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earch
What are you looking for?
Start main content

Press Releases

Press Releases

https://med.cuhk.edu.hk/press-releases/cuhk-pioneers-in-introducing-museum-based-observational-skills-into-medical-education
https://med.cuhk.edu.hk/press-releases/cuhk-pioneers-in-introducing-museum-based-observational-skills-into-medical-education

中大率先將「文物觀賞」融入醫學教育 效法耶魯醫學院模式 提升觀察及表達能力 裨益臨床診症

香港中文大學 (中大) 醫學院與中大文物館今日宣布攜手推出「文物觀賞課程」,以提升醫科生的觀察及表達能力。有關安排啟發自美國耶魯大學 (Yale University) 醫學院的同類課程,透過讓學生鑑賞文物館的豐富館藏,提升他們在視覺分析、觸感及形狀觀察上的敏銳度,以及將觀察所得的資料表達及作出邏輯推理時的能力。耶魯大學的研究數據顯示,在需要利用醫學影像作出診斷的測試中,曾受相關訓練的醫科生表現較沒有接受相關訓練的醫科生出色。

 

中大醫學院教學理念兼融「藝術」與「科學」

良好的觀察力是成為一位醫生的基本條件,而這種技能可以透過反覆訓練來提升。中大醫學院聯同擁有逾15,000件豐富館藏的中大文物館合作推出新課程,強調「眼見(seeing)」與「判釋(interpretation)」之間的分別,學生先從觀察文物取得資訊,再透過理解這些資訊而作出結論,這與醫生要從觀察患者的徵狀作出診斷及制訂治療方案的過程相當類似。

 

中大醫學院院長陳家亮教授認為,此課程能夠把「藝術」與「科學」的教學融為一體。他表示:「醫學是一門科學,也是一門藝術。要裝備自己成為一個好醫生,醫科生在學習的階段,不單要追求醫學知識,更應該涉獵不同的學科及範疇,擴闊自己的眼界。我相信這課程能促進藝術與科學之間的跨學科交流,藉着加深學生對藝術的認識及接觸,讓他們更懂得欣賞歷史和文化,從而對『人』有不同角度的理解,幫助他們有更全面的發展,在將來可以更好的照顧病患。」

 

耶魯大學經驗顯示文物欣賞有助培訓醫科生

過去20年來,耶魯大學英國藝術中心 (Yale Center for British Art) 開創了一個以博物館為基礎的課程,透過訓練醫科生的觀察力,提高他們檢測和診斷疾病的能力。

 

近年一項於醫學期刊《Clinical Orthopaedics and Related Research》發表的研究報告指出,90名耶魯大學醫科生被隨機分成3組,當中一組參加2.5小時的藝術欣賞課程,其餘兩組則分別被安排出席一個有關解讀X光片的講座,或只參加一個有關病人評估的課程。所有學生於參加有關課程或講座之前及之後,均需要接受測試以評估他們描述一些皮膚疾病影像時的表現。結果顯示,參加藝術欣賞課程的一組學生有逾60%在進行訓練後獲得理想的測試成績,而其餘兩組則只有約30%的學生測試成績理想。有見於此計劃的成效,有關課程現已成為耶魯大學醫學生的必修課。

 

中大文物館館長姚進莊教授表示:「耶魯大學的經驗顯示藝術欣賞有助訓練醫科生。故此,中大文物館亦期望透過與醫學院合作,藉着大學的豐富藝術館藏,為醫科生提供『體驗式學習 (experiential learning)』,透過文物欣賞的過程,提升他們的觀察、觸感、表達和邏輯推理的能力。」

 

助醫科生體會「眼見」與「判釋」的分別

中大醫學院與文物館合作的「文物觀賞課程」將於2018-2019學年推出,由中大醫學院助理院長 (常務) 趙偉仁教授及中大文物館館長姚進莊教授領導。3小時的教學課程將會在中大文物館的鑑賞室內進行,為修讀此課程的一年級醫科生提供實踐訓練,讓他們觀察和處理特別為這課程而揀選的藝術文物。教員隨後會引導學生描述他們所看到和觸及的文物內容,並就不同見解進行討論,透過密切觀察從而更深入了解文物呈現的訊息。

 

