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earch
What are you looking for?
Start main content

Press Releases

Press Releases

https://med.cuhk.edu.hk/press-releases/cuhk-trains-local-south-asian-women-to-promote-cervical-screening
https://med.cuhk.edu.hk/press-releases/cuhk-trains-local-south-asian-women-to-promote-cervical-screening

中大培訓本地南亞裔婦女向同儕推廣子宮頸篩查 助提升篩查參與率逾75%

定期接受子宮頸篩查有效預防子宮頸癌。雖然香港已推行子宮頸普查計劃,但由於語言及文化障礙,南亞裔婦女的參與度並不理想。

 

有見及此,香港中文大學(中大)醫學院那打素護理學院兩年前擴展一項社區教育計劃,教育一群南亞裔婦女有關子宮頸癌的知識和接觸服務資源的途徑,培訓她們成為社區健康大使,服務她們的同儕。計劃至今已成功培訓逾50名南亞裔婦女成為大使,並將健康訊息傳遞予1,000多位南亞裔婦女,將子宮頸篩查參與率提高逾75%。團隊於3月24日舉行感謝儀式,慶祝計劃的初步成果,並答謝多個非政府組織的合作及支持。

 

Ceremony

中大醫學院那打素護理學院團隊向完成了社區健康大使訓練及提供健康介入服務予同儕的南亞裔婦女們頒發感謝證書。

團隊發現85%接觸的南亞裔婦女從未接受過子宮頸篩查 

 

子宮頸癌是香港女性第七常見癌症,每年有超過500個新症。定期進行子宮頸癌篩查可以將患癌風險大幅降低95%。

 

中大醫學院那打素護理學院副教授黃祖莉教授表示:「儘管政府已經提供公眾教育,宣揚早期檢測子宮頸癌的重要性,並提供子宮頸篩查服務,但在本地少數族裔的相關教育宣傳成效有限。在我們接觸到的1,016名合資格進行子宮頸篩查的南亞裔婦女當中,有85%從未接受過子宮頸篩查,其餘15%超過3年沒有進行篩查。」

 

訓練「訓練員」模式成效顯著

 

中大醫學院那打素護理學院的蘇幗慧教授、陳傲霜教授及黃祖莉教授於2022年獲知識轉移項目基金和社會創新及創業發展基金共同資助,擴展「促進南亞裔人士參與癌症篩查多元計劃(IMPACT)」,包括兩大項目:培訓社區健康大使及由社區健康大使主導的健康介入項目,以提升南亞婦女的子宮頸癌篩查率。

 

中大團隊與40多個本地非政府組織和南亞裔社區中心合作,招募南亞裔婦女受訓成為社區健康大使。由計劃培訓出的52位社區健康大使已為1,000多名同儕提供子宮頸癌及篩查服務的訊息,並幫助預約及陪同她們接受子宮頸篩查服務,超過75%出席教育活動的婦女因而接受了子宮頸篩查。

 

Professor Winnie So

蘇教授分享IMPACT計劃的內容及成果。

中大醫學院那打素護理學院助理教授陳傲霜教授表示:「文化差異或規範是我們推廣子宮頸癌預防訊息及服務的其中一大挑戰。例如,我們接觸到的許多巴基斯坦婦女需要徵得丈夫同意才能參加篩查。這反映出我們需要教育的不僅是婦女,還有她們的家庭成員,讓他們充分了解子宮頸篩查的目的和重要性。」

 

中大醫學院那打素護理學院蘇幗慧教授表示:「IMPACT計劃的成功,展示善用社會資源能大大促進公共衞生,然而,這些社會資源現時未能得到充分利用。我們很高興看到社區健康大使與他們同儕之間所建立的信任,助更多婦女獲取健康訊息和資源。我們期待此模式能產生連鎖效應,惠及所有在港的南亞裔婦女。」

 

基於計劃所得的經驗,團隊與合作組織針對如何進一步增強本地南亞裔群組接收子宮頸癌預防訊息提出兩項建議。

加強向本地南亞裔人士傳播預防子宮頸癌訊息的建議

 

增加資源以培訓社區健康大使

 

政府可考慮向為少數族裔提供服務的本地非政府組織分配更多資源,增加人手額外培訓社區健康大使,實現訓練「訓練員」模式以推廣預防子宮頸癌資訊及篩查服務。

 

加強社區學術臨床合作,推廣公共

 

  • 促進醫療研究團隊、地區康健中心、普通家庭醫生及為本地少數族裔提供服務的社區組織之間的合作,實施健康促進計劃予全港市民。社區組織可以負責在社區招募服務對象;醫療研究團隊可以為少數族裔提供實證培訓,讓他們成為社區健康大使,並評估計劃的成果;地區康健中心及普通家庭醫生可以提供健康建議和篩查服務。三方合作可以讓相關健康策略更廣泛地傳播給大眾。
group photo

中大醫學院那打素護理學院團隊與社區健康大使及合作的社區組織代表合照。 

我們的專家

醫學院的許多專家都可以接受媒體採訪。
點擊此處查看專家名單或聯繫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