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earch
What are you looking for?
Start main content
Only Chinese version is available for this page

 

俠醫仁心(二):玉不琢不成器

 

中大醫學院非常着重教學質素,矢志培育21世紀與時並進的醫生,在課程改革上亦推陳出新。其中一個我有份參與和極具創意的課程,就是把文物觀賞融入醫學教育。此課程目標,是透過鑑賞文物,提升學生的觀察、觸感、表達和邏輯推理的能力。有外國大學的研究數據顯示,在需要利用醫學影像診斷的測試中,曾受相關訓練的醫科生表現較沒有接受相關訓練的醫科生出色。

 

中大醫學院早於2018年與中大文物館攜手推出「文物觀賞課程」。我十分高興在出任醫學院院長的第一天,與中大文物館姚館長一同教授此課程,我亦獲益良多。其中一些能夠給學生「上手」的文物包括清朝的古玩和玉器、琺瑯彩的銅器及16世紀手絹。

 

我們教學的方法亦是非常新穎,首先如要「上手」鑑賞文物,必須先要洗手,戴上口罩和手套,以保護百年歷史的文物,「上手」時亦要非常小心,檢查期間需用指定動作。情形跟醫學上的「望、聞、問、切」異曲同工;尤其是對剛進入醫學院的醫科生來說,這是很好的經驗。憑藉對藝術和文物的小心謹慎,去學習檢查病人時應有的態度。

 

21世紀醫學十分進步,很多診斷和治療都已經非常精準,利用人工智能、基因研究和機械人技術而能達到精準醫療。例如癌症診斷,現代科技基本上已經能夠準確地在手術前判斷癌症期數,以提供適切的治療方案。但我們不能忽略向病人和家屬解說的時間,必須有着對人細緻的觀察力、同理心和清楚解說能力。這些人性化技巧,是極難透過傳統的醫學課堂教授。一般需要在臨牀訓練時,透過觀察教授和老師對病人的解說和態度得以潛移默化。雖然現代有很多高質量的教學方法,但我仍然相信以身作則、生命影響生命的教學模式。當上院長以後,我還會堅持臨牀教學,畢竟醫學包含着科學與藝術的元素,臨牀教學就像上戰場一樣,學生得到真正的實戰經驗,也能令他們領略到「仁心」的重要。

 

鑑賞藝術,每每帶着人與人之間的共鳴,因藝術反映創作者對周邊環境和社會的感覺和理解,透過鑑賞藝術,我們希望醫學生能夠學習到敏銳的觀察力和觸感。其中一件令大家驚歎的文物是很大的玉琢古玩,由於玉器非常昂貴,學生們都詫異怎樣處理玉琢後的餘玉。但更重要的是玉器晶瑩通透,打磨後潤澤透光,非常漂亮,令我不禁聯想到「玉不琢不成器,人不學不知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