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earch
What are you looking for?
Start main content

Press Releases

Press Releases

https://med.cuhk.edu.hk/press-releases/cu-medicine-identifies-a-fish-allergenicity-ladder-system-promoting-evidence-based-personalised-seafood-avoidance-for-fish-allergy-patients
https://med.cuhk.edu.hk/press-releases/cu-medicine-identifies-a-fish-allergenicity-ladder-system-promoting-evidence-based-personalised-seafood-avoidance-for-fish-allergy-patients

中大医学院建立「鱼类过敏阶梯」系统 为鱼过敏患者提供循证的个人化戒口建议

鱼类过敏是常见的食物过敏,当中许多人倾向戒吃所有鱼类。香港中文大学(中大)医学院一项研究发现,其实四成患者不会对特定鱼类过敏。引起过敏的元凶是鱼肉所含的小清蛋白,不同患者对这物质的耐受性各异,中大根据不同鱼类所含的小清蛋白水平和鱼过敏患者相对的耐受性,建立了一套「鱼类过敏阶梯」系统,让过敏科专家可参照此系统为患者提供更精准的诊治,包括度身订造可以进食的鱼类清单。团队另发现很多戒吃所有海鲜的鱼过敏患者,实际上并没有对虾、蟹和蚬过敏。这些发现均证明透过准确的过敏测试,循科学实证对海鲜戒口的重要性。详细研究结果已於国际期刊《The Journal of Allergy and Clinical Immunology: In Practice发表。

 

(左起)中大医学院儿科学系研究助理教授卫懿欣博士、中大医学院雅丽氏何妙龄那打素慈善基金会儿科教授梁廷勋教授,以及中大医学院儿科学系助理教授梁诗彦医生。

中大医学院过敏症团队根据不同鱼类所含的小清蛋白水平和鱼过敏患者相对的耐受性,建立了一套「鱼类过敏阶梯」系统,让过敏科专家可参照此系统为患者提供更精准的诊治,包括度身订造可以进食的鱼类清单。

(左起)中大医学院儿科学系研究助理教授卫懿欣博士、中大医学院雅丽氏何妙龄那打素慈善基金会儿科教授梁廷勋教授,以及中大医学院儿科学系助理教授梁诗彦医生。

 

为鱼过敏患者提供更精准的诊治及个人化建议

 

鱼过敏患者一般在两至三岁时开始出现过敏反应,大多数患者的病情至少持续至青少年阶段。过敏反应包括轻微的皮肤或肠胃徵状,以至足以致命的呼吸困难和过敏性休克。鱼过敏患者一般会被归纳为对所有鱼类过敏,即使他们曾进食部分鱼类后无出现过敏反应(耐受性),仍会一律戒吃所有鱼类。

 

梁廷勋教授

梁廷勋教授提醒,鱼过敏可引致严重反应如过敏性休克,需立即注射药物治疗,如他手上所展示的肾上腺素注射器。患者接受彻底的过敏评估后,在过敏科专家的监督下可逐渐增加食用耐受鱼类的份量。

梁诗彦医生

梁诗彦医生表示,是次研究结果显示40%鱼过敏患者,对三文鱼或吞拿鱼等致敏度低的鱼类有耐受性,亦有不少鱼过敏患者耐受甲壳类或贝类等海鲜,反映为海鲜过敏患者提供精准的过敏诊治及以过敏测试结果为本的临床建议之重要性,以免患者不必要地戒口。

中大医学院雅丽氏何妙龄那打素慈善基金会儿科教授梁廷勋教授表示:「鱼类含有丰富营养,包括蛋白质和Omega3等均对儿童的成长至关重要。我们必须找出方法有效评估鱼过敏患者能吃及不能吃哪些鱼类,藉此为他们提供适当和安全的临床建议。」

由梁教授领导的中大医学院过敏症团队招募了249名鱼过敏儿童患者,他们的平均年龄为4.2岁。研究团队为所有参加者进行皮刺测试及量度他们血液中对多种鱼类的特异性IgE浓度(一种与过敏相关的抗体),并记录他们的病历,以及自从出现鱼过敏反应以来进食一系列海鲜的情况。

 

结果发现,40%的鱼过敏参与者对至少一种鱼类有耐受性。团队透过收集参加者对不同鱼类的特异性IgE浓度,分析他们对各种鱼类的相对耐受性,从而建立了一套「鱼类过敏阶梯」系统。团队发现,鰂鱼、鲇鱼(又名「塘虱」)和鲩鱼的致敏度最高,其次是石斑和鲱鱼,最低致敏度的则是鳕鱼、大比目鱼、三文鱼和吞拿鱼。

