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earch
What are you looking for?
Start main content

Press Releases

Press Releases

https://med.cuhk.edu.hk/press-releases/a-cuhk-led-international-team-develops-the-world-s-first-ai-model-using-fundus-photographs-alone-to-detect-alzheimer-s-disease
https://med.cuhk.edu.hk/press-releases/a-cuhk-led-international-team-develops-the-world-s-first-ai-model-using-fundus-photographs-alone-to-detect-alzheimer-s-disease
中大領導國際團隊成功研發全球首個人工智能系統 只需「眼底相」即可準確偵測阿茲海默症

中大領導國際團隊成功研發全球首個人工智能系統 只需「眼底相」即可準確偵測阿茲海默症

視網膜是中樞神經系統的延伸,可作為「窗口」反映腦內血管和神經的退化程度。香港中文大學(中大)醫學院領導的國際團隊成功研發全球首個人工智能系統,只需透過分析「眼底相」(視網膜圖像)便能夠偵測阿茲海默症,準確度逾80%。有關系統不但容易應用、非入侵性,且成本效益高,有望日後在社區成為篩查罹患阿茲海默症高危人士的重要工具。相關內容已於國際期刊《刺針》旗下的《The Lancet Digital Health》發表。

 

目前檢測早期阿茲海默症的方法有限

 

本港每十名70歲或以上長者便有一位罹患認知障礙症,而患者當中超過一半屬阿茲海默症。他們的腦內過度積聚不正常的物質,包括β-類澱粉狀蛋白及神經纖維纏結,導致腦細胞逐漸死亡,從而引致認知能力退化。

 

莫仲棠教授

莫仲棠教授指出,新系統的準確度可媲美磁力共振等影像檢查,而且容易應用、不具入侵性,有潛力應用在診所協助診斷阿茲海默症。

區頴芝醫生

區頴芝醫生表示,有時候依據認知測試和腦結構影像掃描來準確診斷阿茲海默症,並不容易。

 

中大醫學院內科及藥物治療學系腦神經科臨床專業顧問區頴芝醫生表示:「中年人及長者出現記憶力衰退非常普遍,亦常被認為是罹患阿茲海默症的徵兆。然而,依據認知測試和腦結構影像掃描來準確診斷阿茲海默症有時候並不容易。現時偵測澱粉狀蛋白的方法,例如正電子腦掃描或通過腰椎穿刺提取腦脊液等,目前仍不普及或具入侵性。」為解決臨床上的限制,中大醫學院率領來自新加坡、英國和美國的多間醫療中心及院校,成功研發這套應用尖端人工智能技術,僅透過「眼底相」已可偵測阿茲海默症的人工智能系統。

 

視網膜被視為觀察中樞神經系統疾病的平台 

 

中大何善衡眼科及視覺科學講座教授兼中大醫學院眼科及視覺科學學系系主任譚智勇教授解釋:「視網膜一向被視為大腦的延伸,兩者在胚胎學、生物特徵和結構上非常相似。眼底內的血管和視覺神經更是中樞神經系統中唯一可以直接觀察和分析的血管和神經線,能作為研究中樞神經系統疾病的平台。因此,藉着拍攝『眼底相』這種非入侵性的方法,我們可以研究眼底血管或視覺神經有否出現和阿茲海默症相關的病變。」

 

譚智勇教授

譚智勇教授解釋,眼底內的血管和視覺神經是中樞神經系統中唯一可以直接觀察和分析的血管和神經線,因此,可藉着拍攝「眼底相」這種非入侵性的方法,研究眼底血管或視覺神經有否出現和阿茲海默症相關的病變。

張艷蕾博士

張艷蕾博士表示,團隊在新系統中應用了尖端的人工智能技術,並已測試其在不同情況下的效用。即使接受檢查人士患有黃斑病變和青光眼這些都市人和長者較常見的眼科疾病,新系統仍能有效偵測阿茲海默症相關的視網膜特徵。

 

研究團隊利用近13,000張來自648名阿茲海默症患者(包括威爾斯親王醫院的病人)和3,240名認知功能正常人士的「眼底相」,用於研發和測試新系統。經實驗驗證,新系統偵測阿茲海默症的準確度為84%,敏感度和特異性分別達93% 和82%。另外,將新系統應用於來自不同種族和國家的「眼底相」數據,準確度亦達80%至92%。

檢測方法簡易、無創、安全及低成本 有助從社區和診所揪出阿茲海默症患者

 

中大莫慶堯醫學教授、中大周佩芳認知障礙預防研究中心主任莫仲棠教授指出:「新系統的準確度可媲美磁力共振等影像檢查,而且容易應用、不具入侵性。它不僅有潛力應用在診所協助診斷阿茲海默症,更可成為在社區進行相關疾病篩查的工具。日後,我們有望以『眼底相』配合人工智能系統,便能找出隱藏在社區的阿茲海默症高危個案,盡早為這些患者進行各種預防治療,例如使用可抑制澱粉狀蛋白積聚的藥物,以減慢他們的認知功能退化及減低對腦部的損害。」

