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earch
What are you looking for?
Start main content

Newsletter

Newsletter

https://med.cuhk.edu.hk/alumni/newsletter/editor-s-pick-or-courage-comfort-and-care-in-the-time-of-covid-19-chi
https://med.cuhk.edu.hk/alumni/newsletter/editor-s-pick-or-courage-comfort-and-care-in-the-time-of-covid-19-chi

無懼,走過疫中一段

 

Courage, Comfort and Care in the time of COVID-19

來自中大醫學院的一群醫生,挺身走在對抗新型冠狀病毒的前線,醫治患者,無畏無懼;這些英雄緊守崗位,為確保香港免受疫情進一步蹂躪,日以繼夜地,忘我奉獻。


 

 

隨新型冠狀病毒疫情加劇,威爾斯親王醫院(威院)於1月底成立「Dirty Team」,專責治療確診及懷疑個案病人。威院內科及藥物治療科部門主管及顧問醫生周啟明強調,他們一點也不骯髒,因總會記得洗手和穿妥保護裝備。實習醫生江嘉愉更笑指這或是她人生中最潔淨的時候。說來輕鬆,卻抹不去這些醫生時刻與充滿未知的傳染病奮戰所承受的風險和壓力。


無懼,走過疫中一段
 

決心一起打場硬仗

 

威院的「Dirty Team」中,迄今有16位中大醫學院畢業的醫生和實習醫生。身為主管的周醫生,最感動和驕傲的是所有成員均自願加入,毋須抽「生死籤」,夥拍威院其他同事, 決心一起打這場硬仗。

血液內科的駐院專科醫生張嘉雯有感自己家庭負擔較小,不願見到育有嬰兒的同事照顧確診病人,遂自願加入行列。17年前沙士爆發,她還是一名初中生,眼見醫護人員努力抗疫,便立志成為醫生。「如今再次令我想起這個初心。」至於實習醫生江嘉愉的加入,則受家人影響︰「我的爸爸也是醫生,沙士期間曾照顧患者;現希望跟他一樣,對抗疫情出一分力。」大家自動請纓的原因各異,救傷扶危的目標倒是一致。


無懼,走過疫中一段
 

前鋒的寶貴體驗

 

威院設置3間病房接收確診或懷疑個案,其中2間為高規格的負壓隔離病房,最高峰日收40名病人。人手短缺加上節省保護裝備用量,醫生不論資歴豐富或行醫尚淺,當值時均需一手包辦收症、巡房、問診、檢查、抽血、「打豆」等工作。

保護措施再嚴謹,醫護人員的感染風險始終存在,為免重蹈當年沙士慘痛的覆轍,周醫生一直審視醫生的當值時間,確保他們有充分休息。他在恆常緩跑中,憶起工作太勞累下,棄置保護衣時,竟不慎遺失心愛的墨水筆,頓時意識到︰「我若不慎疏忽, 沒有依照脫下保護衣物的正確程序去做,失去的可能是寶貴性命。」

雖然工作辛苦、壓力巨大,通宵當值,不眠不休甚至不吃不喝照顧病人,但大家都說這段經歷既開心且充實。年資較淺的駐院醫生陸詠琳感恩同事的鼓勵和支持,尤其在病人狀況不穩時,大家傾盡所能,共同應對,她深被那份團隊精神打動,她說:「能夠與資深醫生共事,實在獲益良多。」

立志成為外科醫生的實習醫生王美婷,視這次接觸內科是難能可貴的體驗。而資歷較深的張醫生,深感自己不只付出,收穫也不少︰「團隊一起謙卑服侍,令我感受至深。」行醫25年,自言早成「老鬼」的周醫生, 同樣很高興有機會與年輕醫生組隊並再當「前鋒」︰「我也能趁機學習,尤其傳染病及抗生素方面的知識。」


無懼,走過疫中一段
 

勇往直前的力量

 

同事間互相照應外,家人的支持及鼓勵也極為重要。王醫生感激家人的體諒︰「我居於宿舍,甚少回家,父母雖擔心卻從不向我添加壓力;每當想念他們時,便進行視像通話。」

因疫情的緣故,醫院已全面暫停探訪。王醫生感慨,病人與家人分隔時感到的孤獨和痛苦,她都身同感受。周醫生亦慨嘆,傳染病拉遠了醫生與病人的距離,不單來自全套保護衣物的阻隔,更是資源緊絀下, 無奈選擇透過電話與病人溝通;他更懷念那些親切笑容,遺憾大家的表情現都隱藏口罩下。

江醫生感觸,過去兩星期只見過爸爸一次。「相距一臂之遙,爸爸給我遞來一袋橙,並叮囑我多吃水果, 那刻的確好生感動。」

被問及想跟家人說些甚麼?陸醫生沉思半响︰「請他們不要擔心,我會做足防護措施,完成任務後,會跟他們一同吃飯。」對同樣的問題,張醫生回答時聲音中帶起伏︰「家人始終憂慮,但總是十分支持我。我只想向他們說︰『對不起,謝謝』。」片刻沉默,大家均輕輕點頭。在口罩下,仍能瞥見這些抗疫戰士此刻情感紛沓;然而,最強烈的,是與疫症戰鬥到底的那股鬥志。

Dr Ada WONG