本身是上消化道微創手術的權威,同時師承嶺南派國畫大師趙少昂、擅長繪畫中國花鳥的趙偉仁教授,分享國畫藝術與外科手術的異曲同工之妙。他表示兩者都需要高度專注、良好的規劃和手眼協調。國畫使他能更好地明白病人的需要。趙教授指出:「於臨床上,醫生需要有敏銳的觀察能力和觸感,以清晰地表達他們在病人身上看到的和感覺到的情況,許多時甚至要超越病人的表徵,尋找額外證據支持我們的結論。所以我們十分重視醫科生的『觀察力』、『觸感』、『邏輯推理』,以及『表達和溝通』的能力。今次由中大醫學院和文物館合作推出此嶄新課程,正是希望讓學生透過欣賞文物,深切體會『眼見(seeing)』與『判釋(interpretation)』之間的分別,幫助他們日後在診症時更懂得觀察和查問病人的徵狀,作出正確的診斷,從而給病患最好的照顧。」

 

中大醫學院與中大文物館攜手推出「文物觀賞課程」,以提升醫科生在觀察、手部觸感及表達方面的能力。醫學院院長陳家亮教授表示,此課程能夠把「藝術」與「科學」融為一體,幫助醫科生有更全面的發展,在將來可以更好的照顧病患。

中大醫學院與中大文物館攜手推出「文物觀賞課程」,以提升醫科生在觀察、手部觸感及表達方面的能力。醫學院院長陳家亮教授表示,此課程能夠把「藝術」與「科學」融為一體,幫助醫科生有更全面的發展,在將來可以更好的照顧病患。

本身是上消化道微創手術的權威,同時師承嶺南派國畫大師趙少昂、擅長繪畫中國花鳥的中大醫學院助理院長 (常務) 趙偉仁教授(左)認為,國畫藝術與外科手術的異曲同工之妙,是兩者都需要高度專注、良好的規劃和手眼協調,而繪畫亦使他能更好地明白病人的需要。

本身是上消化道微創手術的權威,同時師承嶺南派國畫大師趙少昂、擅長繪畫中國花鳥的中大醫學院助理院長 (常務) 趙偉仁教授(左)認為,國畫藝術與外科手術的異曲同工之妙,是兩者都需要高度專注、良好的規劃和手眼協調,而繪畫亦使他能更好地明白病人的需要。

Professor Josh YIU (right), Director of the Art Museum at CUHK, states that the new programme will provide hands-on training for students to look at and handle artworks that are specifically chosen. Medical students will be asked to describe what they see and feel, and to discuss alternative interpretations, thereby understanding both the possibilities and limitations of close observations. The artwork presented in the upper photo is the Fan Painting “Hunting” of Ju Lian, while the one presented in the lower photo is the ritual vessel dou.
中大文物館館長姚進莊教授(右)指出,新課程會讓學生觀察和處理特別揀選的藝術文物,教員隨後會引導學生描述他們所看到和觸及的文物內容,並就不同見解進行討論,透過密切觀察從而更深入了解文物呈現的訊息。 上圖展示之文物為居廉的「扇面人物圖」;下圖展示的文物為「清嘉慶藍釉豆」。

中大文物館館長姚進莊教授(右)指出,新課程會讓學生觀察和處理特別揀選的藝術文物,教員隨後會引導學生描述他們所看到和觸及的文物內容,並就不同見解進行討論,透過密切觀察從而更深入了解文物呈現的訊息。 上圖展示之文物為居廉的「扇面人物圖」;下圖展示的文物為「清嘉慶藍釉豆」。

