俠醫仁心 (二十四):怪誕醫學過聖誕
我從小最期待的節日就是聖誕。兒時當然是因為聖誕節日氣氛特別濃厚,而且又可以收到聖誕禮物。當上教授後,我卻發現12月是全世界的休假季節,在會議和工作量大減的情况下,可以在聖誕節找到喘息的空間,靜心思考未來研究的方向。
行醫多年,我發現思考臨牀問題是醫學創新的第一步,因為突破的醫學研究和發現大都源自於此。思考問題必須像白紙般沒有前設和上限。我常常天馬行空,幻想最不可能的醫學和手術治療方法,刻下科技雖然未能配合,thinking outside the box卻是想出新療法的第一步!
醫學研究和聖誕節看似風馬牛不相及。每年我特別期待12月發表在《英國醫學雜誌》的「最新研究」!自1982年起,《英國醫學雜誌》每年都為聖誕製作特輯,刊登別出心裁的「研究文章」!這些「研究」平日不大可能發表在高影響因子(high impact factor)的期刊中,但聖誕特刊入選文章的重要條件是,研究團隊能否以最科學方法去解釋最怪誕的醫學問題。例如2018年一篇具前瞻的隨機對比研究,以「從飛機跳下時降落傘能否避免死亡或嚴重受傷」為題。研究團隊從92人中邀請23人參與,當中11人的群組在背包沒有降落傘的情况下從飛機躍下,死亡和受傷比率卻跟有降落傘的群組沒有分別。當我看到這個標題和結果後大感驚訝,卻發現兩個群組從飛機躍下的高度相若,都只有0.6米高,而飛行速度是0km/h。對那些看似非常突破的研究標題,我們必須細心閱讀內容,尤其是研究方法和結果數據,方能辨別真假虛實。
今年一篇研究對比不同類型的「大語言模型」(large language models)在認知分析能力上的分別。研究靈感來自美國總統大選時,兩名候選人被要求利用「蒙特利爾認知評估」(Montreal Cognitive Assessment)測試認知能力,間接逼令其中一名候選人退選!結果有趣地發現,雖然最年輕的ChatGPT4o得分最高,然而沒有一個大語言模型能達到滿分,顯示它們都有着輕度甚至嚴重的認知障礙症。其中一個模型在過程中更表示「自己」有記憶困難的病徵!雖然這研究發現大語言模型的缺點,但這也會令研究人員注意和改善缺點,數年後大語言模型認知障礙應得到根治!
諾貝爾獎也有相似的搞笑諾貝爾獎(Ig Nobel Prize),授予「乍看好笑,後引人深思」的科學領域,每年在哈佛大學舉行。2018年醫學教育獎就授予日本昭和伊南綜合醫院的堀內朗,表揚其研究以坐姿自我作大腸鏡檢查。我也認識數名堅持為自己作大腸鏡檢查的專家朋友!
認真地搞笑其實是一種博大精深的學問,「歡笑中存着智慧 」更可能改變世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