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大盧煜明教授再度獲選「全球20位頂尖轉化研究科學家」
醫學院盧煜明教授憑藉發現孕婦血漿中存在高濃度的胎兒DNA,並因而開發出無創產前診斷技術,近日獲世界權威科學期刊《自然生物科技(Nature Biotechnology)》評為「2017年全球20位頂尖轉化研究科學家」(Top 20 Translational Researchers of 2017)的首五位,顯示其在2017年獲得專利的項目,及其專利被引用的次數,成功將醫學基礎研究成果有效地應用在臨床技術或藥物上,切合轉化研究(Translational Research)的目標。是次為盧教授連續第二年獲此殊榮,他亦是名單上唯一來自香港的科學家。
盧教授二度獲選 是名單上唯一香港學者
有「無創產前檢查之父」之稱的盧煜明教授,為中大李嘉誠健康科學研究所所長、中大醫學院副院長(研究)及化學病理學系系主任。盧教授於1997年加入中大,同年發表孕婦血漿內存有高濃度的胎兒DNA,其後研發了唐氏綜合症的無創檢驗方法,成功將以DNA分析為本的「無創性產前診斷技術」,從科研層面應用至臨床診斷,是醫學界的重大突破。
相關的「無創性產前診斷技術」已被全球90多個國家廣泛採用,惠及近千萬名孕婦。盧煜明教授亦剛因此重大發表連續第二年獲《自然生物科技(Nature Biotechnology)》評為「全球20位頂尖轉化研究科學家」,與來自美國麻省理工學院及約翰·霍普金斯大學等著名院校的研究學者,同列名單上的首五位。盧教授更是名單上唯一的本港科學家。
盧教授及其團隊致力發展基因研究
對於再度獲此榮譽,盧煜明教授深感榮幸:「能被《自然生物科技》期刊選為頂尖轉化研究科學家,是對我和研究團隊的肯定,我們都覺得十分鼓舞。我相信,基因組醫學是21世紀醫學的重要支柱之一,我和我的團隊正繼續發展這方面的研究,期望相關技術能在醫療機構中普及,造福社群。」
就未來硏究方向,盧教授指出:「我們的跨學科研究團隊正重點研發新一代的游離核酸分析技術,以探索游離胎兒核酸的生物學及病理學特性,希望最終可發展出更多與妊娠相關疾病(如單基因遺傳疾病、胎兒死亡、妊娠毒血症等)的無創診斷方法。」
此外,盧教授一直致力研究透過分析血漿DNA篩查早期癌症。去年盧教授與同樣來自中大醫學院化學病理學系的陳君賜教授,發表了一個為逾20,000人進行檢測的大型研究,證實了透過分析血漿內EB病毒(Epstein-Barr virus) DNA,可在未有病徵前便有效地及早診斷出鼻咽癌。盧教授盼望將此技術應用到其他癌症的檢測,在發病初期為病人確診,讓他們盡早接受治療,以大幅增加康復的機會。是項劃時代的硏究,更被世界頂尖醫學期刊《新英倫醫學雜誌》評為2017年度十篇「最矚目」文章之一。
盧教授研究成果對全球醫學及科學界影響深遠
盧煜明教授的研究成果對全球醫學及科學界影響深遠,屢獲國際殊榮,當中包括2005年國家自然科學獎、2006年裘槎基金會優秀醫學科研者獎、2014年費薩爾國王國際醫學獎,以及於2016年獲頒「湯森路透引文桂冠獎 – 化學」,並於同年成為有「中國諾貝爾獎」之稱的「未來科學大獎--生命科學獎」的首屆得獎人。2017年盧煜明教授亦於第十一屆「藥明康德生命化學研究獎」中獲頒「傑出成就獎」。
盧教授分別在2011年被選為英國皇家學會院士及2013年被選為美國國家科學院外籍院士。他亦為港科院創院院士。
有關《自然生物科技(Nature Biotechnology)》期刊
《自然生物科技(Nature Biotechnology)》是被評為全世界最權威及最有名望學術期刊之一的科學期刊《自然(Nature)》旗下之刊物,刊載的研究文獻涵蓋基因治療、再生醫學及生物工程等多個範疇。該期刊每年會統計全球生物科技科學家在過去一年所獲得的專利及其專利在過去5年被引用的次數,並參考相關研究人員學術產量與水平的指標,排列出「全球20位頂尖轉化研究科學家」名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