更多新聞稿

中大獲李嘉誠先生捐贈港幣三千萬元 支持醫學院發展人工智能 進一步加強醫學教研

中大獲李嘉誠先生捐贈港幣三千萬元 支持醫學院發展人工智能 進一步加強醫學教研

捐款
中大醫學院獲李嘉誠基金會捐贈亞洲首台Histotripsy 2.0系統 共30名患者獲資助接受組織碎化技術治肝癌

中大醫學院獲李嘉誠基金會捐贈亞洲首台Histotripsy 2.0系統 共30名患者獲資助接受組織碎化技術治肝癌

捐款
中大醫學院成全球首個測試AI輔助上消化道內鏡系統基地 有望提升早期胃癌檢測準確度及協助培訓內鏡醫生

中大醫學院成全球首個測試AI輔助上消化道內鏡系統基地 有望提升早期胃癌檢測準確度及協助培訓內鏡醫生

國際合作
中大與瑞士蘇黎世聯邦理工學院聯手 全球首次在活體動物成功進行橫跨歐亞的遠程遙距磁控內窺鏡手術

中大與瑞士蘇黎世聯邦理工學院聯手 全球首次在活體動物成功進行橫跨歐亞的遠程遙距磁控內窺鏡手術

外科創新技術
中大研究揭示患妊娠糖尿病孕婦腸道微生態改變 影響嬰兒早期神經發育

中大研究揭示患妊娠糖尿病孕婦腸道微生態改變 影響嬰兒早期神經發育

研究
中大利用腸道微生物開發精準工具診斷自閉症有助及早評估自閉風險  另一先導臨床研究顯示調節腸道微生態可緩解自閉症相關的焦慮症狀

中大利用腸道微生物開發精準工具診斷自閉症有助及早評估自閉風險 另一先導臨床研究顯示調節腸道微生態可緩解自閉症相關的焦慮症狀

研究
陳家亮教授獲頒「光華工程科技獎」 中國工程界最高榮譽  本屆「醫藥衞生」領域唯一香港學者

陳家亮教授獲頒「光華工程科技獎」 中國工程界最高榮譽 本屆「醫藥衞生」領域唯一香港學者

獎項及榮譽
中大醫學院兩學者當選歐洲科學院外籍院士 成2024年「醫學及獸醫科學」僅有來自香港的學者

中大醫學院兩學者當選歐洲科學院外籍院士 成2024年「醫學及獸醫科學」僅有來自香港的學者

獎項及榮譽
信興教育及慈善基金機械人外科教授趙偉仁教授就職演講: 「鼎新革故 夢想成真:從醫學、藝術,到機械、科研」

信興教育及慈善基金機械人外科教授趙偉仁教授就職演講: 「鼎新革故 夢想成真:從醫學、藝術,到機械、科研」

獎項及榮譽
中大醫學院舉辦「環球醫學領袖培訓專修組別」創立十周年大會 歷屆「師友」聚首 分享成就 展望未來

中大醫學院舉辦「環球醫學領袖培訓專修組別」創立十周年大會 歷屆「師友」聚首 分享成就 展望未來

醫學教育
中大宣佈委任趙偉仁教授為醫學院院長

中大宣佈委任趙偉仁教授為醫學院院長

里程碑
醫務衞生局到訪中大醫學院 參觀先進醫學教研設施  與教職員及學生會面交流

醫務衞生局到訪中大醫學院 參觀先進醫學教研設施 與教職員及學生會面交流

醫學教育
中大醫學院建立國際認可生物樣本庫 推動香港成為大灣區新醫藥科研中心

中大醫學院建立國際認可生物樣本庫 推動香港成為大灣區新醫藥科研中心

里程碑
中大醫學院大型臨床研究證實口服微膠囊活菌配方SIM01有效紓緩新冠後遺症

中大醫學院大型臨床研究證實口服微膠囊活菌配方SIM01有效紓緩新冠後遺症

研究
中大醫學院腸胃科率領全球多國專家制定臨床指引 以「非入侵性生物標誌物」篩查大腸癌

中大醫學院腸胃科率領全球多國專家制定臨床指引 以「非入侵性生物標誌物」篩查大腸癌

研究
中大醫學院進行亞洲最大型長新冠研究 推算生殖系統徵狀如性功能障礙困擾逾40萬港人

中大醫學院進行亞洲最大型長新冠研究 推算生殖系統徵狀如性功能障礙困擾逾40萬港人

研究
中大醫學院就行政長官今日(10月19日)發表2022施政報告的回應

中大醫學院就行政長官今日(10月19日)發表2022施政報告的回應

回應
中大醫學院獲醫管局支持開展香港首個大型長新冠研究 協助政府策劃更全面的長新冠醫療服務

中大醫學院獲醫管局支持開展香港首個大型長新冠研究 協助政府策劃更全面的長新冠醫療服務

研究
中大獲李嘉誠基金會捐贈港幣1.5億元支持生物醫學科技的科研發展

