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大领导的跨国研究发现可准确预测糖尿病病人患上心血管疾病之生物标志物 势将改写临床指引
一项由香港中文大学(中大)、美国约翰霍普金斯大学和瑞典隆德大学领导,全球11个国家共23位专家进行的跨国研究,发现了13 种生物标志物,可大大提高医生识别糖尿病病人罹患心血管疾病的高风险群组的准确性,以向他们提供针对性的治疗和建议。研究结果刚在国际顶尖科学期刊《自然》旗下的《通讯医学》(Communications Medicine)发表。
截止2021年,全球糖尿病患者超过5亿人。本港有约70万名糖尿病患者,即每10人中就有1人患有糖尿病,而且数字还在急剧上升。
心血管疾病是糖尿病患者住院和健康状况不佳的主要原因。尽管糖尿病病人罹患心血管疾病的风险为非糖尿病患者的两倍,唯目前临床上仍未能准确识别出高风险群组。虽然医学界近年开发了许多有助预测心脏病风险的生物标志物,但还未有全面的考证,确认它们於糖尿病患者的有效性,医学界亦需要评估这些生物标志物是否较现行方法更有效识别高风险患者。
论文共同高级作者、隆德大学Maria Gomez教授指出:「及早识别高风险群组有助病人及早接受干预和治疗。我们的目标是找出可准确预测糖尿病病人患上心血管疾病风险的标志物,而不只是停留在现行方法,例如单靠高血压和吸烟等因素作预测。」
论文共同高级作者、约翰-霍普金斯大学医学院副教授Nestoras Mathioudakis 博士说:「我们的研究团队由来自世界各地的23名研究人员组成,历时3年多进行研究,是迄今为止规模最大的糖尿病心血管病风险预测知识综述。」
研究人员全面回顾了9,000多项於1990至2021年间发表的研究,检视了多项预测糖尿病病人患上心血管病的指标,并比较了二型糖尿病患者中,患上和没有患上心血管病的两类患者间的差异。研究人员195个生物标志物中,发现了当中13个标志物与二型糖尿病患者的心血管病风险显著相关,其中预测表现最突出的是NT-proBNP、肌钙蛋白T (TnT)、三酸甘油酯-葡萄糖 (TyG) 指数和冠心病遗传风险评分 (GRS-CHD)。
当中表现最突出的生物标志物是NT-proBNP,目前用於监测病人心脏衰竭的状况。研究团队在多项研究中发现,体内 NT-proBNP 水平愈高,罹患心血管疾病的风险就愈高。一项涉及16,000名患者的研究更发现,NT-proBNP每增加一个标准差,罹患心血管疾病的风险率就增加64%。
论文共同高级作者、中大医学院何善衡糖尿科教授、内科及药物治疗学系内分泌及糖尿科主任(学术)马青云教授表示:「这项研究指出在临床风险预测中纳入这些新的生物标志物的价值,以及发展糖尿病精准医疗的潜力。我们下一步将系统地比较不同的预测方法,以找出将糖尿病患者进行风险分类的最有效方案。当我们确定了这些生物标志物能准确预测糖尿病患者患心血管病的风险,临床指引将会被改写。」
这项研究是「糖尿病精准医学倡议」(Precision Medicine in Diabetes Initiative)的一部分。该倡议是美国糖尿病协会和欧洲糖尿病研究协会的一项国际合作项目,研究结果为《第二次国际共识报告:糖尿病精准医学临床转化的差距与机遇》(Second international consensus report on gaps and opportunities for the clinical translation of precision diabetes medicine)的建议提供了指导,该报告最近发表在《自然医学》上,是来自28个国家的200多名研究人员共同努力的成果。共识报告全文可在此处查阅:https://www.nature.com/articles/s41591-023-02502-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