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大发现乙肝表面抗原定量 能助乙肝患者有效预测合适的停药时间
慢性乙型肝炎(乙肝)是导致肝硬化及肝癌的主因之一,本港约有9%成年人受感染。现时若要抑制乙肝病毒在体内大量复制,最有效的方法是服用抗病毒药物。可是,只有少数患者在服药后能完全清除病毒,大部份患者在停药后,其乙肝病毒会再次活跃起来。由于目前医学界未能掌握患者停药的合适时机,为避免停药后病情复发,患者只好终生服药。因此,要掌握合适的停药时间,便要先准确评估病毒在肝脏中的活跃程度。假如患者的免疫系统已能控制体内病毒,他便有机会停药,解终生服药之苦。
乙肝表面抗原(HBsAg)是乙肝病毒制造的一种独有蛋白质,若检测到此抗原,便可确定患者已感染乙肝病毒。医学界对乙肝表面抗原水平的理解及应用不多,香港中文大学(中大)肝脏护理中心的研究人员于2007年发现高水平的乙肝表面抗原反映肝内有较多乙肝病毒,研究人员遂进行一连串研究,评估乙肝表面抗原定量对慢性乙肝患者病情控制的意义。
在 103位没有接受乙肝治疗的病人经过11年(1997至2008)的随访,12人体内的乙肝表面抗原转阴,表示肝炎病毒得到很好的免疫控制。此12人中,有9人(75%)在首次检查乙肝表面抗原定量是低于或等于100IU/ml;至于其余乙肝表面抗原维持阳性的91人,则只有8人(9%)的首次检查乙肝表面抗原定量是低于或等于100IU/ml。研究显示,病人的乙肝表面抗原低于或等于100IU/ml,反映免疫系统对于病毒的控制较好。
基于乙肝表面抗原定量能有效评估病毒的免疫控制,中大进一步研究能否以乙肝表面抗原定量作为停抗病毒药物的新指标。研究人员分析了53位已服用抗病毒药物拉米夫定平均三年的慢性乙肝患者,观察他们服药期间及停药后的乙肝表面抗原定量。结果发现9人在停用拉米夫定前的乙肝表面抗原低于或等于100IU/ml,其中7人(78%)在停药一年后病情没有复发;然而,其余44人停用拉米夫定前的乙肝表面抗原是高于100IU/ml,当中有42人(95%)在治疗结束的一年内,病情再次复发(p<0.001)。另外,在停药前乙肝表面抗原是低于或等于100IU/ml的患者,在停药的五年后,有88%的病人没有复发。
总括而言,对于有否接受乙肝治疗的患者来说,乙肝表面抗原水平低于或等于100IU/ml都有效预测病毒的免疫控制。因此,中大建议乙肝患者,特别是正在服用抗病毒药物的人,需进行定期的乙肝表面抗原定量血液测试,以决定停药的最合适时间,以减低停药后复发的风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