中大獲李嘉誠基金會捐贈港幣1.5億元支持生物醫學科技的科研發展

捐款
中大醫學院就2022-23財政預算案的回應

中大醫學院就2022-23財政預算案的回應

回應
澄清 -- 中大醫學院澄清啟事

澄清 -- 中大醫學院澄清啟事

回應
中大嶄新技術 以糞便細菌基因偵測大腸癌及瘜肉復發 靈敏度逾九成

中大嶄新技術 以糞便細菌基因偵測大腸癌及瘜肉復發 靈敏度逾九成

研究
中大成功研發可在體內快速傳輸的「生物合成軟體微型機械人」 突破現有儀器限制 深入狹窄腔道治療消化道疾病

中大成功研發可在體內快速傳輸的「生物合成軟體微型機械人」 突破現有儀器限制 深入狹窄腔道治療消化道疾病

研究
中大醫學院研究指出優化腸道微生態有望提升新冠疫苗安全及成效

中大醫學院研究指出優化腸道微生態有望提升新冠疫苗安全及成效

研究
中大發現新冠患者的腸道內缺乏可調節免疫力的益菌 八成新冠患者出現「長新冠」症狀  腸道微生態失衡成關鍵

中大發現新冠患者的腸道內缺乏可調節免疫力的益菌 八成新冠患者出現「長新冠」症狀 腸道微生態失衡成關鍵

研究
四成港人腸道微生態失衡情況與新冠患者類似 中大研發「微生態免疫力配方」證有效促進新冠患者康復  有望提升市民免疫力

四成港人腸道微生態失衡情況與新冠患者類似 中大研發「微生態免疫力配方」證有效促進新冠患者康復 有望提升市民免疫力

研究
中大成功完成全球首宗利用內鏡手術機械人進行內鏡黏膜下剝離術治大腸癌

中大成功完成全球首宗利用內鏡手術機械人進行內鏡黏膜下剝離術治大腸癌

外科創新技術
中大證新冠嬰孩患者糞便帶病毒 可成隱形傳播者  成立新冠病毒檢測中心  致力為嬰幼兒作糞便檢測

中大證新冠嬰孩患者糞便帶病毒 可成隱形傳播者 成立新冠病毒檢測中心 致力為嬰幼兒作糞便檢測

研究
中大全球首證新冠患者腸道微生態現失衡狀況 成功研發益生菌配方平衡腸道微生態  有望增強免疫力

中大全球首證新冠患者腸道微生態現失衡狀況 成功研發益生菌配方平衡腸道微生態 有望增強免疫力

研究
中大醫學院為機場抵港人士提供免費糞便檢測服務 首階段以兒童及嬰孩為目標  助揪出感染新型冠狀病毒「隱形個案」

中大醫學院為機場抵港人士提供免費糞便檢測服務 首階段以兒童及嬰孩為目標 助揪出感染新型冠狀病毒「隱形個案」

臨床服務
中大發現新型冠狀病毒於呼吸道清除後 仍存留於糞便 計劃為檢疫中心隔離人士化驗糞便  及早揪出「隱形個案」減社區傳播風險

中大發現新型冠狀病毒於呼吸道清除後 仍存留於糞便 計劃為檢疫中心隔離人士化驗糞便 及早揪出「隱形個案」減社區傳播風險

研究
嬰兒腸道菌群影響一生 中大團隊研「三歲定八十」之謎

嬰兒腸道菌群影響一生 中大團隊研「三歲定八十」之謎

研究
中大醫學院公布2019/20年度醫學士課程收生成績

中大醫學院公布2019/20年度醫學士課程收生成績

收生
中大醫學院回應對中大(深圳)成立醫學院的網上聯署

中大醫學院回應對中大(深圳)成立醫學院的網上聯署

回應
中大醫科收7科40分 延攬更多更全面的未來醫生 2019學年推「學生自主課程」 更具彈性豐富學醫經歷

中大醫科收7科40分 延攬更多更全面的未來醫生 2019學年推「學生自主課程」 更具彈性豐富學醫經歷

收生
中大與世界頂尖學府加強跨學科醫療機械人研究合作 重塑醫學診斷和治療的未來發展

中大與世界頂尖學府加強跨學科醫療機械人研究合作 重塑醫學診斷和治療的未來發展

國際合作
中大完成全球首個多專科單孔微創機械人手術臨床研究 證新技術有效深入以往難達位置進行精準治療

中大完成全球首個多專科單孔微創機械人手術臨床研究 證新技術有效深入以往難達位置進行精準治療

外科創新技術
「香港中文大學卓越兒童健康研究所」正式成立 結合全球跨學科力量 促進兒童健康和福祉

「香港中文大學卓越兒童健康研究所」正式成立 結合全球跨學科力量 促進兒童健康和福祉

健康推廣計劃
陳家亮教授成首位華人獲頒「美國腸胃科醫學院國際領袖大獎」