 

中大醫學院眼科及視覺科學學系副教授張艷蕾博士補充:「我們在新系統中應用了尖端的人工智能技術,並已測試其在不同情況下的效用。即使接受檢查人士患有黃斑病變和青光眼這些都市人和長者較常見的眼科疾病,我們的人工智能系統仍能有效偵測阿茲海默症相關的視網膜特徵,猶如讀取阿茲海默症的生物指紋。因此,如要對抗阿茲海默症這個記憶小偷,切記不可走漏『眼』。我們現正開發一個人工智能綜合系統,可以結合眼底相和光學相干斷層掃描中有關眼底血管和神經線的病變資訊,用作檢測阿茲海默症。有關研究結果將為人工智能系統在阿茲海默症偵測的臨床應用提供可靠數據,將人工智能技術融入我們生活當中。」

 

病友陳太

阿茲海默症患者陳太(中)形容,拍攝「眼底相」的過程簡易,沒有感到不適。

研究團隊介紹拍攝眼底相過程

研究團隊介紹拍攝「眼底相」的過程快捷方便,人工智能系統約需一分鐘,即可運算出「風險評估分數」,以偵測接受檢查者患有阿茲海默症的風險。

更多新聞稿

中大開展全球首個以「視網膜影像」篩查華人阿茲海默症研究

中大開展全球首個以「視網膜影像」篩查華人阿茲海默症研究

研究
中大研究證實中風可誘發老人認知障礙症 保持血管健康有助降低老人認知障礙症病發機會

中大研究證實中風可誘發老人認知障礙症 保持血管健康有助降低老人認知障礙症病發機會

研究
中大研究發現自身免疫性眼發炎發病機制 有助開闢新療法

中大研究發現自身免疫性眼發炎發病機制 有助開闢新療法

研究
中大研究發現香港兒童近視率創新高 新冠疫情後六歲兒童患近視人數倍增 低濃度阿托品眼藥水結合紅光療法研究現正展開

中大研究發現香港兒童近視率創新高 新冠疫情後六歲兒童患近視人數倍增 低濃度阿托品眼藥水結合紅光療法研究現正展開

研究
中大研究發現房顫病人若中風後隨意更換抗凝血藥或加劇復發風險

中大研究發現房顫病人若中風後隨意更換抗凝血藥或加劇復發風險

研究
中大研究顯示本港兒童每5個有1個患中度至嚴重散光 父母遺傳是主要因素

中大研究顯示本港兒童每5個有1個患中度至嚴重散光 父母遺傳是主要因素

研究
中大全球首證低濃度阿托品眼藥水可預防兒童近視

中大全球首證低濃度阿托品眼藥水可預防兒童近視

研究
港大醫學院與中大醫學院聯合研發嶄新ROTA技術 可診斷出早期青光眼和視神經病變

港大醫學院與中大醫學院聯合研發嶄新ROTA技術 可診斷出早期青光眼和視神經病變

研究
中大醫學院研究顯示新冠康復者有較高風險出現乾眼症

中大醫學院研究顯示新冠康復者有較高風險出現乾眼症

研究
中大發現新冠疫情期間本港學童近視發病率為疫情前2.5倍 研究指減少戶外活動時間及增加使用電子產品為主因

中大發現新冠疫情期間本港學童近視發病率為疫情前2.5倍 研究指減少戶外活動時間及增加使用電子產品為主因

研究
中大成立「何敬誠﹒林健忠青光眼治療及研究中心」 推動本港青光眼診治的科研及培訓

中大成立「何敬誠﹒林健忠青光眼治療及研究中心」 推動本港青光眼診治的科研及培訓

捐款
本港新冠肺炎死亡個案絕大部分為60歲或以上 中大率領國際專家共同制定策略 照顧長者及認知障礙症患者

本港新冠肺炎死亡個案絕大部分為60歲或以上 中大率領國際專家共同制定策略 照顧長者及認知障礙症患者

研究
中大為5,000港人免費驗腦 開展人口基礎研究追蹤本港腦健康狀況

中大為5,000港人免費驗腦 開展人口基礎研究追蹤本港腦健康狀況

研究
中大研究首證低濃度阿托品眼藥水有效減慢兒童近視加深速度且副作用少

中大研究首證低濃度阿托品眼藥水有效減慢兒童近視加深速度且副作用少

研究
中大成立「張金菱治療柏金遜綜合症研究中心」 跨學科研嶄新方法  減慢柏金遜病程

中大成立「張金菱治療柏金遜綜合症研究中心」 跨學科研嶄新方法 減慢柏金遜病程

研究
中大全球首個「快速眼動睡眠行為障礙」家庭研究 揭柏金遜病家族遺傳傾向高達6倍 追蹤初期症狀如便秘 可提前20年介入柏金遜病

中大全球首個「快速眼動睡眠行為障礙」家庭研究 揭柏金遜病家族遺傳傾向高達6倍 追蹤初期症狀如便秘 可提前20年介入柏金遜病

研究
中大獲香港賽馬會捐助近七千八百萬港元 為全港3萬名兒童提供全面眼科檢查及眼科醫生顯微手術培訓

