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大領導亞洲多地專家進行研究顯示 「機械人輔助根治性全膀胱切除連體內尿路重建手術」減出血量及加快術後痊癒
「機械人輔助根治性全膀胱切除術(RARC)」透過手術機械人將整個膀胱切除,在全球各地獲得愈來愈廣泛的認可。切除膀胱後,膀胱癌患者需要進行進一步的尿路重建手術,例如重建一個「新膀胱」。尿路重建一般以開放式手術完成(即體外尿路重建, ECUD)。近年,醫學界引入體內尿路重建(ICUD),而整個手術可以微創方式完成。
為了解RARC連同ICUD一併進行的安全性和可行性,香港中文大學(中大)醫學院領導亞洲9間研究中心,比較傳統ECUD與相對複雜和技術要求更高的ICUD之術後情況。研究顯示,與ECUD相比,ICUD的失血量和住院時間分別減少22%和12%。同時,ECUD及ICUD兩個研究組的嚴重併發症發生率相若。研究結果已在學術期刊Annals of Surgical Oncology發表。
機械人輔助根治性全膀胱切除連體內尿路重建 為泌尿外科最複雜手術之一
膀胱癌位列全球常見癌症第11名。癌細胞尚未擴散的肌肉入侵性膀胱癌患者一般可接受RARC進行治療。2017年,來自日本、韓國、泰國和內地等亞洲多地的膀胱癌專家聯手成立「亞洲RARC聯盟」,旨在建立一個「亞洲 RARC 數據庫」,以了解更多關於 RARC的潛在好處和缺點。
尿路重建是全膀胱切除後的一個重要步驟,重建方法包括建立迴腸造口或重建一個新膀胱。前者是利用一段小腸將尿液從兩邊腎臟經腹部造口引導到病人體外的收集袋;後者則是將一段較長的小腸重建成一個存放尿液的容器,以替代原有的膀胱,讓病人日後可如往常排尿。不論哪一種尿路重建方法,都可在體外或體內進行相關重建步驟。
ECUD是現時的標準做法,但醫生需要將病人的小腸取出體外進行重建步驟,因此會造成一個長15至20厘米的傷口。至於ICUD的所有步驟都在病人腹腔內進行,可以達到真正的微創效果,但其技術要求比ECUD高。
中大醫學院外科學系泌尿外科組教授及中大何善衡泌尿中心主任吳志輝教授指出:「以RARC配合ICUD進行治療,被認為是泌尿外科中最複雜的機械人輔助手術之一,醫生一般需要 30 個案例的經驗才能達到一定的手術熟練程度。由於這種精細的手術有望減少患者接受RARC後的創傷,因此有必要進行研究,比較ICUD及ECUD的手術表現。」
體內尿路重建能減少患者手術出血量及住院日數
中大醫學院泌尿外科團隊領導亞洲多地專家,分析2007年至2020年期間來自「亞洲 RARC 數據庫」的 556 名膀胱癌患者數據,當中55%患者曾接受ICUD治療,其餘45%則接受了ECUD治療。兩組結果比較顯示,ICUD的失血量比ECUD少22%,住院時間也短12%。兩組的嚴重併發症發生率相若。詳細結果如下:
ICUD 研究組 (307 人) | ECUD 研究組 (249 人) | |
失血量(毫升) | 423 | 541 |
住院日數(日) | 16 | 18 |
嚴重併發症發生率(%) | 15 | 17 |
中大醫學院外科學系泌尿外科組助理教授張源津醫生表示:「我們的研究結果證明了體內尿路重建方法與體外方法同樣安全和可行,意義重大。體內尿路重建更為患者帶來失血減少和住院時間縮短的額外好處,我們可以說 RARC配合ICUD有望成為治療肌肉入侵性膀胱癌的最佳微創治療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