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大领导之国际研究发现2型糖尿病患者并发肾病及心血管疾病的代谢生物标志物
糖尿病肾病是导致肾衰竭的常见原因,并会增加心血管疾病风险,但当中的生物分子关联仍有待拆解。香港中文大学(中大)医学院早前领导一项国际研究,识别与2型糖尿病并发肾病和心血管疾病相关的生物标记和代谢机制。
是次合作研究成员包括中大团队、荷兰阿姆斯特丹大学医学中心(Amsterdam University Medical Center)、莱顿大学(Leiden University)、澳洲Baker心脏及糖尿病研究所(Baker Heart and Diabetes Institute),以及来自香港、澳门和内地的研究人员。研究利用香港糖尿病生物库进行代谢组学分析,识别出156种与糖尿病肾病相关的代谢物,还整合了一个代谢生物标志物组,可预测2型糖尿病肾病患者并发心血管疾病的风险,并在华人及欧洲人研究组别中取得验证。研究其中一项重要成果是发现含丰富三酸甘油脂的脂蛋白和一系列代谢物,与糖尿病肾病及心血管疾病有关连。研究结果已於欧洲糖尿病研究协会(EASD)的官方期刊《Diabetologia》发表。
心血管疾病是糖尿病肾病患者死亡的主因
糖尿病是慢性肾病最常见的成因,香港每年的末期肾衰竭新症,一半属糖尿病患者。患有2型糖尿病的人士罹患心血管疾病的风险是非糖尿病患者的2至4倍,而糖尿病肾病患者的相关风险则更高,心血管疾病是他们死亡的主因。
中大医学院内科及药物治疗学讲座教授兼内科及药物治疗学系临床药理学科主任陈重娥教授指出:「虽然现时医学界已经利用多因素管理及多种心肾药物应付糖尿病肾病,但疾病预后仍然不理想。透过了解糖尿病肾病与心血管疾病之间潜在的代谢学关联,我们将能够更精确地预测患者的心血管疾病风险,提供更精准的治疗建议。」
澳洲Baker心脏及糖尿病研究所糖尿及血管医学部门主管Alicia Jenkins教授表示:「寻找生物标志物有助提高预测糖尿病患者未来出现并发症的准确性。是次研究成功发现脂蛋白亚类具潜力成为预测糖尿病肾病和心血管疾病的代谢生物标志物,我们对此感到十分鼓舞。」
研究团队识别出22个与糖尿病肾病及心血管疾病相关的代谢标志物
中大医学院团队从香港糖尿病生物库中抽取1,991名2型糖尿病患者的生物样本进行前瞻性研究,利用核磁共振波谱测量170种代谢物,并随后进行中位数为期5.2年的追踪分析。结果显示,156种代谢物与肾功能下降或蛋白尿相关,而当中的75种同时与心血管事件有关联。团队进一步调整慢性肾病及严重尿蛋白相关数据后,锁定22种代谢生物标志物与糖尿病肾病及心血管疾病有显著关连,包括含丰富三酸甘油的脂蛋白、小型高密度脂蛋白、亮氨酸(胺基酸的一种)和白蛋白。
团队利用香港糖尿病生物库资源整合了一个代谢生物标志物组,用以预测2型糖尿病肾病患者并发心血管疾病风险,再与香港糖尿病登记册及荷兰Hoorn糖尿病护理系统的样本进行比对并取得验证。
研究的通讯作者、中大医学院何善衡糖尿科教授、内科及药物治疗学系内分泌及糖尿科主任(学术)马青云教授表示:「代谢组生物标记预测心血管疾病的能力可比传统风险因素,并有助在现有的风险预测模型上,改良疾病的风险分层。我们很高兴在3月14日世界肾脏日之前,分享肾病与心脏疾病风险关系的新见解。」
来自荷兰莱顿大学、主理Hoorn糖尿病护理系统「组学」研究的科学家Leen ‘t Hart副教授表示:「我们的团队专注基因学研究,以及与Hoorn糖尿病护理系统相关的组学研究。是次与中大的合作十分愉快,庆幸我们的生物库样本及数据能够与香港糖尿病生物库高度契合,令我们可以为糖尿病并发症的生物标记学带来新见解。」
马教授补充:「此研究亦突显了建立生物库的重要性,有助发现及理解疾病机制和生物标记,与不同群体和生物库可以产生协同作用。如果香港和荷兰没有建立各自成熟的生物库,是次合作研究根本不可能实现,更不能够得到是次的研究发现。」
是项研究获香港研究资助局研究影响基金(R4012-18),及多个研究基金资助其前期研究工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