中大獲香港賽馬會捐助近七千八百萬港元 為全港3萬名兒童提供全面眼科檢查及眼科醫生顯微手術培訓

捐款
中大為本港老化人口制訂標準化認知測試 及早辨識認知障礙症患者

中大為本港老化人口制訂標準化認知測試 及早辨識認知障礙症患者

臨床服務
中大研究發現心房顫動引致中風個案15年間上升3倍 宜及早服用抗凝血藥預防中風

中大研究發現心房顫動引致中風個案15年間上升3倍 宜及早服用抗凝血藥預防中風

研究
中大「蔡永業腦神經科學中心」破解大腦學習動作技能原理

中大「蔡永業腦神經科學中心」破解大腦學習動作技能原理

研究
中大教授成為全球首位華人獲頒「世界中風組織主席中風貢獻獎」 全球首創「脈磁激法」助中風患者復修腦部功能及促進機能痊癒

中大教授成為全球首位華人獲頒「世界中風組織主席中風貢獻獎」 全球首創「脈磁激法」助中風患者復修腦部功能及促進機能痊癒

獎項及榮譽
中大成立周佩芳認知障礙預防研究中心 設立一站式簡易網站提供認知障礙症資訊

中大成立周佩芳認知障礙預防研究中心 設立一站式簡易網站提供認知障礙症資訊

研究
中大成立全球首個華人「早發性認知障礙症」研究登記冊

中大成立全球首個華人「早發性認知障礙症」研究登記冊

研究
中大與全球30多國專家合作研究 發現小中風新藥物療法

中大與全球30多國專家合作研究 發現小中風新藥物療法

研究
中大包素菊黃斑病變治療及研究中心開幕 公布最新研究揭示血管生成素2與濕性老年黃斑病變有密切關係

中大包素菊黃斑病變治療及研究中心開幕 公布最新研究揭示血管生成素2與濕性老年黃斑病變有密切關係

捐款
中大與多國中風專家領導一項全球研究 發現及早評估與治療「小中風」可降低七成中風風險

中大與多國中風專家領導一項全球研究 發現及早評估與治療「小中風」可降低七成中風風險

研究
中大聯同國際專家發現引致腦退化基因 為治療及預防「阿茲海默氏症」帶來新方向

中大聯同國際專家發現引致腦退化基因 為治療及預防「阿茲海默氏症」帶來新方向

研究
中大篩查發現每三名社區長者就有一人患腦小血管病 藉世界中風日呼籲及早預防

中大篩查發現每三名社區長者就有一人患腦小血管病 藉世界中風日呼籲及早預防

臨床服務
中大率先引入「高頻信號檢測」技術以確定腦部手術範圍 有效提升複雜性腦癇症手術成效約三成

中大率先引入「高頻信號檢測」技術以確定腦部手術範圍 有效提升複雜性腦癇症手術成效約三成

外科創新技術
中大推行香港兒童眼疾普查研究計劃

中大推行香港兒童眼疾普查研究計劃

臨床服務
中大倡議新藥物治療標準逆轉腦血管硬化

中大倡議新藥物治療標準逆轉腦血管硬化

研究
中大與養和醫院攜手研究 發現抑鬱症患者出現睡眠行為障礙或是腦退化先兆

中大與養和醫院攜手研究 發現抑鬱症患者出現睡眠行為障礙或是腦退化先兆

研究
首位香港科學家晉身Eppendorf and Science神經生物學獎三甲 中大優秀醫科生致力拆解腦神經網絡之謎

首位香港科學家晉身Eppendorf and Science神經生物學獎三甲 中大優秀醫科生致力拆解腦神經網絡之謎

獎項及榮譽
中大研究指學童佩戴OK鏡可致角膜炎 需加倍小心使用

中大研究指學童佩戴OK鏡可致角膜炎 需加倍小心使用

研究
中大與理大攜手在威院推行24小時遠程中風溶栓治療服務

中大與理大攜手在威院推行24小時遠程中風溶栓治療服務

臨床服務
中大公布小中風的最新藥物治療方法

中大公布小中風的最新藥物治療方法

研究
中大利榮傑高等眼科培訓及教育中心今天正式開幕 配備最先進眼科診斷技術及培訓設施

中大利榮傑高等眼科培訓及教育中心今天正式開幕 配備最先進眼科診斷技術及培訓設施

捐款
中大證實體外反搏法有效增加缺血性中風者的腦血流供應

中大證實體外反搏法有效增加缺血性中風者的腦血流供應

研究
亞洲病人新喜訊 中大最新臨床研究 腦支架擴闊窄血管 手術成功率近九成六 有效預防缺血性中風

亞洲病人新喜訊 中大最新臨床研究 腦支架擴闊窄血管 手術成功率近九成六 有效預防缺血性中風

研究

我們的專家

醫學院的許多專家都可以接受媒體採訪。
點擊此處查看專家名單或聯繫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