大医学院研究指出优化肠道微生态有望提升新冠疫苗安全及成效

中大医学院研究指出优化肠道微生态有望提升新冠疫苗安全及成效

研究
中大揭肠道微生态失衡为「炎症性肠病」致病关键 团队获近1,600万港元资助成立全球数据库 致力遏止全球个案上升

中大揭肠道微生态失衡为「炎症性肠病」致病关键 团队获近1,600万港元资助成立全球数据库 致力遏止全球个案上升

研究
中大发现新冠患者的肠道内缺乏可调节免疫力的益菌 八成新冠患者出现「长新冠」症状  肠道微生态失衡成关键

中大发现新冠患者的肠道内缺乏可调节免疫力的益菌 八成新冠患者出现「长新冠」症状 肠道微生态失衡成关键

研究
四成港人肠道微生态失衡情况与新冠患者类似 中大研发「微生态免疫力配方」证有效促进新冠患者康复  有望提升市民免疫力

四成港人肠道微生态失衡情况与新冠患者类似 中大研发「微生态免疫力配方」证有效促进新冠患者康复 有望提升市民免疫力

研究
中大证新冠婴孩患者粪便带病毒 可成隐形传播者  成立新冠病毒检测中心  致力为婴幼儿作粪便检测

中大证新冠婴孩患者粪便带病毒 可成隐形传播者 成立新冠病毒检测中心 致力为婴幼儿作粪便检测

研究
中大全球首证新冠患者肠道微生态现失衡状况 成功研发益生菌配方平衡肠道微生态  有望增强免疫力

中大全球首证新冠患者肠道微生态现失衡状况 成功研发益生菌配方平衡肠道微生态 有望增强免疫力

研究
婴儿肠道菌群影响一生 中大团队研「三岁定八十」之谜

婴儿肠道菌群影响一生 中大团队研「三岁定八十」之谜

研究
中大医学院两名杰出学者 获裘槎基金会颁发「裘槎优秀医学科研者奖2020」

中大医学院两名杰出学者 获裘槎基金会颁发「裘槎优秀医学科研者奖2020」

奖项及荣誉
中大成立亚洲首间「微生物移植及研究中心」

中大成立亚洲首间「微生物移植及研究中心」

研究
中大公布世界首个全球「炎症性肠病」於本世纪发病率及流行率系统性回顾研究 发现本港发病率於过去30年急升近30倍

中大公布世界首个全球「炎症性肠病」於本世纪发病率及流行率系统性回顾研究 发现本港发病率於过去30年急升近30倍

研究
中大公布全球首个幽门螺旋菌流行病学大型分析 揭全球44亿人感染 亚洲包括香港逾半人口为带菌者

中大公布全球首个幽门螺旋菌流行病学大型分析 揭全球44亿人感染 亚洲包括香港逾半人口为带菌者

研究
中大伙澳洲专家研究东半球炎症性肠病 获近年最大研究资助金额 势揭肠道微生物群之谜

中大伙澳洲专家研究东半球炎症性肠病 获近年最大研究资助金额 势揭肠道微生物群之谜

研究
中大全球首项研究确认新大肠癌高风险群组

中大全球首项研究确认新大肠癌高风险群组

研究
中大研究「肠道微生物移植」治疗难辨梭菌感染 治愈率为传统抗生素治疗的3倍

中大研究「肠道微生物移植」治疗难辨梭菌感染 治愈率为传统抗生素治疗的3倍

研究
香港和澳门的炎症性肠病新增个案高踞亚太区首三位 中大成立资料库助市民增加认知

香港和澳门的炎症性肠病新增个案高踞亚太区首三位 中大成立资料库助市民增加认知

研究

我们的专家

医学院的许多专家都可以接受媒体采访。

点击此处查看专家名单或联系我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