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大醫學院成全球首個測試AI輔助上消化道內鏡系統基地 有望提升早期胃癌檢測準確度及協助培訓內鏡醫生
香港中文大學(中大)醫學院最近成為全球首個「AI輔助上消化道內鏡系統」的測試基地,以助檢測胃癌。借鑑以AI系統輔助大腸鏡的成功經驗,團隊相信新技術將有助提升檢測早期胃癌的準確度及幫助培訓內鏡醫生。
中大醫學院自1980年代起進行內鏡和腹腔鏡的臨床研究,將嶄新的內鏡產品及技術透過研究轉化到臨床應用。醫學院團隊早於2021年引入AI系統輔助大腸鏡檢查,經研究證實技術不但提升腺瘤檢測率高達四成,亦有助培訓資歷較淺的醫生。
中大醫學院成全球首個AI輔助上消化道內鏡系統的測試基地
中大醫學院院長、信興教育及慈善基金機械人外科教授兼醫院管理局新界東聯網內鏡中心總監及威爾斯親王醫院內鏡中心主任趙偉仁教授表示:「承接我們去年與全球最大醫療內鏡製造商奧林巴斯簽署加強內鏡和腹腔鏡的創新科技合作,中大醫學院成為奧林巴斯最新研發的AI輔助上消化道內鏡系統的全球首個試點。建基於AI系統輔助大腸鏡檢查的成功,我們相信此新技術將會為檢測早期胃癌帶來進步與突破。這款新型AI內鏡系統最重要的特點包括: 1. 能夠檢測扁平早期胃癌、2. 能識別無大顏色變化的早期胃癌,以及3. 減低因內鏡醫生疲勞而漏診早期胃癌的機會。」
日本國駐香港總領事館總領事(大使)岡田健一先生表示:「香港一直是日本的重要合作夥伴,也是面向全球的重要門戶。是次中大醫學院這所世界一流醫學院和全球內鏡治療設備技術先驅奧林巴斯合作,標誌着一個的重要的里程。憑藉香港的獨特國際優勢,我們期望此創新科技能惠及全球患者。」
創新科技及工業局副局長張曼莉小姐表示:「生命健康科技一直是推動香港科技發展的重要支柱,將人工智能融入臨床應用更是全球主要趨勢。中大醫學院與奧林巴斯攜手合作,不但能將先進科技和創新轉化,讓病人直接受惠,更與政府銳意將香港發展成為國際醫療創新樞紐的願景不謀而合。」
胃癌演變過程長而且形態多變 難以早期識別
胃癌是由人體胃部的黏膜細胞不正常的增生所形成,由胃黏膜發炎,轉變為萎縮性胃炎、腸上皮化生,經過多年演化至細胞異常增生,最後變成癌症。由於早期胃癌症狀不明顯,在香港約有八成半胃癌病人在確診時已發展到中晚期,大大增加手術治療、化療和康復的難度。根據香港癌症資料統計中心於2021年的數據,胃癌是香港第六大常見癌症,每年新症約有1,300宗,死亡個案則有逾600宗。反映出治療胃癌的難度。中晚期胃癌的五年存活率通常為30%至40%。相反,早期胃癌的五年存活率一般超過90%。因此,能夠檢測早期胃癌對患者的生存率和治療成效有着重大影響。早期胃癌一經發現,甚至可以經由內鏡進行切除治療,避免患者需要接受大型手術切除胃部。
中大醫學院內科及藥物治療學系助理教授柳浩城醫生表示:「胃鏡檢查是最常用又最直接的胃癌檢測方式,但由於部分早期胃癌病灶很小和特徵不明顯,加上受制於病變組織的大小、形狀及位置,使用傳統內鏡檢測非常困難。全球的早期胃癌檢測率不足10%,但在日本,早期胃癌的檢測率可高達六成。因為內鏡在日本是一門專科, 內鏡醫生能夠非常專注於早期胃癌的檢測程序,而且胃癌病例量很大,透過AI技術學習,各地醫生或可借助相關經驗提升檢測率。」
新AI技術助識別胃部瘜肉及癌症、鎖定病變位置及癌變範圍
新的AI輔助上消化道內鏡系統利用大量由日本醫療專家註釋的胃癌內鏡影像進行深度學習及分析,在胃鏡檢查期間,可以實時識別胃部的癌症、鎖定病變位置及癌變範圍,供醫生作為臨床參考。
中大醫學院外科學系助理教授及威爾斯醫院內鏡中心副主任葉瀚智醫生表示:「AI輔助技術可以提供具體的實時指引,讓醫生更有系統地學習和訓練,大大減低胃部癌前病變漏診的機會。整體而言,AI能夠輔助不論資歷深淺的內鏡醫生,協助提升早期腫瘤檢測率,盡早揪出高風險胃癌患者。此外,癌變範圍的參考資訊亦有助醫生進行內鏡黏膜下剝離術,治療早期消化道癌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