港中大威院率先引入低场磁力共振 推动全港首个一站式紧急中风诊治模式
ESU模式显著缩短诊治时间 改善患者预后
中风是全球第二大死因,亦是导致成年人永久伤残的最常见成因。全港每年有逾万宗急性中风入院个案,近八成属缺血性中风,即脑血管栓塞。若不施加治疗,中风患者每分钟约有190万个脑细胞死亡。因此,无论采用经患者静脉注射溶栓药物的溶栓治疗,或经动脉直接取出血栓的取栓术治疗,都是分秒必争。
目前,疑似急性中风病人送抵急症室后,中风团队会先为病人进行评价及诊断,包括翻查病历、安排电脑扫描(CT)检查、确定病人中风类型及位置、准备验血和心电图,及进行视觉及肢体活动等评价。完成诊断后医疗团队随即将病人送往治疗室进行紧急治疗。为进一步缩短患者接受诊治的时间,中国卒中学会自2024年起牵头应用低场MRI技术,开展ESU模式全国多中心临床研究。在ESU模式下,急性中风的临床评价、图像检查和治疗集中在同一间配备了低场MRI的治疗室内进行,让中风患者获得更快与更直接的治疗,改善临床预后。
中大威院作为香港首个试点,参与为期18个月的全国多中心临床研究。创新的0.23T低场MRI技术能协助脑神经科医生在短短九分钟内快速辨别缺血性或出血性中风,并评价患者大血管状况,确保患者在接受图像扫描后即时获得临床评价及治疗。
国家神经系统疾病临床医学研究中心办公室主任孟霞教授表示:「根据其他内地卒中中心参与研究的经验,引入一站式模式后,由抵达急症室至接受溶栓治疗的时间平均可缩短至20分钟以内,比国际指引的60分钟快得多,给患者带来莫大裨益。我们期望与香港在人才培训、临床研究、跨境科研合作等领域加强交流,共同推动科研发展。」
中大医学院院长赵伟仁教授表示:「这项研究计划不仅有助优化急性中风治疗,还加强了香港与内地医疗机构之间的合作,促进了研究、教育、创新和技术转移方面的交流,为病人福祉带来重大贡献。」
新界东医院联网总监及威尔斯亲王医院行政总监钟健礼医生对是次合作感到鼓舞:「这项合作标志着我们在推进医疗创新和改善病人预后的使命中迈出了重要一步。透过将这创新技术融入急性中风诊治流程,可望改变急性中风患者的分流和治疗策略。」
低场MRI具更高灵活性 克服传统MRI及CT不足
因应设计及科技发展,0.23T低场MRI系统相较于目前主流的1.5T或3.0T MRI系统,具有多项优势:成本较低、占地较小、安全性更高、无需特殊屏蔽设施、对金属物品的禁忌较少,且仅需连接标准电源即可使用,大大提升其灵活性。
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天坛医院研究团队发现,0.23T低场MRI与3.0T MRI相比,在辨识缺血病变方面的整体准确率及敏感度超过96%和97%。此外,对比CT,低场MRI技术能高度准确显示出较小或早期的缺血病变。这项突破性的低场MRI技术不仅在灵活性上优于传统系统,更有望显著优化急性中风的诊断和治疗过程。
利国伟脑神经学教授、中大医学院内科及药物治疗学系脑神经科主任兼威尔斯亲王医院脑血管治疗中心主任及名誉顾问医生梁慧康教授期望有关临床研究完成后,除有助中风治疗的发展外,亦能促成将ESU模式引入本港作临床应用。梁教授总结:「随着人口持续老化,我们预计急性中风的病发率将会上升,而救治时间往往是影响康复成效的关键。ESU模式可缩短患者由抵达急症室至接受溶栓或取栓术治疗的时间,标志着急性中风治疗进入新里程,或改变日后的临床方案,造福更多患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