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大医学院三位学者荣膺「2020年全球20位顶尖转化研究科学家」 卢煜明教授连续五年获选
香港中文大学(中大)医学院卢煜明教授、赵慧君教授及陈君赐教授一同获世界权威科学期刊《自然生物科技》(Nature Biotechnology)选为「2020年全球20位顶尖转化研究科学家」(Top 20 Translational Researchers of 2020)。他们是名单上仅有来自香港的学者,卢教授更是连续五年获此殊荣。
《自然生物科技》以研究人员在2020年获得专利(欧洲及美国)的数量、过去五年(2016-2020年)专利被引用的次数,以及其论文被引用的次数(H指数)作为排名指标,评估研究人员将医学基础科研成果应用在临床技术或药物上,以实践转化研究(Translational Research)目标作出的贡献。在过去五年,中大医学院三位教授被引用最多的专利项目为「分析血浆内DNA甲基化进行胎儿及癌症无创检测技术」。
分析DNA甲基化发现胎儿及癌症诊断的生物标志
有「无创产前检查之父」之称的卢煜明教授,为中大李嘉诚健康科学研究所所长、中大医学院副院长(研究)及化学病理学系系主任。卢教授於1997年加入中大,同年发表孕妇血浆内存有高浓度的胎儿DNA,其后研发了唐氏综合症的无创检验方法,将以DNA分析为本的「无创性产前诊断技术」从科研层面应用至臨床诊断,是医学界的重大突破。技术已被全球数十个国家广泛采用,每年有数以百万计孕妇受惠。凭藉无创检测技术的基础,卢教授及其团队继而开展非入侵性的癌症检测研究。
中大医学院副院长(发展)赵慧君教授及助理院长(外务)陈君赐教授,同为中大医学院化学病理学系教授。他们多年来与卢教授并肩研发唐氏综合症的无创检验,以及利用血浆DNA分析开发胎儿及癌症无创诊断技术。《自然生物科技》特别提到三人在「DNA甲基化」的基础上开发一系列崭新的胎儿和癌症诊断标志物,贡献殊伟。
「DNA甲基化」指DNA的一种生物化学变化,有助追踪DNA分子的来源。在产前诊断方面,有助分辨该DNA分子是来自母体抑或胎儿。另一方面,「DNA甲基化」变异是癌症出现的其中一个讯号。透过表观遗传学分析,团队开发了多项血浆DNA诊断技术的新应用,包括心肌和肝脏损伤检测、贫血成因和癌症组织溯源。
本港生物科技研究及发展的黄金时期
对於第五度获此荣誉,卢煜明教授深感荣幸:「获《自然生物科技》期刊连续五次选为顶尖转化研究科学家,是对我和研究团队很大的认同和鼓励。今年能够与赵教授和陈教授一同获此殊荣,更是格外兴奋。血浆DNA是分子诊断及研究的宝库,我很荣幸在过去二十年能与一支优秀的团队在血浆DNA范畴共同探索不同的可能性。香港正步入生物科技研发的黄金时期,发展成为大湾区内的健康创科中心,相信会为年青人带来很多发展机遇。」
赵慧君教授表示:「我很高兴及荣幸能够於2018年度之后再度上榜。有见无创产前检测影响着全球的产前服务,而无创癌症筛查也指日可待,我们都感到十分鼓舞。我们最新的研究成功以无创技术在癌症基因图谱中揪出多个变异之处,最终目标是实现早期癌症的无创检测和治疗。」
陈君赐教授表示:「我十分荣幸能够获享负盛名的《自然生物科技》国际期刊选为全球顶尖转化研究科学家。我们开发了遗传—表观遗传组织标示技术,即透过DNA甲基化追踪相关DNA分子的来源,以分辨血浆 DNA中携带基因变异的组织源头。目前,有关技术已於产前检测和器官移植监测获得验证。」
有关《自然生物科技》期刊及全球20位顶尖转化研究科学家
《自然生物科技》是世界最权威及享负盛名的学术期刊之一《自然》(Nature)旗下的刊物。《自然生物科技》刊载的研究文献涵盖基因治疗、再生医学及生物工程等多个范畴。
今年位列「2020年全球20位顶尖转化研究科学家」榜首的学者是研发CRISPR基因编辑技术的先驱之一、麻省理工学院美藉华裔生物化学家张锋教授,而卢教授及赵教授并列第七,陈教授则位列十四。另一位来自亚洲学府的入选学者为厦门大学夏宁邵教授,其有关治疗乙型肝炎病毒感染及相关疾病之多肽及抗体的专利获高度引用。其他获选的转化研究学者分别来自美国和德国的著名院校,包括麻省理工学院、哈佛大学、史丹福大学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