俠醫仁心(四):從「潛龍勿用」到「飛龍在天」的30寒暑
30年的光陰似箭。這天能與相識數十載的中大醫學院同學聚首一堂,慶祝畢業30周年,實在難能可貴。
轉眼間,我們的同學都已成為醫學界翹楚,有中大醫學院教授、服務醫務衛生界的專員和醫院院長,也有在私營市場上表現出色的醫生,亦有不少仍在公營醫療機構工作。30年後,大家繼續在不同軌道上服務香港市民。
根據資料,當年我入讀中大醫學院時有134名同學,能順利通過6年艱苦的醫學課程,同年一起畢業的只有90餘人。晚宴上,有耳鼻喉專科的同學笑言:「當年讀中大醫學院的『五年存活率』比鼻咽癌二期還要低!」
我們1994班是中大醫學院第9屆畢業生。當年中大醫學院寂寂無名,在人手和資源上面對種種困難,後來有機會跟當年領導醫學院的教授閒話家常,才了解到醫學院創院時面對多方面的壓力,需要證明教學質素達至國際認受水準,所以對於教學和考試的要求特別嚴格,但同時亦造就我們一班「千錘百煉」的高質素畢業生。
還記得當年教學人手十分短缺,醫學院的教授是「稀有品種」,師兄師姐都肩負起教學相長的角色。因為醫學院讀6年,我對上有5屆師兄師姐教我;而我也會教年輕5屆的師弟妹,所謂「上五班教下五班」,在教學之餘亦能增進師兄弟姊妹的關係。「三人行必有我師」,這些教學傳承的關係,在畢業後的專科培訓上尤其重要,到現在我們這班師兄弟姊妹還是亦師亦友。
晚宴上同學們都因與中大醫學院同步成長而感到欣慰。中大醫學院在過去短短40年間,由寂寂無名到全球排名屢創高峰,有賴一班開荒的教授和承先啟後的畢業生的多年努力,把握研究發展的機遇,在不同的醫學領域上取得突破的研究成果。晚宴前我們一眾同學回到醫學院參觀,我亦肩負起院長和教授身分,安排一眾同學參觀在科學園的醫療機械人創新技術中心,同學們對內鏡和納米機械人的突破研究尤感興趣。
當我們到達臨牀前期學習的舊課室「澄溪堂」時,發現課室已因現時學額增至295人而不勝負荷,在甚少應用的舊課室裏卻發現教學古物,例如幻燈片投射機,令我們回想起當年還沒有ppt的年代,學習都是靠抄寫教授投影的幻燈片。坐在前排的女同學大都兼任抄筆記的能手,課堂後亦毫不吝嗇地跟遲到坐在後排的男同學分享,在班裏好幾對夫婦可能就是通過「借筆記」而認識!
當年曾教授我們的老師,都在晚宴上分享祝賀的錄像,其中鍾尚志教授道:「套用《易經》的說法,30年前在醫學院的訓練是『潛龍勿用』、初畢業時是『見龍在田』、當專科醫生時是『終日乾乾』、『或躍在淵』,到今天你們已是『飛龍在天』,事業達到高峰。希望你們能把握未來黃金10年惠澤社群。」
三十而立、四十而不惑。與中大醫學院同學30載的感情正是推動我作為院長在未來工作的動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