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大与国际团队领导肺癌研究 证实Lorlatinib可成为ALK阳性晚期非小细胞肺癌一线治疗
香港中文大学(中大)医学院莫树锦教授与国际肺癌专家团队早前针对带有「间变性淋巴瘤激酶(ALK)基因变异」的晚期非小细胞肺癌进行一项第三期临床试验,结果发现不论病人是否存在脑转移,第三代ALK抑制剂「Lorlatinib」具潜力成为一线治疗方案。数据显示,与第一代标靶治疗相比,新标靶药可以改善病人的无恶化存活期,并减慢癌细胞进入中枢神经系统,限制肿瘤扩散至脑部。另外,一半的中枢神经系统不良事件在没有干预措施或调整Lorlatinib剂量的情况下得以解决。研究结果已於国际医学期刊《Journal of Clinical Oncology》发表。
过半数ALK阳性非小细胞肺癌病人出现脑转移
肺癌是全球第二最多人罹患的癌症,每年约有180万人死於此病。在本港,肺癌更是头号癌症杀手,每年有逾4,000宗新症。肺癌患者中,接近八成为「非小细胞肺癌」患者,当中有百分之五属ALK阳性个案。肺癌转移至脑部十分常见,当中带有ALK或表皮生长因子受体(EGFR)基因变异的非小细胞肺癌患者的风险最高,超过一半会出现脑转移。
Lorlatinib较Crizotinib显著改善无恶化存活期及减慢脑转移
研究由全球多间癌症中心和医学院合作开展,共招募296 名 ALK 阳性晚期或转移性非小细胞肺癌患者进行一项开放标签、随机对照的第三期临床试验。患者均从未接受脑转移相关治疗。患者被随机分配接受口服Lorlatinib(每日一次100毫克)或口服Crizotinib(每日两次250毫克)治疗,并定期进行肿瘤评估,包括每八周一次的磁力共振影像扫瞄及定期汇报病人的状况。
结果显示新标靶药Lorlatinib比第一代标靶药Crizotinib在管理肿瘤进展及减慢脑转移两方面的表现都较优胜。不论患者在接受临床治疗前是否患有脑转移, Lorlatinib的12个月无恶化存活期比率均比Crizotinib高(详细数据见表一)。另一方面,Lorlatinib大幅减慢癌细胞进入中枢神经系统的时间(详细数据见表二)。服用新药的患者当中,一半的中枢神经系统不良事件在没有干预措施或调整剂量的情况下得以解决。
表一: 脑转移患者与非脑转移患者服用Lorlatinib或Crizotinib后享12个月无恶化存活期的比率
| Lorlatinib | Crizotinib |
---|---|---|
脑转移患者 | 78% | 22% |
非脑转移患者 | 78% | 45% |
表二:脑转移患者与非脑转移患者服用Lorlatinib或Crizotinib后,12个月内癌细胞於中枢神经系统扩散的发生率
| Lorlatinib | Crizotinib |
---|---|---|
脑转移患者 | 7% | 72% |
非脑转移患者 | 1% | 18% |
莫教授补充说:「要阻止或减慢晚期非小细胞肺癌患者的癌细胞转移至脑部是一大挑战。我们很高兴证实第三代 ALK 抑制剂Lorlatinib具治疗潜力,并成为新的临床建议,让患者受惠。美国食品及药物管理局和欧盟委员会已相继批准使用Lorlatinib作为转移性 ALK 阳性非小细胞肺癌的一线治疗药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