陳家亮教授成首位華人獲頒「美國腸胃科醫學院國際領袖大獎」

獎項及榮譽
中大成立亞洲首間「微生物移植及研究中心」

中大成立亞洲首間「微生物移植及研究中心」

研究
中大開展國際大型網上課程平台Coursera首個英語中醫課程 普及教育助推廣中醫藥至全球

中大開展國際大型網上課程平台Coursera首個英語中醫課程 普及教育助推廣中醫藥至全球

教育
港韓瑞三地學者聯手研頂尖醫學科技 創新納米技術治療消化道及心血管疾病

港韓瑞三地學者聯手研頂尖醫學科技 創新納米技術治療消化道及心血管疾病

國際合作
中大公布世界首個全球「炎症性腸病」於本世紀發病率及流行率系統性回顧研究 發現本港發病率於過去30年急升近30倍

中大公布世界首個全球「炎症性腸病」於本世紀發病率及流行率系統性回顧研究 發現本港發病率於過去30年急升近30倍

研究
中大醫學院公布2017/18年度醫學士課程收生成績

中大醫學院公布2017/18年度醫學士課程收生成績

收生
香港中文大學與蘇黎世聯邦理工學院結盟 共同研發創新醫學科技治腸胃病

香港中文大學與蘇黎世聯邦理工學院結盟 共同研發創新醫學科技治腸胃病

國際合作
中大公布全球首項「針對亞士匹靈引致腸道出血」的新發現 停服亞士匹靈可增加患嚴重心血管疾病及死亡風險逾六成

中大公布全球首項「針對亞士匹靈引致腸道出血」的新發現 停服亞士匹靈可增加患嚴重心血管疾病及死亡風險逾六成

研究
中文大學與倫敦帝國學院共同推動創新醫療科技

中文大學與倫敦帝國學院共同推動創新醫療科技

國際合作
中大醫學院成功植入「脈衝產生器」醫治胃酸倒流

中大醫學院成功植入「脈衝產生器」醫治胃酸倒流

外科創新技術
中大成立周毓浩創新醫學技術中心 促進醫學及工程跨學科合作 轉化尖端科技至臨床應用

中大成立周毓浩創新醫學技術中心 促進醫學及工程跨學科合作 轉化尖端科技至臨床應用

捐款
亞洲首例 中大率先引入「胃起搏器」 助胃癱病人恢復消化功能

亞洲首例 中大率先引入「胃起搏器」 助胃癱病人恢復消化功能

外科創新技術
香港中文大學醫學院就學生罷課的立場聲明

香港中文大學醫學院就學生罷課的立場聲明

回應
中大與哈佛合作推動公共衞生教學及研究 促進人類健康福祉

中大與哈佛合作推動公共衞生教學及研究 促進人類健康福祉

國際合作
中大取錄22名學生修讀亞洲首個「環球醫學領袖培訓計劃」

中大取錄22名學生修讀亞洲首個「環球醫學領袖培訓計劃」

收生
中大優秀醫科學生拆解腦神經網絡之謎 科研成果發表於國際權威期刊《自然》

中大優秀醫科學生拆解腦神經網絡之謎 科研成果發表於國際權威期刊《自然》

醫學教育
中大發現四成冠心病高危人士患有大腸癌前期腫瘤

中大發現四成冠心病高危人士患有大腸癌前期腫瘤

研究
大腸癌將成為香港頭號癌症 中大引入大腸膠囊內視鏡助預防大腸癌

大腸癌將成為香港頭號癌症 中大引入大腸膠囊內視鏡助預防大腸癌

外科創新技術
中大羅桂祥綜合生物醫學大樓今天正式開幕

中大羅桂祥綜合生物醫學大樓今天正式開幕

里程碑
中大在內鏡技術取得重大突破 成功完成全港首宗無創內鏡機械人手術

中大在內鏡技術取得重大突破 成功完成全港首宗無創內鏡機械人手術

外科創新技術
中大發現本港三成無病徵的市民被確診有大腸癌前期腫瘤

中大發現本港三成無病徵的市民被確診有大腸癌前期腫瘤

研究
中大引進雙球小腸鏡治療小腸疾病

中大引進雙球小腸鏡治療小腸疾病

臨床服務
中大首創大腸瘜肉預測指數及早預防腸癌

中大首創大腸瘜肉預測指數及早預防腸癌

臨床服務
中大率先引入無創經口內鏡賁門切開術治療食道功能失調症

中大率先引入無創經口內鏡賁門切開術治療食道功能失調症

外科創新技術

我們的專家

醫學院的許多專家都可以接受媒體採訪。
點擊此處查看專家名單或聯繫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