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earch
|
Start main content

Press Releases

Press Releases

https://med.cuhk.edu.hk/press-releases/cuhk-discovers-high-prevalence-of-colorectal-polyps-among-fatty-liver-patients
https://med.cuhk.edu.hk/press-releases/cuhk-discovers-high-prevalence-of-colorectal-polyps-among-fatty-liver-patients

中大发现脂肪肝患者患大肠瘜肉机会较高

非酒精性脂肪肝是全球最常见的慢性肝病之一。在香港,每四人便有一人患有脂肪肝。脂肪肝初期为单纯脂肪化(即肝脏有脂肪积聚),对患者身体无不良影响。若脂肪肝处于活跃(发炎)阶段,即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炎(简称NASH),便有机会恶化成肝硬化或肝癌。脂肪肝与肥胖、糖尿病及系统性发炎等有密切关系,而这些因素均与癌症息息相关。流行病学研究亦发现,脂肪肝患者因癌症死亡的数字有上升趋势。 

 

(左起) 中大肝脏护理中心主任兼内科及药物治疗学系教授陈力元教授及该系副教授黄炜燊教授

(左起) 中大肝脏护理中心主任兼内科及药物治疗学系教授陈力元教授及该系副教授黄炜燊教授。

在卫生防护中心的2008年香港新增癌症记录中,大肠癌占16%,为本港第二最常见癌症。大肠癌虽常见,但同样是最能够预防的癌症之一。大肠瘜肉在未有变化前是良性的,当转变成严重瘜肉后,最终会恶化成大肠癌。换句话说,若能及早发现并清除未有变化的瘜肉,便可预防癌症及死亡。根据大部分国际指引的建议,一般人士可于50岁开始接受大肠癌瘜肉普查。 

 

香港中文大学(中大)肝脏护理中心的研究人员,于2008至2010年间在社区及医院邀请了共380位年龄介乎40至70岁,分别患有脂肪肝及健康的对照组人士进行大肠镜检查。结果发现,患有脂肪肝的人士,患瘜肉及严重瘜肉机会较高,恶化机会亦较大。另外,相对于对照组,脂肪肝患者的瘜肉较常在右侧大肠出现。此位置的瘜肉只有大肠镜才能发现,若使用乙状结肠镜,便不能发现右侧大肠的瘜肉。(见表一) 

 

(表一) 

大肠镜检查

发现良性瘜肉

发现严重瘜肉

瘜肉位于右侧大肠

脂肪肝患者 (199人)

69人 (35%)

37人 (19%)

47人 (68%)

对照组 (181人)

39人 (22%)

10人 (6%)

16人 (41%)

 

此外,在135名利用肝穿刺评估脂肪肝严重程度的患者中,脂肪性肝炎患者出现良性瘜肉及严重瘜肉的机会较高,表示脂肪肝的严重性,与瘜肉出现亦有关连。(见表二) 

 

(表二)   

脂肪肝患者组别中接受肝穿刺评估的患者 (共135人)

发现良性瘜肉

发现严重瘜肉

脂肪性肝炎 (49人)

25人 (51%)

17人 (35% )

单纯脂肪化 (86人)

22人 (26% )

12人 (14% )

 

总括而言,脂肪肝与大肠瘜肉关系密切。年龄介乎40至70岁的脂肪肝患者,患有大肠瘜肉机会较高、瘜肉恶化机会较大,以及瘜肉较常于右侧大肠出现。此外,脂肪肝愈严重,瘜肉会较多及较容易恶化。因此,中大建议脂肪肝患者应于40岁开始,以大肠镜进行大肠癌瘜肉普查。

更多新闻稿

中大设计生活模式辅导计划 六成脂肪肝患者不药而愈

中大设计生活模式辅导计划 六成脂肪肝患者不药而愈

健康推广计划
中大进行全民肝脏健康普查 推算百万港人患脂肪肝

中大进行全民肝脏健康普查 推算百万港人患脂肪肝

研究
中大研究发现每5名糖尿病患者中 1人因脂肪肝引致严重肝纤维化或肝硬化

中大研究发现每5名糖尿病患者中 1人因脂肪肝引致严重肝纤维化或肝硬化

研究

我们的专家

医学院的许多专家都可以接受媒体采访。

点击此处查看专家名单或联系我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