 

鱼类过敏阶梯

中大医学院儿科学系研究助理教授卫懿欣博士解释:「鱼类之间的致敏度差异源於鱼肉内所含的小清蛋白水平。我们藉此研究建立『鱼类过敏阶梯』系统,为过敏科专家提供重要参考,当他们透过口服激发测试诊断病人是否鱼过敏时,能够先从致敏度较低的鱼类开始,将出现严重不良反应的风险减至最低。系统有利专家为鱼过敏儿童作更准确的诊断,助他们重新进食小清蛋白水平低的鱼类。」

 

中大医学院儿科学系助理教授梁诗彦医生补充:「气道阻塞及过敏性休克等鱼过敏反应可以致命。因此,即使鱼过敏患者对部分鱼类有耐受性,在进食这些鱼类时亦不可掉以轻心,他们应接受彻底的过敏评估后,在过敏科专家的监督下逐渐增加食用耐受鱼类的份量。我们亦建议患者最好在家中食用耐受的鱼类,因为在家里可以更仔细地准备和烹调鱼类,以免混入高致敏的鱼类。」

 

王太(左)表示,女儿自小对多种食物过敏,直至10多岁时经精准测试确认对部分鱼类有耐受性,现时可进食三文鱼,对此十分感恩。

王太(左)表示,女儿自小对多种食物过敏,直至10多岁时经精准测试确认对部分鱼类有耐受性,现时可进食三文鱼,对此十分感恩。

卫懿欣博士

卫懿欣博士解释,鱼类之间的致敏度差异源於鱼肉内所含的小清蛋白水平,例如鲩鱼和鲇鱼等含丰富小清蛋白的鱼类,致敏度较高。

 

患者多全戒吃虾、蟹和蚬等海鲜  研究证部分患者并无过敏

 

此外,是次研究发现,接近半数鱼过敏参加者因认为虾、蟹、蚬和带子等甲壳类或贝类与鱼类同属海鲜,误以为同样需要一刀切戒口不吃,但其实当中三分之一参加者并没有对这些甲壳类或贝类过敏。

 

梁教授总结:「研究结果显示部分鱼过敏患者,对部分致敏度低的鱼类有耐受性,亦有不少鱼过敏患者耐受甲壳类或贝类等海鲜。我们建议这些患者应在指导下进食不同的海鲜,以改善他们营养摄取的情况和生活质素。我们的发现亦反映了为海鲜过敏患者提供精准的过敏诊治及以过敏测试结果为本的临床建议之重要性,以免患者不必要地戒口。」

