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大港大研究证实辅助强光治疗有助改善「猫头鹰型」抑郁症患者病情
抑郁症是其中一种最常见的精神健康问题,约十分之一的香港成年人患有抑郁症。愈来愈多研究发现,情绪障碍和生理时钟有密切的关系。习惯晚睡晚起,俗称「猫头鹰型」的生活作息习惯,会加剧抑郁症病情及影响睡眠质素,这类患者对一般常规精神科治疗的表现亦较差。
香港中文大学(中大)医学院精神科学系与香港大学(港大)社会科学学院心理学系合作,进行全球首个利用新颖的强光治疗为「猫头鹰型」抑郁症患者进行辅助治疗的随机对照研究。结果证实强光治疗有助改善此类患者的病情,治愈机会增加一倍,累计临床治愈率达67.4%。
约两成抑郁症患者属「猫头鹰型」
昼夜节律(俗称生理时钟),不单影响我们的睡眠,亦会影响我们的情绪、认知表现和许多生理和内分泌功能。愈来愈多研究发现,昼夜节律和情绪障碍之间有密切的关系。根据个人的「昼夜偏好」,即个人认为最佳的作息和活动时间,可分类为早晨型(俗称「喜雀型」)、中间型和习惯晚睡晚起的夜晚型(俗称「猫头鹰型」)。
中大医学院精神科学系副教授陈咏欣医生表示:「我们早前为精神科专科门诊的抑郁症患者进行的一项研究发现,大约两成患者属於「猫头鹰型」。他们接受常规精神科治疗的临床治愈率较低,伴随较多的睡眠障碍和抑郁症症状,亦有较高的自杀率。」
中大医学院精神科学系系主任荣润国教授表示:「抑郁症是一种很常见的精神健康问题,往往引来很多不良后果。我们是最先提出『昼夜偏好』对抑郁症有影响的研究团队之一,强调『夜晚型昼夜偏好』对抑郁症有严重的不良影响。我们的团队努力寻求有效和新颖的治疗方法,以改善抑郁症患者的治疗结果。愈来愈多的证据显示,强光治疗对昼夜节律相关的疾病和抑郁症均具有治疗效果。」
强光治疗助调节生理时钟
强光治疗是一种以人造光源来进行的抑郁症治疗。治疗方法是让患者对着发出强光的灯箱,让他们感觉如身处日光照射的环境。
港大社会科学学院心理学系助理教授李馨博士解释:「光线是帮助我们身体的生理时钟与外界环境同步的重要元素。在适当的时间进行的强光疗法可以使作息更有规律,纠正『猫头鹰型』抑郁症患者睡眠延迟而引起的昼夜节律失调。它还可能影响我们大脑中的血清素平衡,这对调节我们的情绪非常重要。」
研究证辅助强光治疗增加一倍抑郁症临床治愈机会
过往已有外国研究证实强光治疗有助季节性及非季节性抑郁症患者改善病情,是次由中大医学院精神科学系与港大社会科学学院心理学系合作的研究,则是全球首个针对「猫头鹰型」抑郁症患者进行的随机对照研究。
研究团队於2015至2018年招募了93名中年「猫头鹰型」抑郁症患者参加辅助强光治疗。研究参加者八成是女性,平均年龄46岁,惯常上床时间约为凌晨二时,起床时间则大概为上午十时半。团队将他们平均分配为强光治疗组及对照组。强光治疗组使用灯箱,在家接受为期五周、每天30分钟的强光治疗。在五周的治疗期间,强光治疗的开始时间会逐渐提前。对照组的患者则接受较暗的光治疗。完成治疗后,参加者接受五个月的后续跟进。研究结果已於国际医学期刊《心理医学》(Psychological Medicine)发表,重点如下:
强光治疗组(47人) | 对照组(46人) | |
抑郁症临床累计治愈率 | 67.4% | 46.7% |
治愈时间 | 较快 | 较慢 |
患者的抑郁症状 | 改善情况较大 | 改善情况较小 |
研究团队还观察到,患者在治疗结束后入睡和起床的时间均有提早。此外,患者对强光治疗的接受性很高,与对照组相比,强光治疗引起的身体不适更少。
此项研究的主要研究人员陈咏欣医生指出:「这项研究的参与者患上抑郁症的平均时间为13.7年,但传统的精神科药物治疗并未能有效改善他们的抑郁症症状。研究结果显示,为期五周的强光治疗配合渐进式提早光照时间可有效改善抑郁症。不但比对照组有高一倍的治愈机会,累计临床治愈率较高,治愈时间亦更快。此外,强光治疗没有与处方药物产生相互作用或不良的药物副作用。因此,对一些未能适应精神科药物或不适宜服用精神科药物的抑郁症患者,强光治疗有望能帮助他们改善情绪和睡眠。本研究为辅助强光治疗对改善抑郁症提供了新的证据,支持强光治疗在临床上应被更广泛应用。」
荣润国教授总结:「强光治疗在稳定生理时钟、改善情绪和睡眠方面具有独特的治疗功效。这项研究表明,在适当的时间使用光线可作为一种重要的非药物治疗抑郁症的方式,它也有助于改善『猫头鹰型』抑郁症患者的睡眠情况。是次研究结果非常令人鼓舞,我们期待进一步探索在不同精神疾病和患者中应用强光治疗和其他与昼夜节律有关的治疗方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