更多新闻稿

中大医学院证实「嗜硷性粒细胞活化测试」 能准确诊断虾敏感 表现更胜常规测试

中大医学院证实「嗜硷性粒细胞活化测试」 能准确诊断虾敏感 表现更胜常规测试

研究
中大医学院研究发现11种与虾敏感相关的致敏原 有助推动食物敏感精准诊断

中大医学院研究发现11种与虾敏感相关的致敏原 有助推动食物敏感精准诊断

研究
中大医学院研究发现鲩鱼为本港鱼类过敏的主要源头 新致敏原「小清蛋白Cten i 1」有助提升诊断准确度

中大医学院研究发现鲩鱼为本港鱼类过敏的主要源头 新致敏原「小清蛋白Cten i 1」有助提升诊断准确度

研究
中大破解全球最全面的「美国蟑螂」基因组图谱 揭示蟑螂新型致敏原 有助开发精准免疫治疗

中大破解全球最全面的「美国蟑螂」基因组图谱 揭示蟑螂新型致敏原 有助开发精准免疫治疗

研究
中大研究揭开蟎虫进化史 有助加强预防、诊断和治疗常见的蟎过敏

中大研究揭开蟎虫进化史 有助加强预防、诊断和治疗常见的蟎过敏

研究
中大领导团队全球率先破解粉尘蟎基因组 为吸入性过敏疾病提供诊断及治疗新方向

中大领导团队全球率先破解粉尘蟎基因组 为吸入性过敏疾病提供诊断及治疗新方向

研究
中大研究发现田园生活有助预防儿童罹患哮喘

中大研究发现田园生活有助预防儿童罹患哮喘

研究
「香港中文大学卓越儿童健康研究所」正式成立 结合全球跨学科力量 促进儿童健康和福祉

「香港中文大学卓越儿童健康研究所」正式成立 结合全球跨学科力量 促进儿童健康和福祉

健康推广计划
中大就七种常见呼吸道病毒进行全港首个流行病学分析 发现「呼吸道合胞病毒」及「甲型流感」为两大致命病毒

中大就七种常见呼吸道病毒进行全港首个流行病学分析 发现「呼吸道合胞病毒」及「甲型流感」为两大致命病毒

研究
中大研究证实其研发的口服微囊锁活菌微生态配方SIM03 有效纾缓儿童湿疹 改善患者生活质素

中大研究证实其研发的口服微囊锁活菌微生态配方SIM03 有效纾缓儿童湿疹 改善患者生活质素

研究
中大儿童急性淋巴细胞白血病全国性多中心研究 证实新生物标志物助预测复发风险 提供治疗新策略

中大儿童急性淋巴细胞白血病全国性多中心研究 证实新生物标志物助预测复发风险 提供治疗新策略

研究
中大医学院发现手术治疗可降低严重睡眠窒息症儿童患者血压 术后控制体重对管理病情同样重要

中大医学院发现手术治疗可降低严重睡眠窒息症儿童患者血压 术后控制体重对管理病情同样重要

研究
中大卓越儿童健康研究所成功结合药物及基因测试 实现「精准个人化治疗」 为难治型儿童血癌患者带来新希望

中大卓越儿童健康研究所成功结合药物及基因测试 实现「精准个人化治疗」 为难治型儿童血癌患者带来新希望

研究
本港儿童疫情期间生活习惯全线失守 疫下儿童超重和肥胖比率增近两倍    疫后抗拒「重回正轨」

本港儿童疫情期间生活习惯全线失守 疫下儿童超重和肥胖比率增近两倍 疫后抗拒「重回正轨」

研究
中大医学院研究指儿童睡眠窒息症增加成年后患高血压的风险

中大医学院研究指儿童睡眠窒息症增加成年后患高血压的风险

研究
中大研究发现半数受访儿童癌症康复者曾使用替代补充疗法 或存在「药疗相互作用」风险

中大研究发现半数受访儿童癌症康复者曾使用替代补充疗法 或存在「药疗相互作用」风险

研究
中大医学院研究指幼儿成为新冠病毒「隐形传播者」的风险不容忽视 病毒载量及带活性病毒的比例偏高  持续带活性病毒的时间极长

中大医学院研究指幼儿成为新冠病毒「隐形传播者」的风险不容忽视 病毒载量及带活性病毒的比例偏高 持续带活性病毒的时间极长

研究
中大证实以鼻纸条采集鼻液样本检测新冠肺炎安全、简易及准确度高 适用於不同年龄层 提倡广泛使用以达更佳疫情监测效果

中大证实以鼻纸条采集鼻液样本检测新冠肺炎安全、简易及准确度高 适用於不同年龄层 提倡广泛使用以达更佳疫情监测效果

研究
中大将开展最新「细胞治疗」临床研究  首阶段引入CAR-T治疗血癌新方法

中大将开展最新「细胞治疗」临床研究 首阶段引入CAR-T治疗血癌新方法

研究
中大设计的介入措施有效提升本地幼童流感疫苗接种率

中大设计的介入措施有效提升本地幼童流感疫苗接种率

研究
中大研究发现本港四成青少年睡眠不足 增患心血管病风险

中大研究发现本港四成青少年睡眠不足 增患心血管病风险

研究
中大建议所有孕妇作口服葡萄糖耐量测试 全港两成孕妇患妊娠糖尿 研究发现其子女糖尿病风险为同龄儿童3倍

中大建议所有孕妇作口服葡萄糖耐量测试 全港两成孕妇患妊娠糖尿 研究发现其子女糖尿病风险为同龄儿童3倍

研究
中大研究证轮状病毒疫苗对香港儿童非常有效

中大研究证轮状病毒疫苗对香港儿童非常有效

研究
中大再获夏约书孤儿症基金会支持新生儿筛查服务 新增「先天性肾上腺皮质增生症」检测

中大再获夏约书孤儿症基金会支持新生儿筛查服务 新增「先天性肾上腺皮质增生症」检测

捐款
中大发现新型流感疫苗有助本港更有效控制流行性感冒

中大发现新型流感疫苗有助本港更有效控制流行性感冒

研究
中大展开全港睡眠健康教育及改善计划 建立健康睡眠及健康校园生活

中大展开全港睡眠健康教育及改善计划 建立健康睡眠及健康校园生活

健康推广计划
中大率先为内地地贫病童进行磁共振铁质评估 有效减低死亡风险

中大率先为内地地贫病童进行磁共振铁质评估 有效减低死亡风险

临床服务
中大发现本港学童便秘与家庭及环境因素息息相关

中大发现本港学童便秘与家庭及环境因素息息相关

研究

我们的专家

医学院的许多专家都可以接受媒体采访。

点击此处查看专家名单或联系我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